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且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给国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楚。这场八级地震造成的伤害,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在无情的天灾面前,中国人展现了无所畏惧的战斗力与团结一致的凝聚力,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生死故事。

本篇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肃满,他是一位参与救援活动的普通士兵。在危急的情况下,王肃满对着总理叫喊,让总理为其让路。

这一瞬间被记者抓拍发至网上,而王肃满也因此得了一个“最牛士兵”的称号。如今13年过去了,这位“最牛士兵”过得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理给救援部队让路

天灾降临,一片荒芜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灾难发生后,国家立刻发动救援活动,安排人民解放军陆续参与救灾工作,并源源不断地输送救灾物资到灾区。

此外,党中央委派总理为救灾总指挥,前往灾区指挥一线救灾工作。那么,在无数奋不顾身参与救灾的军人士兵中,王肃满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5月12日夜晚,在一声紧急号令下,王肃满和战友迅速赶至操场。团首长发布了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紧急救援任务,命各队伍立刻整装待发,奔赴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无论上级有无发布任务,士兵们凭借强烈的震感以及接踵而来的新闻报道,早已做好了随时出动的准备。

而后,包括王肃满在内的士兵立即出发,于13日凌晨到达北川县。

王肃满不知做了多少次心理建设,本以为自己能够坦然面对救援。然而,当他看到曾经繁华的北川顷刻之间沦成一片废墟,目光所及之处尽是残砖断瓦时,他的内心破防了,忍不住地痛心与慌张起来。

此时,废墟挡住了救援道路,医疗物资的数量短缺,再加之通讯不畅,导致救援行动困难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肃满及其团队只能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展开救援活动。身为军人,他们身上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哪怕牺牲自己,也要保全人民,保卫国家。

军人们与时间展开了一场焦灼的追逐赛,不放过任何一片可能有生命迹象的废墟,不错过任何一丝微小的求救声。

当救援团队搜寻到农贸市场附近时,突然听到阵阵微弱的呻吟声。王肃满带领手下战士循声而去,发现求救信号来自一座倒塌的五层楼房。

在地震的破坏下,上层楼房全部向下坍塌,支撑房屋的水泥板与钢筋杂乱无章地倒下来,而下层的楼房则向地底塌陷,约有两三层已陷入地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出求救信号的是一位小女孩,年龄不大,被埋在这栋楼房的最底下。由于废墟量过大,士兵们无法判断地下还有多少人存活着,因而不敢动用挖掘机,免得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

于是,王肃满只能领着众人用铲子一点一点地往外铲土,动作全程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疏忽。

生死关头,救援第一

王肃满等人边刨土边研究方案,希望以最短的时间救出女孩。为了让小女孩保持清醒,王肃满一直在试图与她进行交流。

透过狭窄的缝隙,王肃满揪心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小女孩用微弱的气息回答:“宋馨懿。”王肃满又问:“你的身边还有没有其他人?”

“还有我的爸爸妈妈。”女孩带着哭腔说完这句话,就再也没有出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肃满(右)

这个可怜的小姑娘仅有三岁,就亲身经历了这场可怕的天灾。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宋馨懿只哭过三声,比大人都要沉着冷静。

经过一天一夜马不停蹄地搜救活动,王肃满等人终于将女孩从废墟中救出。然而,抛开废墟的那一幕让无数钢铁战士震惊不已,不觉潸然泪下。

只见宋馨懿的身后还有一对年轻男女,他们面对面,双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身体微微弯曲,搭成一座拱桥,架在女孩的身上。

这对年轻男女便是宋馨懿的父母,他们用血肉之躯顶住了随时可能坍塌的断壁残垣,竭尽全力为女儿创造存活的机会,而自己却没了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馨懿获救

王肃满猜想,地震到来的那一刻,这对夫妻一定不约而同地决定先救女儿,只奈何时间不够,但他们没有半分犹豫,用自己的躯体为女儿搭建了生存的空间。

被救出来的那一刻,距离宋馨懿被掩埋已有四十几个小时,这对年仅三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不可承受之痛。

由于被困时间过长,再加之年纪太小,宋馨懿仍未摆脱危险,当务之急是尽快前往医疗点治疗。

王肃满的内心焦躁不安,失去了以往的沉着冷静,一心只想将女孩从死神那里抢回来。他与一名战友抬起担架,用平生最快的速度狂奔起来,边跑边声嘶力竭地高喊:“让开,让开,快让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午10时15分左右,王肃满抬着担架跑到了一个偌大的人群面前。只见那群人中有军人,有灾民,也有若干个官员。

他们都在簇拥着一个人,此人的身份地位定是非比寻常。然而,此时的王肃满心乱如麻,即便对面是刀山火海,他也能毫不犹豫地跨过去。

听到王肃满的喊叫声后,人群立刻朝两边散开,开辟出一条通道,供担架穿过。

王肃满没想到的是,人群中还有不少在一线搜集灾区情况的记者,他们手持摄像机,随时记录救援中的重要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王肃满高喊让人群让路的这一幕,恰好被记者捕捉了下来。也正是这个动人的瞬间,让全国人民为之震动,也让王肃满拥有了“最牛士兵”的称呼。

