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梦珍

在刚刚闭幕的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AI话题几乎无处不在。电影人们回顾了今年2月初见Sora的震撼时,也掀起了AI对影视行业的影响大讨论: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指出,AI的应用可能会让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的制作效率至少提高30%。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王红卫说,AI正在催生一些全新的叙事艺术、叙事体验、场景体验的艺术,潜力无限。

阿里影业在国内投入了7个虚拟拍摄的影棚,探索AI在拍摄端的应用;

博纳影业和抖音联合推出了AIGC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

冯小刚导演表示,其新片《抓特务》计划用AI技术来实现年代风貌的复原;

成龙主演的电影《传说》中,AI深度参与了数字资产的生成;

联想集团携手著名导演陆川,推出了AI PC助力下的纪录片《西野》……

无须赘言,电影人正在用AI推动一部部作品的诞生,影视行业也在因为AI发生着巨变。恰逢AI时代的到来,影视人的生产力工具,又重新聚焦到了PC之上,它成为创作者的桥梁和抓手,而新型创作模式正蓄势待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 PC发力下,西野打了个样

“苍翠的草原上,工作人员打开笼门的那一刻,矫健敏捷的雪豹一跃而出,如风般奔向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1日,联想集团携手著名导演陆川,举办了纪录片《西野》首映发布暨AI PC赋能创作者经济研讨会。这部纪录片是继4月18日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陆川导演与联想集团宣布建立联想猿创AI影像实验室后,双方合作推出的首部作品。

《西野》讲述了西宁野生动物园,即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里,一个个充满着守护、坚韧与奇迹的故事。这里坚持以救助野生动物为核心,尽力保持每一个野生动物的自然行为。影片能有如此上佳的呈现效果,与联想集团的AI技术息息相关。

一方面,联想集团和西野一起建设了全国首个AI高原科技动物园样板工程,从雪豹行为AI识别分析系统、AI互动科普系统,智慧救助系统、智慧繁育系统等多维度入手,助力西野开拓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西野》纪录片是联想AI PC让人工智能真正助力内容创作的一次积极尝试。联想集团为纪录片的制作提供了AI PC等最新AI产品及解决方案。陆川团队以此完成了《西野》纪录片的部分后期制作,提升了创意的视觉化速度,让导演心中对于影片的设想在AI的助力下变为现实。

“AI可以提升创意的视觉化速度,让创作者简单直接地呈现出头脑中那部伟大的电影。”回忆起用AI的感受时,陆川用“沾沾自喜”形容,“我第一次请AI设计思维导图时被惊诧了。秒出,非常有层次,突然意识到人生不再是一个孤独探索的过程了,你有一个巨大的、强大的、超级的一个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行业亟需AI

会上,陆川分享了AI PC对电影创作、人文行业有着颠覆性意义。

“AI PC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要讨论的话题,因为它已经要全面进入创意中。AI PC也是一个知识平权的过程,能够让年轻创作者跨越门槛,快速让创意视觉化。同时,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又通过AI能够快速地把创作链条缩短并深化、强化,整个workflow (工作流程)会随之彻底地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谈AI如何赋能影视行业时,应该先看看行业面临哪些痛点。

软件使用门槛高,需要多部门配合生产、制作成本居高不下……一直以来,影视行业的创作者们有苦难言,或倾家荡产拍片、或望而却步者不胜其数。

举例而言,一位创作者要想完成一部动画片,需要经过故事创作、概念设计、角色建模、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1500人的团队耗时7年打造一部动画电影的案例,不少人仍历历在目。

生成式的AI对电脑性能的要求很高,生图、生文功能都需要很好的算力。很多人现在使用的电脑,在本地安装运行大模型,很容易遇到安装繁琐、云顶卡顿等情况。因此,很多AI厂商会引导用户使用云端加载功能。但该功能会带来隐私泄漏等安全问题。多数开发商在数据收集、存储和跨境传输等方面的安全保障能力有限。此外,云AI应用的访问者过多时会因为算力不足等原因运行卡顿。

AI PC成为创作者更迫切的需求,本地化成为AI PC的重要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先明确了个人权益,才能谈发展好创作者经济。”未尽研究创办人周健工强调,“现在创作者权益保护和技术都在同步发展着,AI PC的本地化部署给了创作者更好的作品价值控制权,能有效地保护好自己的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 PC,一场全行业的托举和奔赴

21世纪初,多媒体PC开始向互联网PC发展,PC销量在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不断下滑。2019年到2022年期间,疫情居家上课办公的需求又增加了PC的销量,但势头并不持久。在手机的冲击下,这些年PC整体发展不畅。

终端设备手机的发展,催生了蓬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新一代影视人(自媒体)而言,手机甚至成为生产力工具,剪映、快影、美图,一切的工具和模板都被移动端化,B站充斥着大量的《0基础教学!10分钟教会新手用手机剪辑!》之类的教程。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但其中的内容又因为APP的封闭而孤岛化,“一份内容分渠道多次运营”“粉丝迁移成本高流转度低”“信息茧房”等都成为现在影视创作者的困局……

AI的出现,无疑在改变这一切:AI算力时代,PC将会成为最关键的抓手。从产业发展上下游的发展态势来看,AI PC行业的诸多厂商已经摩拳擦掌,躬身入局。

芯片厂商方面,高通、英特尔都已经早有布局。

2023年4季度,高通发布的骁龙X Elite处理器,搭载的Hexagon NPU有45TOPS算力,能支持设备本地运行130亿参数的AI大模型。同时间段,英特尔在Meteor Lake系列上内置了NPU,支持200亿参数大模型运行。

近日,微软的下一代AI PC产品,在Windows系统中加入了AI助手Copilot,并和英特尔、联想等厂商合作打造Copilot+PCs。联想AI PC在硬件方面搭载了运行极快的NPU,处理速度满足45 TOPS的指标,软件方面在产品里内置了上百款AI应用,全方位开启了AI PC元年,以赋能创作者。

5月21日,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预测,AI PC的市场渗透率将从今年的2%迅速增长至2028年的65%,成为市场主流。

联想智能设备集团消费业务产品规划总经理何川指出,“AI会让PC迎来新时代。这会是一个代际的开始,这会重构智能终端产业链,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想AI PC是怎么赋能创作者经济的?

