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瑞士举办了一个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主打的一个词叫:峰会。啥叫峰会呢?那意思就是国际社会的各国领导人来参加的高峰会议。而这个各国领导人,一般都得是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来参加,那才有资格叫峰会。如果只是内阁部长这个级别来参加,那是不能叫峰会的,只能叫部长级会议。这是在国际礼仪中,有严格区分的。
而此次峰会,已经有多个世界主要国家拒绝参加。中国拒绝。俄罗斯拒绝。印度拒绝。沙特拒绝。还有不少参与国大幅度降低赴会标准,只派出大使或临时代办级别代表参加。这种突然变故让组织方之一的美国也感到出乎意料。就连美国总统拜登最后一刻,也宣布放弃参加峰会,只是派出了副总统哈里斯。
而此次瑞士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面子来举办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呢?一般来说,向瑞士这种欧洲小国是没资格举办这种规格的国际峰会的。只不过瑞士以前一直以中立国自居,在二战时期,虽然与纳粹德国眉来眼去,打得火热,但不管咋说,也不是纳粹德国的仆从国,好歹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横扫整个欧洲,却偏偏没有进攻瑞士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瑞士国小人少,但是几百年来一直头脑极其清新,始终坚守一个中立国的原则,绝对不参与任何欧洲大国之间的纷争。而希特勒在当时也需有这么一个中立国当世界的窗口,方便德国和美国以及其它交战国家进行某些灰色的金融或者政治交易。比如,第二次大战末期,希特勒的得力助手、党卫队领袖希姆莱秘密和美国进行谈判,其代表沃尔夫将军和美国战略情报局主顾杜勒斯选定的秘密会谈地点,就是在瑞士的小城伯尔尼。对于瑞士这样的一个国家,巅峰时期的纳粹德国只要出动几个师,就能扫平整个瑞士。但那种收获和保留瑞士作为一个世界窗口来说,未免就是得不偿失。所以,希特勒根本就没打算进攻瑞士,瑞士因此逃过一劫,而且还收获了一大批无主的财富作为银行业的备用金。因为大批犹太人鉴于德国当时的局势,几乎都是把自己的财富和资金存进了瑞士银行。在第二次大战期间,有大约600万犹太人被送进了集中营,乃至处决。而战后保守估计,那些全家都在集中营被处决的犹太人存款,彻底变成无主存款的金额,起码超过50亿美金。那可是1940年的50亿美金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结束后,瑞士立刻调整方向,先后与美国和苏联都拉上了关系。当时整个欧洲都被打得一塌糊涂,无论是德国和法国、英国,还有其它各国,都遭受了战争的重创,不少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亟待重建。美国人后来搞了一个“马歇尔计划”,投入大笔资金帮助重建欧洲。而在此期间,没有受过战火洗礼,又是百年中立国的瑞士,其特殊地位和安定环境就受到美国和苏联的重视,许多国际会议都放在瑞士举行。而在联合国成立之后,瑞士又积极争取,不少国际组织也把总部所在地放在了瑞士。这么一来,瑞士虽然是小国,在联合国和许多国际组织的眼里,还是有些分量的。再加上这次举办的乌克兰问题峰会,其用心本来就不纯。美国和欧盟已经打定主意,不会邀请俄罗斯来参会,甚至要在全世界各国参会的领导人面前,故意贬低甚至羞辱俄罗斯,塑造一个俄罗斯被全世界孤立、甚至是抛弃的国际形象,方便掌握了国际话语权的西方媒体炒作和打压俄罗斯。
这么得罪俄罗斯的脏活,肯定需要有人出来做这个恶人。那让谁来当这个恶人,出面举办这个和平峰会呢?美国是幕后黑手做老大的,可以帮忙撑场面,不可能直接抛头露面。英、法、德三国,那是欧洲的“三驾马车”,都不是傻子,这种明摆着得罪人的差事,还是选其它人吧!大家这么一琢磨,还是瑞士最合适啊!反正它一个小国,大国博弈也轮不上它,干点脏活,俄罗斯也没办法真的和它计较。而瑞士这一届的政府,也是真的把老祖宗传承了几百年的“中立国”原则完全抛在脑后。美国号召欧盟一起对俄罗斯发起金融和经济制裁,瑞士也屁颠屁颠地积极响应,迅速抛弃了“中立国”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2月28日,瑞士联邦委员会举行特别会议,决定参与欧盟对俄罗斯的一揽子制裁计划,冻结俄罗斯有关个人和机构在瑞士资产,禁止瑞士公司与被制裁对象进行业务往来。
消息一经传出,举世哗然。瑞士联邦政府和瑞士银行系统数百年来建立的国际信誉,一瞬间就荡然无存。要知道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有“欧洲屋脊”之称的瑞士,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确立为永久中立国,此后瑞士本土从未卷进任何形式的战争,也因此成为拥有全球最富裕、社会最安定、经济最发达、高生活水准的国家之一。
由于政治稳定、金融安全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也让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每年大笔资金源源不断从全世界流进瑞士的银行和金融系统,让这个欧洲小国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单单靠着一个金融服务业,就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瑞士政府可能也是依靠国际信誉吃的太饱了,一定要闹出点幺蛾子。面对愈演愈烈的俄乌局势,瑞士举起金融大棒,朝着俄罗斯就是当头一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俄罗斯个人和机构在瑞士银行的资产超过700亿美元,而银行资产就有110多亿美元。瑞士这一轮金融制裁,打击面可是太精准,也太广泛了。瑞士银行冻结涉及的个人客户,不仅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还有俄现任总理和外长以及一大票俄罗斯的亿万富豪。至于俄罗斯国家机构和商业银行,那就更不用说了,反正全都在瑞士的制裁范围之内。
瑞士的这一番骚炒作,俄罗斯当然是极度不满。无论是被欧洲裹挟、美国威逼还是瑞士政府的政客们自己想要落井下石,反正瑞士都不再是俄罗斯最信任的国家。对于一个4.1万平方公里土地、不到千万人口的国家,银行发达到现在的地步,失去信誉就等同于丢掉性命。
瑞士的中立承诺,金融服务业最重要的国际信誉,开始失效了!由此带来的恶果迅速体现,全球富豪和经济组织们开始集体恐慌,大家可能都要问自己几个问题,自己的钱还安全吗?如果某一天,因为某种原因,瑞士会不会也依样画葫芦,像对付俄国人那样对付自己呢?