为何是“最牛”呢?因为在那个人群之中,还站着救灾总指挥——温总理。王肃满的话音刚落,总理立刻让人退居两旁,他只能担忧地看了两眼女孩的伤势,来不及多问。

给生命让路

上午10时17分,王肃满终于将宋馨懿送到救护车上,心中的担子也轻了些。经医院初步判断,宋馨懿的右腿因遭受长时间的挤压而严重坏死。

为了保住女孩的命,医生不得不做最坏处理,将宋馨懿的右腿截去。事后,王肃满曾陷入深深的自责与后悔之中,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充满了同情与愧疚,并责怪自己为何当时不能再快一点,或许还能保住女孩的右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馨懿和王肃满

后来,王肃满曾多次看望宋馨懿,并为其购买过文具和书包。此外,在宋馨懿的四岁生日到来之际,王肃满也受邀参加。

看到女孩的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王肃满喜极而泣,第一次在媒体面前哽咽了。

此次救援活动,将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如亲人般的深厚情谊。

其实,宋馨懿仅仅是王肃满保护与营救的众多灾民中的一人。汶川地震发生后,无数军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与王肃满一样,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不离开。

可到了灾情来临的那一刻,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情第一线,拼尽全力守护人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战友们曾多次调侃王肃满,笑称他的面子大,连总理都不得不让路。

对此,王肃满笑了笑,憨厚地说道:“总理是全国人民的总理,他不是给我让道,而是给生命让道。”

短短一句话,便将王肃满内心深处的善良与大义展露无遗。自然,总理也不会在意这些小事,在灾难面前,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更珍贵。

最勇敢的炮王

其实,抗震救灾不过是王肃满所在的部队临时被委派的任务。王肃满的真正工作是坦克修理师,对坦克火炮有着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因性格直爽,吃苦耐劳,做事果断,王肃满被赋予了“兵王”、“火炮专家”等光荣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肃满

1991年,王肃满正式入伍,曾多次参与军区的比赛,并拔得头筹。有一次,王肃满参加坦克分队战斗射击比赛。

然而,临上场前,坦克突然发生故障,情况万分紧急。正当车长一筹莫展之际,王肃满钻入炮塔内,进行了短短三分钟的修理,便将坦克恢复如初。

而修复好的坦克在比赛过程中表现优异,命中率极高。一位首长目睹了王肃满应急的全过程,对他十分钦佩与器重。而王肃满也因此又得了一个“炮王”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肃满

汶川地震后,团里进行救灾总结,举荐王肃满为个人三等功。提前得知此消息后,王肃满并未沾沾自喜,而是觉得受之有愧。

他第一时间找到政委,推辞道:“感谢国家,感谢组织,给我这个荣誉。但我的年龄渐渐大了,做事不如年轻人轻巧,干得也比年轻人少。荣誉还是留给那些有功的年轻同志吧。”

就这样,王肃满如愿以偿。全程参与救灾工作,表现异常优异,却没有拿到任何荣誉。

为此,不少人认为王肃满太过老实,还带有些许傻气。然而,对王肃满来说,没有任何荣誉可以重过人命。

当看到那些在死亡线上徘徊的灾民重新拾回一条命时,王肃满觉得自己的工作与人生充满了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肃满和战友

不过,社会显然没有忘记这位英雄创下的义举。接连三年,王肃满位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救灾英雄。

老兵的担当

鲜为人知的是,王肃满刚入伍时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尽管没有达成心中所愿,但王肃满依然认真学习,表现突出。

后来,王肃满才如愿以偿地前往长春士官学校,正式学习火炮军械保障维修。然而,对于王肃满这种半路出家且学历不高的学员来说,想要彻底掌握坦克维修技术并非易事。

为此,王肃满拼命练习,手上从未离开过零件。经过多年训练,王肃满积累了丰富的坦克维修经验,甚至发明了“人工后坐器检查火炮工具”,大大减少了维修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肃满

汶川地震结束后,王肃满再次回到军校深造,继续学习新知识,积累更多经验。然而,这一次,尽管王肃满严格要求自己,可身体却出现了吃不消的情况。

到了中年,王肃满越来越胖,逐渐发福,各项指标不合格,甚至出现了挂科的情况。为此,王肃满开始减肥,适当运动,配合节食,每天坚持跑步。三个月后,王肃满如愿以偿地减重15斤。

47岁时,王肃满当上了一级军士长。他严格要求与精心培育每一名学员,使得不少刚入行的学员一跃成为骨干学员。

而此时的他虽然身处高位,却从不松懈,专业技能过硬,成为所有官兵公认的学习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肃满和战友正在训练

提到王肃满时,士兵们的脸上洋溢着骄傲,从不吝啬钦佩之意:“我们的老班长是个好人,平时教学认真严谨,还爱追求新事物,学习新技术,比年轻人都要热情呢!”

回顾多年的从军经验,王肃满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部队对我这么好,我自然要做些贡献。趁着我还没老,还有些力气,得多做一些事情。不然平白拿工资,受之有愧呀。”

面对将他捧上天的网友,王肃满更是将姿态放低,说了一段令人动容的话:“不用给我那么高的赞美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兵。我的任务是完成部队下达的命令,达到老兵的标准,仅此而已。”

这番话看似耿直,却充满了热忱,指出了军人的最高使命所在。

2021年,王肃满年满47岁,即将步入退休行列。如今的他,深爱着自己的职业与工作。

只要在岗一日,就要拿出最勤恳与真挚的态度对待,对自己严格要求,也为新兵做榜样。这便是老兵的态度与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