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3日,

黑龙江省博物馆相约龙博第二课堂,

带领小朋友们共同了解

“镇馆之宝”铜坐龙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是华夏先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动物形象。自八千年前红山文化中龙的图案出现起,其形象便因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思想文化及审美意识的影响,不断变化与完善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影响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节科普课围绕省博“镇馆之宝”铜坐龙展开,带领同学们探究灿烂的金源文化。通过老师的介绍,大家了解到在中国古代文物中,“龙”的形象丰富多样。金代铜坐龙的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龙文化的精华,无论从考古还是从艺术的角度,都具有很大的文化研究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堂上,同学们对黑龙江的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通过对铜坐龙造型和纹饰的研究探讨,孩子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只有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才可能创作出具有中华文化魅力的艺术精品。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细心观察它的独特造型,用蜡笔和卡纸绘制粘贴出一幅幅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的画作,在体验手工制作乐趣的同时,加深了对金源文化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源文化是龙江的一张特色名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触摸历史、探古寻踪,了解铜坐龙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以全新的视角理解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于博洋/文 孙岩/摄

编辑:马云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