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杨广40周岁,《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句话:“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从版图和人口来看,隋朝到了极盛之期,也是在这一年,杨广执政的基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政权得以稳固、帝国繁荣富强的情况下,杨广将目光放到了外面,开始对外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得不说,杨广对外扩张的路走得极不顺畅,他近乎痴迷的三次攻打高句丽,劳民伤财,引发大规模隋末农民起义。

再加上贵族集团中的杨玄感叛乱,让杨广腹背受敌,隋已然是大厦将倾,但杨广还是在615年下诏说:“今天下平一,海内晏如。”

这或许是杨广在自欺欺人,也可能是身边的臣子没有据实以告,总之,杨广已经失去了对帝国的控制,且他显然对此无能为力。

不久之后,杨广在北巡时被突厥人围困在雁门,曾经野心勃勃的杨广被吓得抱着九岁的儿子杨杲哭得眼睛都肿了。

尽管后来得以解围,但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杨广的信心降到了冰点,变得越来越消沉。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616年,在宇文述的极力劝说下,杨广乘新建的运河船队去了江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都成了杨广的一个避风港,他蜗居在江都,将所有的不如意屏蔽掉,他远离了政治中心,耳中也听不得外面的动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当时杨广的心态,就是负责护卫他安全的骁果军准备作乱的时候,有一个宫女察觉到了,就对萧皇后说:“外面人人想反。”

萧皇后自然也知道这个情况,但是她同样知道,杨广未必愿意知道这件事,于是就对宫女说:“你去报告吧。”

宫女就去报告给了杨广,杨广听了非常生气,他生气的点并不是身边的人要反,而是宫女不应该过问这样的事情,于是立刻下令将宫女杀了。

从此之后,再有人向萧皇后报告这样的事情,萧皇后就说:

“天下事一朝至此,无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忧耳!”(出自《资治通鉴》)

天下已然大乱,而杨广早已经放弃了,所以再向杨广报告这样的事情也不过是“徒令帝忧”。

那么,远离了政治中心,无心过问外面动乱的杨广在江都都干些什么呢?他似乎真的是忘记了过去的种种野心和抱负,一味寻欢作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江都的行宫里有一百多间房子,每间房子里都奢华无比,并住着一名美女,杨广就每天以一个房间的美女做主人。

而且杨广还带着萧皇后以及被宠幸的妃子经常宴饮,酒杯不离口,喝醉更是经常的事情。杨广似乎是用酒色在麻痹自己。

但总有清醒的时候,并且相比较而言,清醒的时间更多,而这个时候的杨广是痛苦的,是忧郁的,内心被恐惧和猜忌充斥着,又无能为力。

所以每每退朝之后,杨广都要头戴着福巾,身穿着短衣,拄着短杖散步,走遍行宫的楼台馆舍。

一直走一直走,不停的观赏四周的景色,似乎是怎么看都看不够,也似乎是怕以后看不到,总之每次都是一直到晚上才停止散步。

当然,夜里也不消停,他经常在半夜摆酒,一边喝酒一边抬头看星象,有一次对萧皇后说:

“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出自《资治通鉴》)

这里的长城公和沈后指的就是南陈后主陈叔宝和皇后沈婺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88年,隋文帝杨坚命晋王杨广统九十位行军总管、五十一万八千兵出师讨伐南陈,仅两个月就攻进了建康。

南陈灭亡后,南陈后主陈叔宝和皇后沈婺华以及陈叔宝的那些妃子和文武百官被押解长安。

就这样,陈叔宝和沈婺华成了亡国帝后,成了隋文帝杨坚的阶下囚。

尽管阶下囚的日子并不好过,但陈叔宝是隋文帝杨坚认证过的“全无心肝”,经常拍杨坚的马屁,还想要在隋朝做官。

604年十一月,陈叔宝在洛阳病死,被隋炀帝杨广追赠为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为炀,葬于洛阳邙山,而沈婺华则一直活着,杨广去哪里巡游都命沈婺华随行。

杨广对萧皇后说“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其实就是说杨广和萧皇后和当初的陈叔宝、沈婺华一样的命运,将会做亡国帝后,所以趁现在还有时间,就赶紧享乐饮酒吧。

说完就和萧皇后一起喝得烂醉如泥,类似这样夫人事情很好,比如618年的一天,杨广拿着镜子照看自己,对身边的萧皇后说:

“好头颈,谁当斫之?”(出自《资治通鉴》)

啥意思呢?“好一颗头颅,不知道谁能砍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杨广一直试图屏蔽外界的动乱,但他心里其实很清楚,天下必然已经大乱了,只不过,群雄逐鹿中原,而他龟缩在江都,已经没了曾经的野心,只想着偏安一隅。

但他又知道,偏安一隅只能是暂时的,他早晚会成为亡国之君,早晚会成为别人刀下的亡魂。

关于这一点,他无比清楚。

其实萧皇后也未必不知,这个西梁曾经的公主又怎会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什么,但她还是被杨广的话震惊到了,以至于惊讶的问:“为什么这么说?”

杨广回头对萧皇后说:“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贵与贱、苦与乐,甚至是历史长河中的王朝,不过都是循环更替,所以没有什么好伤感的。

这话说的看似很豁达,其实也是无能为力下的逃避,因为杨广很清楚,在江都龟缩的代价是什么。

只不过他已经无心北归,无力也无能将隋朝的命运担在肩上,所以只能一日日的等待着命运的最终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他的命运很快就降临了,有意思的是,取他的头颅的并非是逐鹿中原的群雄,而是杨广身边的人。

杨广无心北归,但他带到江都的护卫骁果军却思念家乡,一心要北归,在知道杨广不肯北归后,他们开始作乱,推宇文述的长子宇文化及为首领,反了杨广。

最终,宇文化及下令弑帝,杨广被缢杀。

萧皇后和宫女撤下漆床板,做成小棺材,将杨广和儿子杨杲一起放进去,葬在了西院流珠堂。

杨广的死讯传到长安的时候,唐王李渊恸哭,说

“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出自《资治通鉴》)

但仅仅过了半个月,隋恭帝就禅位于唐,又六天后,李渊在太极殿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武德,大唐王朝由此开始。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