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2023年3月份,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就曾宣布涡扇-15开始了量产。

随着这款为五代机准备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量产,“常规型歼20”自然是会开始慢慢停产,我国开始将转而量产“改进型歼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涡扇-15航发

在涡扇-15之前,我国歼-20战机使用的航发都是涡扇-10B或者是涡扇-10C。

涡扇-10系列在国际上达到了中游水平,对于追求极限性能的五代机来说显然不够用。因此涡扇-15是必不可少的设备。

涡扇-15

相较于涡扇-10C发动机,涡扇-15最大的提升是推力、使用寿命以及爆发力的提升。

涡扇-10C的最大推力为15吨左右,但涡扇-15的最大推力能达到18.5吨。

这个推力是比美国五代机使用的发动机都要强的。美国F-22战斗机使用的F119-PW-100型航空发动机,就算加推力其最大推力也就16吨左右,比我国的涡扇-10C强不了多少。

美国F-35战机使用的F135型航发是在F119的基础上改出来的,动力大了很多,但最大推力也只有18吨左右,和我国的涡扇-15差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35战机

所以涡扇-15的诞生,意味着中国在大推力军用涡扇航发领域,已经追上甚至超过美国的技术水平了。

除了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外,航发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其实在航发动力输出不够的情况下,是能通过牺牲航发的寿命来大幅度提升航发动力的。

无非就是让航发核心机超频,以让核心机获取更大的转速。

不过这么做会让航发核心机的温度大幅度提升,航发核心机在承受这种高温后使用寿命自然会大幅度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发核心机

当年苏联研发的米格-25战机是力大砖飞的典型,这款战机靠着R-15B-300发动机的大推力,能达到超过3马赫的速度,是当时速度最快的战斗机。

甚至就连现在的五代机,也是很难达到3马赫的速度,这就不难看出当时米格-25诞生后,给美国以及全世界带来的冲击有多大。

但是米格-25如此巨大的速度,是靠着无限制压榨R-15B-300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带来的。

就算正常使用,R-15B-300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也只有400小时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格-25的发动机

如果战机在飞行的时候开加力,让战机达到3马赫的速度,那么战机在落地后发动机就得大修,这么飞两三次后发动机就废了。

与之相对比,美国的航发在使用寿命上就长很多,能达到4000小时以上的使用寿命。

中国的涡扇-10系列发动机,虽然在推力上能追上F-22使用的发动机,但在使用寿命上终究有短板。

涡扇-15通过在发动机扇叶等方面改进了材料,提升了其抗高温能力,也极大的提升了使用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涡扇-15

至于爆发力,航发能抗更高的温度,自然而然的爆发力就会更强。在涡扇-15采用了新材料,能抗更高温度之后,其爆发力自然更强。

5.5代战机

此外“改进型歼20”提升的地方,不单单只有航发。在歼-20诞生后,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起了六代机的发展,但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五代机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所以歼-20有机会成为“5.5代机”,而歼-20的升级方向,目前来看很可能是基于OODA循环理论的一套战术理论。

所谓OODA循环,是指一套对外部环境和事务的处理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OODA循环理论

在空战领域,一般是观察→判断(导向)→决策→行动这四个流程循环。

不过众所周知,流程是可以优化的,优化其中1到3个流程是部分升级,4个流程全部优化就是全面升级。

比如说二战时期的空战,都是以机动性为主,所以这一时期的空战OODA循环是OODA1.0。

但是到冷战时期,战机开始引入电子化设备,开始了部分流程优化。

比如说“观察”这一步,二战时是以人眼观察,但冷战是以雷达观察,于是在OODA1.0阶段我们进行了部分流程优化。

到了现代,OODA循环的4个阶段已经全部升级完成,于是OODA循环从机动性为主到了信息化为王的时代,我们也从OODA1.0全面升级到了OODA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OODA2.0

那么通过进一步优化流程,我们可不可以从OODA2.0升级到OODA3.0呢?答案自然是可行的,那就是从信息化为王,转入到AI控制。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有人战机都开始朝着无人战机发展了,OODA循环的这4个流程,也开始了无人化和智能化的优化。

比如说中美这两个国家,都开始在战斗机上搭载起了AI辅助系统,帮助战斗机飞行员做出决定,这就是优化了“决策”这个OODA循环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OODA循环升级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歼-20上已经在尝试搭载自主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实现用AI处理外部复杂的信息并部分帮助飞行员进行战术抉择。

所以当前歼-20已经在朝着“5.5代战机”在迈进,它上面搭载的部分技术就是未来六代机会使用的一些技术。

空战无人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侦查无人机或者是察打一体化无人机已经大行其道的今天,“空战无人机”始终没有出现。

这是因为在OODA循环的4个流程中,“判断”这一流程对AI来说实在是太复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空战概念图

现在的AI都是弱人工智能,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说此前大火的GPT技术,很多人认为它有智力,但其实它就是一个语言模型,就像鹦鹉一样在学人类说话,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它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在面对空战中复杂的局势时,就非常难以判断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要将OODA循环中的4个流程全部优化,从OODA2.0升级到OODA3.0,我们需要从弱人工智能迈入强人工智能,研发出真正能理解人类行为的AI。

参考资料:

【1】中国军网·《涡扇-15发动机有多牛?》

【2】中国军网·《軍事論壇丨“OODA”視閾下的戰場熵增》

【3】环球网·《实现历史性突破,仍面临多个难题,AI空战时代距离现实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