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1日,湖北江汉油田的审讯室,警察已经对犯罪嫌疑人裴直运进行了5天5夜的审讯。裴直运有些与众不同,他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根本不像是绑匪,更不像是杀人的凶犯,但是在罪证面前,他只能低头认罪。

裴直运突然对警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绑架杀死受害人,没有留下任何破绽,你们是如何抓到我的?”

办案的警察笑了笑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你是个大学教师,难道不懂这个道理?”

裴直运身为人民教师,为何会走上绑架杀人的道路呢?

裴直运

8年未破的“1·30”绑架杀人案

8年前,也就是1989年的1月30日,那天是腊月二十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过小年,鞭炮声此起彼伏。

湖北江汉油田矿机研究所的张长庚一家焦急万分,因为他7岁的儿子张磊到了晚上还没有回家。虽然小孩子有时会淘气,但是张磊一般天黑前就会回家,这一次天黑好长时间了,孩子还没回家,家里人就开始到处寻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害的张磊

听小伙伴说,张磊和4个小孩下午的时候在周矶兴隆河大堤上一起玩耍,后来另外几个小孩都回家了,只剩下张磊继续在大堤上玩。

天色越晚,家里人越着急,后来张长庚又动员同事和亲朋好友寻找,寻找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张长庚还跑到单位,动用单位的大喇叭一遍遍播放寻找孩子的信息:“张长庚的儿子张磊下午在周矶兴隆河大堤玩耍,未归……”

张长庚一家整整找了一夜也没有找到张磊,全家人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第二天一大早,一位邻居在张长庚住处楼下发现了张磊的一只旅游鞋,而这只旅游鞋恰恰就是昨天张磊玩耍时脚上穿的鞋子。

当邻居把鞋子交给张长庚的时候,张长庚发现鞋子里边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你儿平安,不要报案,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到扒鸡餐馆门前树下找纸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裴直运写的纸条

张长庚意识到,自己的儿子被人绑架了。为了儿子的安全,起初他没敢报案,而是按照字条上的要求,来到扒鸡餐馆门前的树下寻找纸条。纸条很快找到了,上面写着:“你儿平安,需带6500元,在31号上午10点送到7路车车牌下。”

张长庚和妻子商量,先把钱准备好,但是为了稳妥起见,他们还是报了案。油田公安处立即派人介入。

张家按照纸条上的要求,准备好现金。民警也对周围地区进行了布控,当张长庚带着现金到7路车车牌下时,并没有看到任何人来拿钱。

在车牌的下面,张长庚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到某某处找纸条,但不要让其他人跟随……”看来这个绑匪反侦察能力非常强,也说明张长庚报案的事他可能知道了。

就这样,张长庚被一张又一张的纸条牵引着,从一个地点找到第二个地点,他一共收到18张纸条,却连绑匪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公安处调动大量警力,对张磊可能接触到的人进行了广泛调查,但是最终一无所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裴直运写的纸条

2月26日,也就是张磊失踪后的第27天,周矶镇的一位名叫罗贤清的农民在田地里放水浇地的时候,发现涵洞里有一具小孩的尸体,他立即报了案。警察的尸检结果证实:死者就是失踪了近一个月的张磊,系机械性窒息致死,属于他杀。

这起绑架案,又升级成为杀人案,案情严重,惊动了荆州地区和湖北省两级公安。但是办案人员经过了一年多大量的调查访问,除了掌握18张纸条以外,案件没有丝毫进展。

而案件在当地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小孩子不敢单独上学,父母不得不请假接送孩子,整个油田及周围地区搞得人心惶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案子一直拖到1996年,预审科长徐灿患了重病,他拖着病体,还在为破案奔走忙碌。后来徐灿倒在病床上,在弥留之际,他对前来探视的同事说:“我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这个案子告破,实为今生最大的遗憾。”

专家吴忠义破解难题

“1·30”案长期没能告破,这个案子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参与办案的干警们的心头,凶恶的罪犯还在逍遥法外,如何向受害人的家属交代?

1996年10月,湖北公安厅决定成立专案组,重新调查“1·30”案。专案组抽调的全是精兵强将,组长是广华派出所所长郑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案组首先梳理了一下掌握的有关线索,最有力的线索就是那18张纸条。专案组决定从这18张纸条着手,寻找破案的思路。

专案组到武汉大学去拜访了中文系的教授,向他们请教有关字体方面的问题;他们还到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拜访了犯罪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到武警总队请教文检工程师;甚至还请教了当地的一些书法家,向他们请教一些字形方面的知识。

一天,油田招待所来了一辆警车,车上下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他来到招待所就长期住了下来。此人就是省厅派来的著名文检专家吴忠义。吴老已经退休,但是省厅一声召唤,老先生立马披挂上阵,悄悄地来到了油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检专家吴忠义

