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张敏

6月24日,作为一名 “小小红色宣讲员”,今年9岁的樊玥辰穿戴蒙古族服饰,声情并茂地给前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参观的观众进行讲解。

当天,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开展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结束后,采访团走进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依次听20多位“小小红色宣讲员”讲述内蒙古各民族守望相助、同心筑梦的故事。

该馆是一座全程反映和再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民族解放和民族区域自治历史进程的纪念性展馆,拥有1392件馆藏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樊玥辰正在向参观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的观众进行讲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摄

樊玥辰就读于乌兰浩特市红云希望小学三年级一班,她是一个蒙古族女孩,周末、假期担任“小小红色宣讲员”时,她总爱穿上蒙古族服装、戴上蒙古族头饰,在学校里,樊玥辰最喜欢上口才课,她骄傲地说:“通过我的讲解,能让更多人知道内蒙古的红色故事,我觉得很兴奋!”

乌兰浩特市也被称为红城。77年前的1947年4月2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乌兰浩特市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领导机构,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由此诞生。

这座革命红城,正在用它特有的方式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培养小小红色宣讲员不仅是弘扬北疆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更是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蒙古马精神的重要举措。”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宣教部副部长李思宇介绍说,近三年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已经成功举办240多期“小小红色宣讲员”培训和实践班,培养了350多名“小小红色宣讲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里的“小小红色宣讲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摄

讲授团队课、语言艺术课、形体礼仪课、红色观摩课……为提高“小小红色宣讲员”的讲解水平,团兴安盟委开设了各类课程,聘请专业老师对“小小红色宣讲员”进行培训。并对优秀的宣讲员给予奖励,组建了一支有思想、有活力、能创新的兴安盟“小小红色宣讲团”。

据团兴安盟委宣传部部长马文君介绍,2023年兴安盟“小小红色宣讲团”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红领巾中队校外少先队称号,作为典型案例入编团中央《共青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化”阐释工作案例选编》,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为“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孩子们的行动也感染着他们的父母、亲人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和归属感。家长红英清楚地记着,孩子丁韦彤第一次带团就流畅地完成了整场讲解,“她觉得自己成功了,非常高兴,就越来越喜欢讲解”。两年来,红英也观察到孩子对历史故事越来越感兴趣,懂得了感恩,也变得更加自信、热爱表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