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时尚圈有个名字叫“老钱风”,就是其实不咋有实力,偏要装得像“富裕了好几代”——比如分明身材变形穿衣服有限制,只能买无设计而强调面料的衣服,显得低调高雅。

不得不承认,这股风潮一度有点奏效,因为此类群体庞大。但“装出来”的感觉,始终不长久。

真正的老钱,是云淡风轻遵循自身喜好,不顾潮流——既能淡雅也能奢华。

但始终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其实我是一个不喜被打上标签的人——爱好从内心开始,没有任何模板可套用,最后在能力范围内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

回想今年5月,我带着杭州读者在伯爵做了一场线下分享,有个细节非常有趣——当所有人选表留影时,我和一位女生几乎同时把手伸向了一块Limelight Gala高级珠宝腕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抛开预算限制,大家都毫不掩饰对它的爱

毕竟到高珠领域,除欣赏外还得有足够实力支撑——但我相信,我们内心深处是有自己的审美判断力的。

也是那一天,让我触发一个思考:“一个曾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非常辉煌的品牌,该如何面对全新一代成长起来的消费群体?”

伯爵的巅峰期,始于伊夫•伯爵(Yves G. PIAGET) 带领下的20世纪60年代。当时伯爵拥有一个名人社交圈(Piaget Society),包括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安迪·沃霍尔等等。

且早期伯爵只做金表,定位极高——1957年,在第三代掌门人杰拉德·伯爵(Gérald Piaget)与瓦伦汀·伯爵(Valentin Piaget)的领导下,伯爵就决定仅采用黄金、铂金等贵金属材质制作腕表。

1967年,伯爵和达利合作,融入“达利纪念币”的灵感,发布了至今很多藏家喜欢的金币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9年,伯爵推出“21世纪系列”,当时是为畅想即将迎来的“21世纪”。只是可能大家都没想到,新世纪的审美反而更保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在分享会现场,女生们都对着这些老作品发出感慨声

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句广告语:“伯爵的时间仅能用黄金来度量。”

也就是这个时期,牢牢奠定了伯爵“金工世家”的地位——包括手表和珠宝。

说到珠宝,很多人依然热衷于“宝石大小及它的增值属性”(当然这没错,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依然渴望在高级珠宝这个领域,能有更多自由创意且设计卓越的作品。

在我眼里,只爱宝石大小的和只买劳力士的没有本质区别——被保值增值束缚的人,无法感受全面的审美价值。

伯爵今年全新Essence of Extraleganza奢雅之源高级珠宝系列,尤其对我胃口,因为它遵循了伯爵的传统,以“金”为主角,将宝石作为点缀——伯爵有100多种金工工艺,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宫廷式图腾、米兰网织链带和手工纽索金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符合我这个对设计无比热爱的人的需求。

96件作品分属三个篇章,当然我不可能面面俱到,分享一些特别触动我的作品吧。

首先是色彩冲击,“优雅亦不羁”这个词太书面化,我们不妨直接感官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组橙色渐变色调,由红玉髓、锰铝榴石、黄色蓝宝石和钻石组合而成

我更喜欢的是可转换设计的手镯,它第一眼看去是不是像服装的衣领?其实它的设计灵感就来自高定时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玫瑰金、粉红色蓝宝石与锰铝榴石的组合

米兰网织链采用微妙的不对称设计——它们诞生于一块金条,由伯爵工匠加工为一根根纤细金线,通过手工揉捻、编织、挤压后,被制成网织式链带。

这是伯爵作为“金工世家”的拿手戏之一。

而扭索网纹金链的边缘以钻石装饰。另外,链带上镌刻伯爵始创于上世纪60年代的宫廷式图腾装饰(Decor Palace),并镶嵌一颗产自马达加斯加、重量达4.42克拉的粉红色蓝宝石,以及一颗6.4克拉的锰铝榴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大家更熟悉伯爵手表的话,就知道宫廷式图腾也是常见的金工

它也可以成为一个简约的手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高级珠宝腕表,怎么也得秀一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耳饰一直是伯爵高级珠宝的特色作品,这一套中耳饰就是点睛之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色调的作品

同系列项链中心是一颗产自马达加斯加、重量达13.05克拉的蓝色蓝宝石,搭配双排镶嵌的蓝宝石、碧玺和榄尖形切割海蓝宝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镌刻宫廷式图腾装饰(Decor Palace)的黄金链条上,像瀑布一般垂下的是欧泊、绿松石和钻石

既然金工从来是工艺重点,那么把金变成勾勒轮廓的工具,也可以衬托宝石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镯上镶嵌26颗总重近56克拉的玫瑰色和紫罗兰色蓝宝石

同样的设计出现在一块极其奢华的手表上——有近40颗长阶梯形切割的哥伦比亚祖母绿,总重达26.11克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身以扭索黄金线条勾勒出轮廓,再搭配绿色珐琅表盘

看似简单的钻石戒指和耳环也不单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篇章之所以单独分享,因为它的主题就叫“Piaget Society”,从伯爵巅峰期延续而来——再现70年代的奢华风格。

首先出场的是伊夫·伯爵(Yves Piaget)最爱的宝石:“世界就像一块欧泊,由不同的品味和喜好组成。”

这一组空心圆环和椭圆环的交替非常有趣,尤其大克拉欧泊与雪花镶嵌钻石呼应的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很有上世纪鼎盛期的味道

其实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黄金的爱可能更长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就是我这几年尤其迷恋的绿松石了。

玫瑰金长项链镶嵌超过1300颗凸圆形绿松石,其中有六颗硕大的绿松石圆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金链带上也点缀了绿松石流苏,还有配套耳环

特别好玩的还是手镯腕表,也是可转换式设计,钻石流苏的黄金表镯下藏着绿松石表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让我们以经典的鸡尾酒珠宝结尾吧——最特别的是戒指和手镯。

黑檀木戒指镶嵌一颗26.55克拉的碧玺,并点缀钻石和泻湖蓝色碧玺。而手镯也以天然木材打造,边缘装饰绿松石和碧玺,配合钻石流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镯可转化为胸针

其实伯爵多年来,高级珠宝保持一贯的水准和统一风格,无非市场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发生了微妙变化——比起早年高珠客人的审美和喜好稳定,新晋客群更容易被“社交媒体”影响。

在高级珠宝客人中,“跟风”的影响胜过以往。

大部分消费者进入新领域,首先是盲目的,会先询问“哪个品牌和产品有名。”,就像无数只要鹦鹉螺的人不清楚百达翡丽有哪些表款,追捧劳力士的一度只认识绿水鬼。”

另外,高珠客人的购买行为都有惯性:1,买了多年,定时进贡是常态。2,因为消费巨额,也很难把钱分散到太多品牌(有些会自然屏蔽新品牌信息)。

但风水轮流转,没有品牌或消费者能安稳地躺在巅峰不被动摇。

虽说高珠消费群相对固定(每年就那些人),但这两年已有洗牌迹象。比如一些从事传统行业有产业积累的群体还有购买力,一些“以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为代表的新富后继乏力。

客群和品牌的默默变化,都会影响未来的高级珠宝格局——真正的“老钱”审美更稳定,也更愿意为喜好买单。

所以坚持工艺和创意,总能站到顶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卦兔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