“一是运行压缩的大型模型;二是使用智能体,这需要包含大模型以及自然语言交互的能力。另外,NPU外,需要能够处理异构计算,即CPU、GPU、NPU的组合,以及如何将工作负载分配到不同芯片上以提高效率。此外,还需要有能够帮助个人建立个人信息知识库的能力,以及丰富的AI应用,就像手机时代的APP一样。最后,还需要对个人信息数据进行保护的机制。”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曾讲述了联想对AI PC的定义。

简单来说,AI PC是指,能通过AI工具,主动、高效地为用户生成更个性化的创作内容,并能在本地运行的PC样态。

过去十年里,移动互联网诞生了诸多使用度极高的社交、阅读、美图类产品。总体来说,手机使用还是更偏于生活便利向的消费场景。

而PC一直是生产力工具,AI也会更多的普通人可以掌握PC这一生产资料。

联想AI PC产品的核心,便是降低创作门槛的同时,降本增效,为创作者打造一站式的工作流。

何川指出,“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超级个体,可以基于强智能AI PC设备进行各种各样的创新、创造、创作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影视行业成本存在的降本增效等问题,联想集团提出了1+N+S的战略部署。即联想集团会在N个细分市场做软件开发,推出Creator Zone等生成式AI产品,并在多个领域与不同的AI软件进行优化合作,赋能创作者生产。

其AI产品能够实现视频、音乐、图文生成立体赋能,助力使用者将想象力更容易地转变成现实。

例如,当用户在联想AI PC上运行剪映、CAD等软件时,由于有了算力定制优化等原因,会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根据去年10月联想、英特尔、剪映的合作成果,搭载了酷睿Ultra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得以充分优化剪映专业版的智能抠像功能。

AI PC拥有更大的屏幕和更精细的显示技术,使用在处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内容时能有更好的视觉体验。

联想AI PC在终端本地嵌入了个性化的AI Agent智能体——联想小天,本地运行“个人大模型”。它可以理解用户的自然语言和意图,有超人的记忆力,会学习反思,懂职责边界,能推理思考,可以分解规划任务。

此外,联想AI PC集成混合AI算力以及开放的AI应用平台,能充分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成为用户如同双胞胎般的个人AI助理的下一代PC。

简单而言,以前是用户用电脑进行学习、工作,以后在AI的加持下,PC会进化成用户的智能体,能主动给用户生成可用的内容。

本地化也可以更好地打造个人的知识库,让PC更了解创作者的个人风格,减少重复性内容输出,定制化生成内容,增加用户对生成内容的可控度。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也可以构建智能知识体。

爱范儿首席内容官何宗丞指出,“AI PC为内容创作领域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一个人可以完成过去需要多人协作的工作。PC也会从大众化的工具箱演变为更私人的外脑,它本地算力会偏向解决作者的文笔、思维逻辑、审美偏好、价值观等个性化内容。”

河豚君的朋友李白是一位媒体人,热衷于使用各类AI工具。最近他的烦恼是经常需要登录多个不同的AI工具软件,不断地导入导出,他期待能有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而联想AI PC正在做这方面的探索。

现在,联想集团现在已经和全球上百家企业建立了不同的合作关系,也在“归纳整理”不同的AI软件,以打通其壁垒,争取以“全家桶”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为创作者提供一站式的工作流产品,解决“李白类”创作者的痛点。

届时,也许用户只需要登录联想ID后,便可以在PC上批量使用不同的AI软件。此外,联想集团也将逐步从AI PC扩展到AI手机、AI平板等设备,打造不同设备间的无缝协作。

此外,研发之外,联想集团增加了很多客户运营的岗位,会进行定期的用户回访交流。也在不断收集行业信息,进行产品操作、Prompt优化等方面的迭代升级。

陆川在采访中说到,“我有幸在联想AI PC还没有公之于众时,提前看到了它的强大性能和安全性,比如随身携带、能在本地部署、保障数据资产的保密性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联想集团与陆川导演合力打造的联想猿创AI影像实验室,会从系统性的培训、交流等方面,持续探索AI赋能影视的新方向。

何宗丞从创作者的角度切身谈到,“在把算力转换成生产力上,中国的创作者非常敏捷和激进”。

事实上,国内出现了一批被称为“智客”(intelligenter)的人,他们致力于将算力变成生产力,通过AI进行艺术创作。

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AI PC驱动的创作者经济会成为科技、文化、经济上的热点,这是一场涉及数千万人、上万亿产值的新增长极。

“这是一个让人既焦虑不安,又充满了期待的时代,是最好的技术时代。我很幸运,能站在变革的时代节点上感受冲击,是观察者,也是亲历者、思考者。”活动中,陆川如此形容与AI交手的感受。

联想集团CEO杨元庆,也曾在TechWorld 2024大会上表示,“AI将会让人类的想象力更容易转变成现实 ,AI PC等智能设备,是对人的增强,对创作的加持,对创意的深度赋能。联想集团很高兴能与陆川导演以及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合作,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创作者经济。”

AI for all,让世界充满AI,实质是AI对人的帮助、增强。人依然是核心,创作者经济尤其如此。

下一个十年,是AI PC的,更是每一位创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