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年底,广东韶关医院的门口突然出现一群西装革履的人,他们神色紧张,像是在找什么人似的。当一名医生从他们身边路过的时候,他们连忙向医生询问一位助产护士的下落。

在一番询问后,这些人顺利找到那名护士,并说:“曾碧漪同志,毛主席决定让你去中央工作,担任中央纪委的领导干部……”曾碧漪点了点头,说:“好,我回家收拾收拾就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不久后曾碧漪来到北京,毛主席不仅亲自接见了她,还将自己亲手写的信交给她。曾碧漪看后泣不成声,毛主席则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

那么这位名叫曾碧漪的护士究竟是谁?毛主席为何会让她去中央当领导呢?她有何特殊身份呢?

青年时期走上革命道路

想要了解曾碧漪,我们还需要先从她的丈夫古柏说起。

1906年,古柏出生在江西省寻乌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他的父亲古光明是一位私塾先生。但大家都知道当时私塾先生的工资并不是很好,因此古柏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外祖父家寄养,他的外祖父是寻乌县一个大地主。

古柏从小就聪明伶俐,所以很得外祖父的喜爱。不久后,古柏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来到寻乌县城的新式小学堂爱群小学读书。在学校学习期间,古柏从不和那些亲戚的小孩来往,因为他们身上有那种纨绔子弟的恶习,反而和那些勤奋好学、生活简朴的学生走得很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柏

古柏虚心好学,尤其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天赋,据他的妻子曾碧漪回忆说:有一次村子里在搞迎神赛会,古柏的文才是出了名的,大家便请他在庙门口题了一副对联。

古柏思索片刻,提笔写下:

占人田地,谋人妻子,残害鳏寡孤独,这样凶徒,任其烧香都无益;
孝于父母,悌于兄弟,和睦乡里亲邻,若果良民,到来不拜也何妨。

这副对联也表达出少年时期的古柏对土豪劣绅的痛恨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920年,14岁的古柏在外祖父的资助下来到寻乌县附近的梅县,并在一所美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读书。在这里,古柏逐渐接受新文化的熏陶,思想越来越进步,也产生出投身革命的想法。不久后,他和在北京、上海等地求学的寻乌县子弟一起创办了一本名为《寻乌》的杂志,积极向当地百姓宣传进步思想。

1924年,古柏还参加了广益中学爱国学生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学潮,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次学潮遭到反动当局的镇压,学校怕惹事,将古柏等200多名学生退学。尽管如此,古柏也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和一些进步学生创办了学艺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教学方式上,古柏等人采取高年级教低年级同学的办法,除了学习文化课程之外,他们还会阅读《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学艺中学也成为梅县传播革命的重要地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古柏逐渐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关于阶段和阶段斗争的理论。值得一提的是,当古柏的经济得到稳定和独立后,他便拒绝了外祖父的资助。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以最快的速度席卷全国。古柏也领导梅县的学生支持“五卅运动”,在此期间他认识了不少共产党员。同年12月,在这些共产党员的影响下,古柏也加入共产党。

由于古柏表现异常出色,很快他就成为梅县和寻乌县的学生运动领袖,随后他更是组织在广东学习的寻乌县青少年,在广东梅县成立留粤校友会,组织大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由于留粤校友会中有不少富豪子弟,他们看不上出身农村的成员,再加上当时农民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所以他们纷纷叫嚣“工农运动”过火,并反对革命。

古柏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无奈,他知道自己无法化解双方间的矛盾,无奈只好带着那些经得起革命考验的青年离开,并重新组建“寻乌平民合作社”,值得一提的是“寻乌平民合作社”也是学生运动的核心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柏曾趁着假期回家,抽空积极向家乡的乡亲们宣传革命教育。不过他在宣传革命教育的时候也曾遭过一位长辈的质问:“从古以来,政党最初发展必定要牺牲不少青年,为党铺平道路,党的主义才能实现。古柏,难道你愿意当共产主义的铺路石吗?”

古柏听后笑了笑,说:“我愿意当铺路石,如果没有铺路的人,那么又何来的康庄大道呢?”这位长辈惊讶地看向古柏,然后说:“世人没有不怕死的,难道你不怕死吗?”古柏坚定地点了点头,说:“信者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