思前想后,很多人都会得出结论,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赶紧把钱从瑞士银行取出来吧!这么一来,瑞士银行业第二大银行就开始出现了问题。
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贷银行(简称“瑞信”)公开承认,过去两年的财报存在“重大缺陷”,自身存在严重亏损,公开向瑞士政府求救。这个掌管资产超过1.4万亿美元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政府不得不救,在试图说服瑞士银行(简称“瑞银”)并购瑞信的过程中。瑞士银行报了一个超低的、近乎抢劫的价格:10亿美元。而当时瑞信的市值超过70亿美元。这种侮辱性的价格,瑞信的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肯定不会同意。因为那意味着只要它同意,沙特直接亏损就超过10亿美元。
大股东不同意,那收购就没办法完成啊!为了方便瑞银收购,瑞士政府干脆就玩赖,紧急修改了法律,允许收购一家公司,不需要经过其股东的同意,只要政府同意就可以了。这么一来,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就成了一个妥妥的冤大头。自己的资产被贱卖,损失超过10亿美元,自己居然没有一点话语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瑞士政府的这种做法堪称流氓抢劫,已经令世界各国啧啧称奇,赞叹瑞士政府的不要脸啊!不过大家想不到的是,瑞士政府的不要脸已经登峰造极,更流氓的做法还在后头。为了给瑞银减负,瑞士政府直接宣布注销了瑞信发行的170亿债券,也就是不承认这批债券的合法性。那么那些购买了债券的客户们,也就和沙特一样,成了妥妥的冤大头。债券注销了,钱可不会退。也就是说,那170亿购买瑞信银行债券的真金白银,基本上全部打水漂了!
要知道,债权高于股权,这可是商业的准则。瑞士政府连这条商业规则都敢打破,那就不光是金融业了,连瑞士整个国家的商业信誉都要崩塌。但是瑞士政府就这么干了,是不是感觉瑞士政府很豪气,很大胆?真的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啊!而那些瑞信银行的股东和债主大客户们,是不是更惊喜,更意外?
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瑞士就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参与欧盟制裁俄罗斯,已经令瑞士的银行信誉严重受损。瑞信银行爆雷,瑞士政府协助瑞士银行收购瑞信的一系列流氓行径,更是让其国家信誉也受到质疑。如今,瑞士又接手了乌克兰和平问题峰会这么一个烂摊子,故意不邀请俄罗斯参会。却又积极邀请东方大国来参会,摆明是想挖坑,离间两国关系。这种愚蠢的行为,俄罗斯毫无疑问会给瑞士记上一笔。山不转水转,早晚俄罗斯会让瑞士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作为五常大国之一的北极熊,可从来不是宽厚大度的人,而是一向信奉并遵循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道理!
至于这次乌克兰和平问题峰会举办的规模和成果,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国际笑话。与会的92个国家中,有14国拒绝签署联合公报。所有金砖国家全部拒绝签署,加上中俄两国并未出席。整场峰会只能草草结束。而出席会议的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直接给主办方瑞士上眼药:我们认为任何值得信赖的和平进程,都需要俄罗斯的参与。
对于中东土豪沙特来说,瑞信银行损失十亿美元那是小事,但这个面子是一定要找回来的。这次瑞士兴冲冲去邀请参会,沙特王储兼首相瞅瞅请柬,根本就没搭理瑞士,只派了一个外交大臣来参会,顺便给瑞士人上点眼药。
这几年,瑞士政府可以说是放飞自我,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这次的乌克兰和平峰会又搞得一地鸡毛,几个主要世界大国也完全不给瑞士一点面子!也不知瑞士政府有没有从这个失败的峰会中汲取教训,否则,未来的某个时候,瑞士很可能会再次跌倒,甚至跌得更重、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