“修洋伞!”“磨剪刀!”不知何时起,便鲜少再听到小时候弄堂里的吆喝。小家电坏了,修理师傅无处可寻;衣服要补个扣子,却发现缝补摊已经闲置多年;刀钝了舍不得换新又找不到磨刀师傅,就一直这样将就着用……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这些简单的服务常常难以寻得,更有高龄独居老人烦心着出行、就医、配药等民生问题。

长风新村街道为聚焦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察民情、解民忧,采取有效方式方法适应和引领百姓需求和期盼,扎实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实生效,在长四一委为老服务站精心策划了一次便民集市,真正做到服务零距离。相比传统的便民服务,本次集市着重于优化并改进服务形式与便民内容,做好各项“加减法”,持续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集市搬到门口

距离更近,小事轻松办

科技进步的当下,一些民间手艺人正在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为让便利惠民的传统工艺触手可及,站点把众多手艺师傅聚集起来,在社区里形成一条多元化一站式的服务阵列。集市上,磨刀、缝补、小家电修理、修眼镜、修手表等便民服务一应俱全,满足不同居民差异化的需求,让居民们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周到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嚓,嚓,嚓……”循声而去,磨刀师傅的摊位前已然排起了队。随着阵阵清脆的磨刀声,一把把钝刀、锈剪子焕发“新生”,阿姨拿着亮得反光的“新”刀大赞:“现在磨刀很少见了,虽然买一把也不贵,但旧的磨一磨继续用就不浪费了。这师傅手艺好,磨完的刃很平滑,看着就快!”一旁的缝补修理师傅也“生意”不断,用自己精湛的手艺为居民解决了一件件烦心的民生小事。

响应群众期盼

更便民,服务再升级

此前,站点工作人员在上门走访中发现独居高龄老人配药难的问题,便主动当起他们的“临时儿女”,陪同老人完成一系列看病流程,随后迅速推出“风邻守护2.0”,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范围、缩短服务距离,为老人们筑起24小时的安全堡垒。陪诊行动大受好评,站点抓住独居老人看病难的痛点,把预约陪诊项目加入便民服务的阵列。工作人员在现场帮助社区老人做好预约登记,解决老人不懂线上操作、老人机功能滞后等问题,并约定陪同老人就医配药的时间,暖心的陪伴与周到的服务切实解决了老人的“药”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测血压血糖、中医坐诊的小桌子前也门庭若市,站点联合社卫中心向居民们提供日常指标监测、看舌象、把脉问诊,为大家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此外,专业的中医膏药疗法在本次集市上首次亮相,医生在了解完居民的身体情况后,根据不同的需求为他们选择膏药种类和贴药位置,让大家在社区就能享受到免费又专业的敷贴服务。胡阿姨摸了摸腿部的膏药贴,对记者表示:“社区组织的服务我比较放心,医生专业周到,用的东西正规安全!”

实干加深关怀

全覆盖,全民享服务

高龄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相比身体状况良好、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一些生活琐事于他们而言往往更难。考虑到这一问题,站点组织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同心协力用轮椅逐个把社区高龄老人稳稳当当地接来现场,用实干实现无障碍服务,真正做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推着坐轮椅的阿爷阿奶悠然地逛集市,时不时有说有笑。“咔嚓、咔嚓。”伴着理发师傅手中一声声剪刀开合,细碎的银丝轻盈飘落,又一位老人在蓄发数月后终于收获了一头清爽。九十岁高龄的黄伯伯理完发,脸上挂着腼腆的笑容,高兴地对记者说:“又要小伙子接送,又是免费剪头发,剪得也特别好,挺不好意思的。”工作人员连连摆手:“伯伯您年纪大了,我们多多照顾您是应该的。以后还有什么需要我们社区做的,尽管提出来!”一张张满足的笑脸,是服务精心到位最好的证明。在站点的不懈努力下,社区老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在不断蔓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济困解难。下一步,长风新村街道将充分发挥街道资源优势,依托长四一委为老服务站及各服务平台,联合乐航公益、社卫中心等更多社会力量共同策划便民举措,持续丰富便民种类、提高服务质量、扩大覆盖人群,想群众之所想、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不断为长风辖区老年人构建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圈”。

普陀区融媒体中心长风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