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诗词世界,共享诗意人生

他或许从来不说爱你

却总是默默守护

他是童年时的超人

是一生的铠甲

那些说不出口的爱

都藏在他日复一日的陪伴里

父爱如山又如伞

能为你遮风挡雨

爹、达、

阿爸、爸爸...

关于“父亲”有不同的称呼

“爸”与“爹”有什么区别?

两者虽然都是父亲的意思

还是有所区别

一起来了解——

反正不管“爸”还是“爹”,皆是“父”,因此想要搞清楚“爸”与“爹”,还得先从“父”这个字着手。

“父”读音及其字形的由来

1. “父”字读音的由来

《说文》曰:父,矩也;家长率叫者。

意思即:父亲是家庭规矩的制定者,教育权利的执掌者。

通常只要父亲一出现,便都是板着脸,站在旁边拿着棍子“扑扑”敲打的那个人。

久而久之,棍子敲打发出的“扑扑”声,便就成了“父”字的读音。

后来又因为父亲觉得不好听,或者觉得叫“扑”有损形象,便又对“扑”音进行了改良,变成了“fù”。

2. “父”字形的由来

“父”其实在甲骨文中的意思即:拿着木棍或者石斧的人,因此“斧”与“父”的读音很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是负责保卫家园,打猎(在原始社会初期皆是以打猎获得食物)的人,是力量与依靠的象征。

“爸”读音及其字形的由来

1. “爸”字读音的由来

既然有了父亲,为何还要叫“爸爸”?

因为在远古时代,对于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来说,父亲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食物的来源,安全问题等等,都要依赖于强壮的父亲。

出于生存需要,子女们往往都要去“巴结”父亲,以求得更多的食物与庇护。

再加上相对于“父”,“爸”的读音要简单许多。

对于刚出生不久,只会咿呀的婴儿来说,容易上口。

久而久之,“爸”便就成了父亲的首选称呼。

2. “爸”字字形的由来

了解了“父”,再来看“爸”,便就简单多了,“父”下面加一个“巴”。

巴,甲骨文的写法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不像一个人长着一只不成比例,又大又长的手,引申意思即:善于攀爬的长臂人。

大约在五千到三千年前,蜀地(今天四川地区)生活着一些瘦高的长臂人。

他们在深山丛林中攀爬跳跃,身手十分灵活、

由于他们能够长时间攀附在树上或者岩壁上,故又被称作“巴人”。

这就是蜀地也叫“巴蜀”的原因。

“巴”就是攀附,附着的意思。

“父”下面加一个“巴”,意思是:需要攀附父亲。

就这样,父亲的第一个称呼“爸”字便产生了,至于为何读成“bà”,是取“父”的调与“巴”的音组合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爹”字的由来

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多从二肉,会意”,就是商朝人祭祀之后要分胙(祭祀用的肉)肉,得到多块肉的即为“多”。

通常来说,古人以“三”或以上为“多”。

父亲有多个子女,可以被叫做“爹”。

同时,爹字还有另一种解释,与奢侈之侈字有关。

“侈”字由单人旁与多字组成。

“人”指“主人”,“多”指“一群随从”,“人”与“多”合起来表示“主人外出时带有多个随从”。

因此,将“人”换成“父”,就是指一位父亲外出时带有多个子女随行。

不过,在鄂皖苏赣等地,一般是称呼祖父为爹。

这大概是取爹字之多的“多重父辈”之意吧。

总之,有多个子女的父亲才为爹。

综上,爸字取巴意,含有巴望、盼望之意;

而爹字取多意,侧重体现多个子女之意。

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夜半读诗。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诗意文化出品图书《满堂花醉三千客:古代文人的诗词人生》《哈哈哈!如果大宋词人有朋友圈》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