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图书馆,作为中国第三大图书馆,亚洲第四大图书馆,拥有数不清的丰富馆藏。

人们在这些珍贵的馆藏中挑挑拣拣,选出了南京图书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燮元

但其实,除了这些书籍以外,还有一位在南京图书馆,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先生,也同样是这里的“活化石”。

他凭借着,自己67年如一日热情乐观的工作态度,和其对古籍炉火纯青的研究,成为了南京图书馆工作人员,心中的第十一个“镇馆之宝”。

这位老先生,就是已经有98岁高龄的沈燮(xiè)元。

年少求学

1924年,沈燮元出生在江苏苏州。

老先生一直认为,自己是比较幸运的那一批人。

那时的中国,虽然处于战乱时期,但他所在的苏州,因离战区较远,父母还略有资产,他没有受到战争过多的影响,依然保有足够的求学机会。

1945年,21岁的沈燮元,考进了苏州美专。

在上了一个学期的课程之后,沈燮元发现,相比较于美术这些现代艺术,中国传统的文化古籍,他更加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于是,沈燮元抓住机会,又考取了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上海分校。

前往上海念书的时候,沈燮元刚满23岁。

当时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大部分学校都已经改教学生新国学,或是外国的一些文化名著。

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是少数的几所,依然坚持教授学生中国传统的古籍文化教育的学校。

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传承和保留,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

因此,在这里代课的老师们,都是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知名学者。

例如,教授他《史记》的是朱东润先生,教授《老子》的是冯振心先生,还有因为目录学没有人教,所以兼职目录学的是,戏曲史家周贻白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求学环境不是非常好,虽然老师都是著名的文化学者,这个但是学校能给予他们的求学环境,却是非常有限。

学校里的的藏书太少,沈燮元和几个同学一起,将这个情况反映给了老师。

于是,在上海人脉颇广的教务长—书法家王蘧常先生,为这件事情亲自写了一封推荐信,将反映这件事情的学生们,都推荐去上海的合众图书馆看书。

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去图书馆看书。还需要推荐信?

这是因为上海合众图书馆,并不是公共图书馆,而是一家私人图书馆。

它是由著名的古籍版本目录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顾廷龙,于1939年在沪牵头创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合众图书馆旧址

虽然是私人图书馆,但是由于参与创办图书馆的,都是文化界有名的先生。

所以这里面的藏书,都是十分的古老丰富,可以说汇集了当时大半的江南地区的藏书,正适合学习中国古代文献的沈燮白几人去看书。

当时还只是无名小卒的沈燮白,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遇到过很多后世非常知名的学术界先生。

一天,沈燮元像往常一样,去往合众图书馆看书。

刚看了一个开头,一个同学就邀他出门游湖。

沈燮元想了一下,今日本也是休息日,他就将书放在位子上,离开和同学游玩了。

走时,他的眼角余光瞥到了一个人,正在斜对面的桌子上抄写古籍。

沈燮白和同学们尽兴而回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他想起自己的书,还放在图书馆的桌子上,连忙去拿。

到的时候,他发现图书馆阅览室,仍然亮着几盏昏黄的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廷龙

而那个抄写古籍的人,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就坐在沈燮白位置的正对面。

看到沈燮白回来,他便停下了抄写的笔,那个人笑意盈盈地和沈燮白打着招呼:

“这本书很是珍贵,借到了该好好珍惜啊,下次离开记得带走。”

这个人的话里,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但是却让沈燮白瞬间脸胀得通红,有些手足无措。

对方表示,他们作为后人,去钻研古人留下来的诗集文章,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辛苦,也耗费时间精力的事情。

如果不能把这件事情,当做是自己的乐趣,不抱有极大的热忱,那么这条路也是走不长远的。

后来,沈燮白才知道这个教导他的人,正是上海合众图书馆的馆长顾廷龙。

沈燮白受自己的授业恩师戏曲大师周贻白的影响,相比较一般的文化古籍,他更喜欢古代的戏曲小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翻看了大量的戏曲小说之后,沈燮白注意到了,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屠绅的人。

屠绅在历史上算不上名人,只写了一部文言小说《蟫史》。

《蟫史》,叙写的也是官军镇压少数民族起义的事,实在称不上是一本名著,只是在小说史上,颇为独具一格而已。

沈燮白去翻阅和他有关的资料,结果发现这个人的资料,还真的是“稀少”。找了半天,沈燮白才发现在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提到了这个人。

如此稀少的资料,反而引起了沈燮白的兴趣。

于是,他便和老师讨论,是否可以研究屠绅这个人做成年谱,考虑到他的资料非常的稀少,老师还是委婉的建议,他可以换一个人。

但是沈燮白偏偏不信这个邪,他觉得资料少不要紧,只要自己肯寻找,总能找出一鳞半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一年多的时间,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寻找资料的事情上,每天都泡在合众图书馆里,沈燮白终究还是从浩如烟海的藏书里,寻找到了一些关于屠绅的事迹。

再加上,当时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在合同图书馆,沈燮白也抓住机会,问了许多知名的学术界的老研究家,也得到了一些相关的线索和内容。