有了文检专家的指导,专案组如虎添翼。大家开始研究这18张纸条。这18张纸条发现的地点非常分散,有的是在荆州市,有的是在沙市,这分明是在引导警方,告诉警方,案件是外地人所为,并且是团伙作案。

纸条上的文字写得非常干净整洁,其中在荆州市东门发现的一张纸条的文字写得非常古雅:“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

这段文字,颇有文言风味,连标点符号都运用准确,说明写条人文化水平不低。而且他似乎也知道被害人张磊的父亲张长庚的文化程度,因为张长庚是研究所的干部。如果他不了解张长庚的文化程度,大概就不会用这种古雅的表达形式了。

吴忠义凭着专家的敏感,还发现了纸条上一个特殊的字“阅”。吴忠义指着纸条上的这个“阅”字对专案组的民警们说:“大家看这个‘阅’字,跟一般人的写法不一样,门里边的兑字写得非常夸张,最后一笔写到门外去了。这传达出一个信息,此人有特殊的职业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殊的“阅”字

根据对纸条的深入研究,大家粗略勾勒出了歹徒的大致情况:

此人应该是男性,并且是单独作案;从字迹上和文笔上可以推知,他应该是大学以上的文化程度;此人应该练过字帖,他写的字体以仿宋体为主,兼有草体;纸条上涉及很多词语,相商,事宜,差错,飞抵,说明他不是在校生;文字里还有个别繁体字,说明其人年龄应该在25岁左右。

那个“阅”字特别透露出一些作案人的职业背景,经常写这个字的人大概有这三种:一是教师;一是文秘人员;再就是工程技术人员,这类人也会经常写这个字,另外纸条上还有“误差”之类的术语。

有了上面的定位,破案就有了大致的方向。油田公安处处长牛俊杰说:“咱们就从这18个纸条开始,把油田所属各单位的档案给它查个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警们进入了各单位的档案室,对数以万计的档案进行排查,这项工作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专案组一边审查各单位的档案,一边想方设法缩小目标范围。通过对18个纸条投放地点的研究,发现有一个片区是一个空白点,罪犯好像有意避开这个区域,而周围出现纸条的地方,很多都离这个空白区域并不远,骑自行车很快就能到达。

这个空白区域里有两所学校,一个是技工学校,一个是职工大学,另外还有一个钻井队。专案组首先锁定了职工大学。当专案组形成这个破案思路的时候,有人一下子想起1988年技工学校发生的一桩奇怪的案子。

那是1988年的12月18日,在技工学校,有人收到这样的两张纸条,上面写着:“为济贫,向你借款1000元,希望你能照办,我们不必动杀机……”当时这两个纸条曾经引起人们的恐慌,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可能是某个学生的恶作剧。

好在,纸条发现以后,并没有出现任何案情。所以这件事也就过去了,但是这事毕竟被记录在案。专案组立即把那两张纸条调取出来,拿给吴忠义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忠义经过认真比对,从专业的角度做出了结论:这两个纸条出自同一人之手。

专案组对此进行了推理,认为“1.30”案当属以侵财为目的的案件,而嫌疑人在文字里一再透露出他不低的文化水平,大家就把目标锁定在了职工大学和技工学校这两个单位。

专案组开始调查职工大学的教职工,但是一旦进入调查,才发现这件工作是多么烦难。因为职工大学现有职工268人,这8年的时间里,先后进出的人员多达240人,跟现有职工人数差不多。而技工学校的单位规模和情况跟职工大学相当,调查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吴忠义还是没有放弃对纸条的研究,他想在纸条上找到一条捷径。当他再一次把18张纸条拿出来比对的时候,发现一张纸条上有红色的印记,吴忠义让人拿来职工大学当年印制的文稿纸,通过比对,发现案犯使用的正是这种纸张,那条红色的印记,是很多单位文稿纸上都有的一根红色的横杠。

这样目标就可以锁定在职工大学了,专案组的同志们非常兴奋,组长郑和说道:“我们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到这个潜藏了8年的杀人恶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案组兵分三路,一路调查职工大学现有职工,一路调查8年来调出的职工,还有一路调查当年在校的800名学员,因为不能完全排除学员作案的可能性。

吴忠义在职工大学的办公室里,认真地翻阅着职工登记表。他的目光在这张登记表上扫描着,处长牛俊杰在旁边看着吴老专注的样子,感觉突破口就要找到了。

牛俊杰曾经是吴老的学生,作为学生他非常了解自己的老师,每当老师要找出头绪的时候,牛俊杰都会有一种直觉。突然,吴忠义把手指向一个名字说道:“请调来这个人的全部档案。”

