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转眼,张海迪已经是快 70 岁的老人了,她的状态非常好,每天都在忙碌。

6月22日,设立在青岛的中国康复大学揭牌,并举办了一场论坛,张海迪到会发言,她的身份是“康复国际主席”。

(全球唯一的康复大学),时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就曾提出建立“中国康复大学”。

这原本是一条很普通的新闻,然而很多人看了之后,不淡定了,又开始冷嘲热讽。

似乎每次只要张海迪一露面,就会引发很多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都在质疑她的病情和健康状况,认为是在造假。

这个按照常识来说都是不可能的。谁愿意假装残疾,一口气假装 60 年?

张海迪的健康状况,一直以来都是那些人攻击她的主要焦点。但事实是,她的确是在幼年时就因患脊髓血管瘤,而导致高位截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学上对高位截瘫的定义是这样的:

第一,横贯性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

第二,具体来说就是由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

高位截瘫的症状有四肢瘫痪,部分患者可能有手的部分瘫痪、以及下半身的完全瘫痪。高位截瘫换着有皮肤感觉障碍,下半身不能感觉到温觉、痛觉和触觉。患者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不能控制。

先不说张海迪一个女人,就算是个男人得了高位截瘫,恐怕也会崩溃吧?

张海迪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她用了一生的时间和力气,坚强地——应该说是顽强地跟高位截瘫搏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海迪 1955 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大概一岁多就被查出患有脊髓血管瘤。

五岁之前,她做了三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了6块,最终高位截瘫。

每年有千万人患有高位截瘫,但有几人能像张海迪这样,顽强面对呢?张海迪的康复状况很好,她的手能动,能写字,能吃饭。比起很多高位截瘫的人来说,她又是幸运的。

张海迪从来没有进过学校,完全靠自学,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

15岁时,她跟随父母下放到莘县的农村,自学针灸医术,还学过无线电修理,因此成为山东莘县广播局的无线电修理工。同后来还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自学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课程。在1993年拿到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80年,张海迪获得本单位的先进工作者,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同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她开始受到社会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3年,张海迪开始文学创作,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励志文章《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后来,她出版了大量译作、长篇小说和散文集等,加起来有200多万字。

1983年3月7日,张海迪受到了团中央的表彰大会,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八位大领导为“学习张海迪”题词,张海迪从此成为中国道德力量,闻名天下,成为 80 年代的青年偶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张海迪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08年11月,她成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2009年,她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张海迪现任中国残奥委员会主席,康复国际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委员。她还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班贝格国际艺术家之家访问学者,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艺术与人文荣誉博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嘲讽、诋毁她的人,更多是羡慕嫉妒恨,接受不了她身为一个残疾人,却得到了太多的荣誉和福利。

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因为不懂张海迪。

张海迪的意义,有三点:

第一就她的励志精神。

她说:“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

第二,是她的社会意义

张海迪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有大爱的人,一直期待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她说:“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即使是一颗流星,我也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为社会、为人民做事,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张海迪在山东农村时,曾无偿为群众治病一万多人次。

她用自己的稿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还为灾区的残疾孩子捐献了自己的稿酬。

她用充满激情的演讲和歌声,鼓舞了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呼吁全社会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张海迪不只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她的自强不息,鼓舞着不同国家的残疾人。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毫不夸张的说,张海迪是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所有质疑张海迪的人,扪心自问:如果是咱们自己,能做到她的十分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