1948年,沈燮白正式从无锡国专毕业,又因无法离开上海而滞留。

当时,他学习的专业又不好找工作,幸好由于他在图书馆里看书治学的良好表现,顾廷龙先生帮助他,进入了合众图书馆工作。

沈燮白,也就此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先生所做过的三件大事

沈燮白虽然很喜欢合众图书馆,也不愿意离开这里,但是上海解放之后家里面让他回家的书信,是一封比一封来得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燮白也有些想念家人了,本来只准备回家探亲,结束后就回来。

可最终,沈燮白还是辞去了合众图书馆的职位,准备在老家发展。兜兜转转数年之后,1955年沈燮白进入南京图书馆,一直工作至今。

在沈燮白老先生近百年人生中,有那么几件事情是他印象最为深刻,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的大事。

第一件,就是他在无锡国专时,完成的初稿。

《屠绅年谱》在经过多年的修改之后,终于在1957年的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它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小书,32开,平装,全书共58页,出版后也仅仅只印了1800册,定价0.2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屠绅年谱》

虽然书很小,卖得也一般,但是这是外界第一次承认了,沈燮元在古籍方面的研究能力,至今他的家里还留有一本原版书。

第二件事,就是他有幸参与了新中国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编书运动。

这场由周总理发起的,要将中国现存珍贵的,有重要学术和艺术价值的古籍,全部编撰成目录的活动,几乎吸引了当时中国80%以上的研究古籍善本的专家,汇聚北京。

《中国古籍善本目录》,旨在清点并整理从清朝乾隆往后到辛亥革命,那些具有特殊价值的古籍善本。

由于藏书体量十分之大,于是将总体的书籍分成了五个部分,为“经、史、子、集、丛”。

而沈燮白有幸加入其中,并且凭借着他十几年在图书馆潜心研究,对古籍的熟悉和了解,成为了子部的主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理《中国古籍善本目录》

编撰图书的时候,如果没有必要,专家学者都是不会离开指定的地区。

有部分生性比较自由的学者,会觉得有些不太自在,但是沈燮元对于这样的工作模式,适应得非常好。

而整场编书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是,初期的汇编阶段,负责编撰的小组人员,需要一一把卡片上的信息,进行校定,分类和整理。

另一个较大的工程量,就是将这些分类好的卡片,所对应的书籍找到,将数据里的内容进行校订,并且辨别这个书籍的真假。必要时还需要手抄做备份。

这项工作辛苦的地方,在于大部分的古籍用字,都和现代汉字不一样,还需要标注拼音。

工作人员需要用毛笔,去抄写这些古本,而且要非常小心,不能对原本造成伤害。

当时编撰组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对于一群老年人来说,长期的伏案工作,更是一项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第三件事就是,沈燮元老先生凭借着自己在古籍方面的造诣,成功帮助南京图书馆,收购到了非常珍贵的孤本。

他非常喜欢看各类古籍,而且本人对这些信息都非常敏感。

而前文说过,南京图书馆的馆藏,有“十大镇馆之宝”,其中两件经书类的镇馆之宝,都和沈燮元老先生有关。

早年间,沈燮元因为寻找古籍文书,认识了一位朋友,这个朋友的祖上是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

某一天,这个朋友突然紧急联系到了沈燮元,说因为家里困难,他急需卖书。

沈燮元知道,这个朋友家里的藏书,一定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立刻联系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南京图书馆,希望图书馆可以以国家的名义收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室洗浴众僧经》

他也急忙赶到这个朋友的家中,朋友拿出了几本古籍,其中一卷经书吸引了沈燮元的注意。

沈燮元小心地将经书打开,不禁眼前一亮。

他一眼就认出,这是北宋的《温室洗浴众僧经》,是北宋熙宁元年金粟山广惠禅院写的大藏经本,是一件稀世国宝。

于是,沈燮元二话没说,就将这卷经书收购回了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也如获至宝,立刻召集专家研究这本经书。

而沈燮元,为南京图书馆收购的第二件镇馆之宝,恰恰也是经书。

沈燮元一直在古籍的圈子里混, 时间一长,沈燮元因此积累了不少人脉。

上世纪50年代,有一位朋友和沈燮元,神神秘秘地说起了一卷经书,据说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但因为多年战乱,这件国宝的下落,早就已经无人得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方广佛华严经》

沈燮元知道朋友,不会无缘无故地提起这件国宝,于是他便追问朋友,是否有了关于这个国宝下落的线索。

朋友便和他说起了,在上海遇到过一个人,在圈子里放出有关于这卷经书的消息。

沈燮元立刻要求朋友,给自己和那个人之间牵线搭桥。

沈燮元表示是真是假,自己一看便知,如果是真的,无论如何也要让这件国宝,得到妥善的收藏。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洽,沈燮元便到了上海,在上海的街头和买家见面。