令人费解的犯罪分子

大家随着吴老的手指看过去,见他正指向一个职工的名字——裴直运。

这个裴直运的档案很快被调了过来,时间已经很晚,职工大学的同志要下班了,吴老就提出把档案带回去。

晚上,在油田一招的一个房间里,灯光亮到了很晚。房间里吴老和牛俊杰、郑和还在研究裴直运的档案。

经过一阵研究之后,吴老非常肯定地说:“从笔迹上看,凶犯就是这个职工,他就是18个纸条的书写者,也是技工学校那两张纸条的书写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裴直运的字迹

1997年7月21日,抓捕行动开始。干警们身着便衣,分三路包围了裴直运的住处:裴直运住在二楼,一路人马从三路下来,一路从一楼上来,一路直奔裴直运的宿舍。

中间一路敲开了裴直运的房门,裴直运并没有任何提防,因为这件案子已经过去8年之久,他心里早就放下了这件事,他以为自己早已“安全”了。

随着“嘭嘭”的敲门声,从三楼和一楼又冲过来另外两路人马,三路人马一起冲进了裴直运的房间。

“我们是油田公安处的,裴直运你被依法刑事拘留了!”随着一声正义的宣告,一副手铐戴在了裴直运的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裴直运被捕

直到这个时候,干警们才看到了裴直运的真容:裴直运戴着一副眼镜,外表斯文,还有几分柔弱。干警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个书生气十足的人跟杀人犯联系起来。

在向阳派出所的审讯室里,牛俊杰、郑和等干警对裴直运展开了第一轮审讯。

“我到底犯了什么罪,你们为何要抓我?”裴直运一脸无辜的样子,故作镇静。

“你做了什么,自己最清楚。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们不会抓你。”审讯人员冷静地说道。

“你们说说,只要是我做的,我一定承认。”裴直运认为干警们没有拿到可靠的证据,他甚至以为干警们是在诈他。

“你主动交代对你更有利。”

这样的审讯持续了5天5夜,裴直运咬紧牙关,就是不说。

真相大白

8月1日,当审讯人员再一次向裴直运申明利害的时候,裴直运终于撑不住了,他一五一十交代了自己绑架杀人的全部犯罪事实。

原来1989年1月30日那天,裴直运回了趟老家,从老家回来的时候,他要到7路车站乘车回自己的住处,就在等车的时候,他听到附近有放鞭炮的声音,他顺着鞭炮声看过去,4个孩子在河堤上玩耍,其中就有被害人张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公交车还没来,裴直运就凑了过去。这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其余几个小孩都回家去了,河堤上只剩下了张磊一个人,裴直运就走过去跟张磊攀谈,从张磊的口中,他问到了张磊家里的情况,知道张磊的爸爸叫张长庚,是油田研究所里的干部,他还打听到张磊家的住处。

当时裴直运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阴谋,他想挟持这个孩子,向他的父母敲诈钱财。但是张磊已经是7岁的孩子,很懂事了,裴直运弄走一个这么大的孩子并不容易。直到末班车已经开走,裴直运还没有得逞。

裴直运就请张磊跟他到家里去玩,但是张磊跟他不熟,没有答应。裴直运就领着张磊到附近买鞭炮,想用这种方式把张磊骗走,但是张磊还是不同意跟他走。

裴直运就跟张磊一起玩原地转圈的游戏,打算把张磊转晕之后再把张磊带走。两个人转起圈来,张磊不小心真的转晕了,而且一头栽在河堤旁的一个污水沟里。当裴直运把张磊从沟里拉起来的时候,发现张磊满脸是血,牙齿也掉了几颗。

裴直运抱起张磊想把他带走,但是又怕张磊喊叫,他就捂住张磊的嘴巴,往河堤边的稻田里跑,等跑到离河堤300米远的时候,裴直运发现张磊已经被他捂得快不行了。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用罪恶的双手掐死了7岁的孩子。之后,裴直运把孩子的尸体藏在了涵洞里。

之后,裴直运利用了18张纸条,一方面想勒索张长庚一笔钱,另一方面,当他发现张长庚已经报警以后,他才到荆州沙市放纸条,目的是误导警方,让警方以为是外地的团伙作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一定会问,裴直运一个大学的老师,工作体面,工资也不低,为何会干出绑架杀人的事呢?

其实这跟裴直运的家庭状况有关。裴直运的家在农村,家境非常困难,他的弟弟上高中和大学都是他供的。按理说裴直运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应该违法犯罪。但是他照顾家庭,自己在经济上就有了困难,裴直运想解决这个困难,但是一个书生上哪里挣钱去?想来想去,就想起了绑架勒索的办法。

1988年,裴直运向技工学校投了两个纸条,虽然没有勒索到钱,但他也没有出什么事,这让裴直运的胆子更大了,才在1989年想到要绑架张磊,但是犯罪过程中又出现了变故,让他勒索钱财的目的没能达到,反倒害死了张磊。

裴直运作为一个大学教师,犯下如此罪行,留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一个人不管文化程度多高,如果不能自律守法,就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