沈燮元笑称,这个人卖经书不像是在做买卖,倒像是在做贼。

在巷子里,对方神神秘秘的从大衣里,掏出了一卷非常厚的经卷,只是稍微打开了一部分,给沈燮元看。

沈燮元一看上面的字迹,便知道这一定是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人张口便报价500块,要知道在那个年代,500块也算是一笔巨款,但是比起这卷经书的价值,还是差远了。

沈燮元很是果断,说500就给了500。

拿了钱之后,那个卖经书的人,把经书往沈燮元的怀里一塞,撒腿就跑。

事实证明,沈燮元并没有看走眼,后来经过多方专家的研究,这卷经书的确是真迹。

好胃口、好酒量、紧跟时代脚步

沈燮元在南京图书馆干了一辈子,退休之后又被重新返聘,如今他已经98岁。

因为年纪问题,沈燮元先生只剩下稀疏的几颗牙齿,但这依然不能改变他的好胃口。

先生出生在苏州,学在上海,所以喜欢清淡可口的苏帮菜居多,喜欢吃鱼、吃肉。一日三餐,餐餐不落。

每天早上,沈燮元老先生都会早早的等在上班路过的早餐店里,轻车熟路的走进去喝粥,吃包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吃东西的动作慢条斯理,有时候他还会错过公交车,不过他却一点都不在意。

看到拥挤的车内,老先生时常又会在江苏南京18路公交站,背着手等待下一辆车的到来。

中午的时候,沈燮元老先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的食堂吃饭。

晚饭,老先生很少接受请客应酬,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吃的。

沈燮元先生家里,还专门雇了一个帮工,帮老先生打理他的生活起居和做饭,偶尔也来接先生下班。

每天下班以后,沈燮元先生必要喝一杯小酒,不拘什么种类,白酒黄酒都可以,但只喝一杯。

吃饭的时候,他会放些戏曲来听,有的时候还会放一些流行音乐,很是惬意。

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却并不是不关心外界社会的变化。相反,他比很多年轻人,对新鲜事的把握还要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办公室里的一些年轻人,说起他们喜爱的流行文化时,沈燮元老先生都能顺嘴说上两句。

有时候,他听到办公室里的年轻人讨论社会上的八卦娱乐、明星新闻,老先生也会在工作之余,凑热闹似的上去问上两句,或者附和的说上几句。

可见,就如沈燮元老先生自己所言,他是人老心不老,永远对生活保持热情、开放。

当B站的工作人员,找到沈燮元老先生,表示要拍摄有关于读书的纪录片时,他甚至知道B站是一个专属年轻人的视频平台。

他也开玩笑的表示,这样的一个年轻平台,为什么要拍自己这样的老头子?你们不怕,拍出来没人看吗?

当然,结果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们都被老先生苍老的外表下,那颗鲜活的灵魂所吸引。

沈燮元老先生,成为了一名网络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他,在忙着自己人生中的第四件大事,那就是编纂《士礼居题跋》。这是他的老本行。

而这一次,编撰的主人公名字叫做黄丕烈,被誉为“500年来藏书第一人”。

而沈燮元所研究的,正是黄丕烈在各种古树字画上进行的题跋,也就是收藏家在书籍字画上面,写的品评鉴赏等。

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顶尖收藏家,过他手的书画收藏品不计其数,想要一一整理出来,这个工程量堪称宏大。

但这其实是,沈燮元很早就有的想法,只是一直以来他有工作要做,所以没有办法完全将精力放在这件事情上。

反而是退休返聘后,沈燮元觉得自己终于有时间,可以尝试这件挑战,虽然这个时候,他已经不再年轻。

虽然他已经98岁,但依然对工作和生活,都抱有极其乐观的态度,每天仍工作九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成功感染了他身边的人,让每一个近距离和他谈话的人,都感觉到满满的希望与快乐。

每天和书籍打交道,即便到了年迈之时,他仍然对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工作,抱有乐趣。

很多年轻人都表示,自己没有像沈燮元老先生这样良好积极的心态,每天都会因为工作而觉得很辛苦。

沈燮元的同事,每天上班最期待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到老先生背着手,慢悠悠的来到工作岗位,开始校对书籍。

也因此,精神矍铄的沈燮元老先生,成了南京图书馆内部,公认的“第十一大镇馆之宝”。

思考

随着B站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的热播,有很多人都认识了,这位98岁但依然热爱工作,精神饱满的老先生。

很多媒体,也都争相想对沈燮元进行采访。

像老先生这样的国之栋梁,能够被大众所注意到,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过度的曝光,也给老先生原本平静的生活,带去了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老先生是一个天性乐观豁达之人,每天只接受一次采访,随后又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还未完成的工作当中。

老先生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躺平”,这是他没有办法理解的。

因为沈燮元老先生,很热爱自己的古籍目录事业,认为一个人只有去做一些事情,才会感觉到年轻。

所以即便他已经98岁了,他依然不觉得自己老了。

至于有人问到的,是否想否活到100岁,沈燮元老先生表示:

“过好每一天。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你不管大事小事,要有贡献。不讲贡献的话,要有事情做,应该做的事把它做完就行。”

择一事而终一生,这是老一辈人的浪漫,也是我们当代的年轻人,应当学习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