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士兵的钢盔是二战中德军的象征,由于其保护后脑勺的合理设计也被当今世界各地的军队广泛使用,二战中德国作战头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前辈——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使用的皮革尖头头盔,而M16头盔开创了头盔历史上的新纪元,直到今天,美军的凯夫拉头盔与80年前的德国M16头盔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一:一战前的德国头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42年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设计,被称为“尖吨帽”,。高38厘米,有一个十字形的底座和一个直角的前遮阳板。步兵头盔的顶部是一个高尖端的针,而炮兵头盔是一个象征着早期光膛炮圆形炮弹的圆球。顶部的钉子在颈部有两个通风口和一个黄铜环。所有级别的士兵和军官的头盔上都有黄铜的下巴带。鹰头盔的前部用两个细纹螺丝固定。1843年被头盔后面的两个螺丝钉所取代。头盔右侧下巴带固定处,是一个代表普鲁士王国国旗的黑、白、黑三色皮革圆圈。在头盔的背面是一个黄铜的脊骨,从钉的底部延伸到后盖的底部,头盔的所有金属配件都是用闪闪发光的铜和金或镍加银制成的。华丽夺目的无用配饰以19世纪的标准来看很可笑,在军队中极不受欢迎,1856年开始将这种头盔的高度降低,所有步兵头盔上表面的凸起的黄铜下巴带被改为上表面的扁平黄铜下巴带,而骑兵和野战炮兵的头盔上仍然没有改变。同时,国旗圆环也从皮革变成了金属片。

到了1860年,尖顶头盔再次缩小,前部的鹰冠也缩小了,头盔仍采用细颗粒螺钉和螺母固定的方法,但在新制作的头盔徽章上饰有一条丝带,上面写着“上帝保佑国王和祖国”, 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清楚地表明,头盔正面的金属徽章并没有为佩戴者提供有效的保护。在战斗中,盔徽经常从头盔上掉下来,所以细粒度的螺丝和螺母被重新使用固定好金属头盔。后部脊骨也被重新引入,因为发现头盔上没有它,结构就会变得非常松散和不牢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的后脊骨下面有一个隐藏的螺纹焊接。为了减少黄铜在制造业中的使用,拆下前舌片边缘的装饰条,然后将凸起的边缘直接压到皮革上。在步兵和步兵炮兵部队中,一般士兵的头盔下巴带由黄铜带改成皮带,固定下巴带子的螺丝也换成了钩环结构。志愿兵头盔上的顶钉的高度也降低了,脖子上的装饰环也被去掉了,但军士和骑兵的头盔上仍然保留着这一圈装饰。1891年还将尖顶头盔的高度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其外观更加圆润,1895年,所有士兵头盔的背面,靠近顶部的顶钉基座,都安装了一个带有小滑动盖的通风口,允许佩戴者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通风口的大小。为了更好的通风,钉脖子上的洞从2个增加到5个。金属头盔也用楔子代替螺丝固定。

1914年,德国军队才建立起很少的军事装备标准,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德国航运线被英国海军封锁以来,来自南美国家阿根廷的皮革供应变得异常短缺。由毡、锡、钢和纤维制成的代替型头盔产生了,头盔有三个主要的皮革部分:一个基本的帽壳,一个前前帽舌,一个后后帽兜,所有这些都用线缝合在一起。这顶帽子是用蒸汽把一块皮革压在一个大模具上形成的。成型后涂几层黑色油漆上色并涂上一层光漆。头盔的正面覆盖着一块巨大的镀金黄铜板,我们可以称之为尖头头盔的“徽章”,上面刻有狮子、老鹰,象征着来自德国不同地区的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兵、训练营部队和巴伐利亚先遣部队都戴着镀银的头盔,这使他们区别于通常的前线兵团。尖顶头盔在战斗中几乎不能提供保护,而且装饰性比实用性强。头盔侧面呈倒V形,头盔由皮革、黄铜、银和灰色金属制成。大多数头盔是皮革做的,但有些是金属的。战后由于皮革的短缺,德国人战时也使用毡制步兵的替代头盔,除了头盔是毡制的外,保留了以前的皮革头盔所有的装饰,M15是尖顶头盔的最后一个版本,它的特点是配上了能够将顶钉扭下来的接片,并且以往光彩耀眼的金属部件都换成了不太反光的灰金属来制造。新的可拆卸顶钉是为了在进入战壕之前可以拆下,这样士兵在壕沟内的移动就不会受到影响,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头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快陷入了壕沟战泥潭,双方在比利时北海海岸到瑞士的漫长战线上对峙。步兵使用的武器最初设计是用于在1000米外与敌人交战,但壕沟战改变了这一切,德军以密集的队形冲向英国阵地,伤亡惨重。在1000米的射程内,一颗步枪子弹可以穿透两个人,有时甚至可以穿透三个人。战场战术也得到了改进和发展,许多曾经被认为过时的头盔、防弹衣和手榴弹回到了现代战争。战壕战中头部是身体暴露最严重的部位,最容易受到狙击手的攻击。1914年,空中爆炸的弹片能够对地面上任何活着的目标构成致命威胁,法国1915年3月开始在前线部队装备由软钢制成的M1915“阿德里安”型号的头盔,到年底,300万顶头盔取代了法国士兵戴的羊毛帽。意大利、俄罗斯、比利时和塞尔维亚也为其军队购买了阿德里安头盔。当时英国人也研制出了锰钢制成的“布罗迪”头盔,,它的外观来源于中世纪头盔样式,设计目的是保护士兵的头部不受弹片的伤害。1916年6月,英军向西线配发了一百万顶。这些头盔1917年至1942年也是美国军队的标准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人却是最后一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头盔。尖顶头盔完全不适合战壕战,在战壕的恶劣条件下也不耐用,而且生产成本昂贵,最重要的是它根本不能为战斗中的士兵提供有效的保护。1915年,德国加德将军对士兵们头部受伤的次数感到无比震惊。在提交了大量未答复的报告后,加德将军无奈之下,自己设计了头盔,并向前线部队分发了1500个左右。这种钢盔重4.5磅,分为两部分,一顶皮革或布制的帽子,上面盖着一块沉重的钢板,钢板和帽子用铆钉连接。一块厚而弯曲的钢板缠绕在额头上,一条狭长的带子向下延伸到鼻子前面,这种钢盔的设计并不是很成功,但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特别坚固,因为当它们被制造出来的时候所用的铬镍钢合金非常坚硬。经过广泛的试验,德国人认为这种独特的“煤斗”形状很适合头颈部,头盔的形状是为了最好的保护,也是源于16世纪流行的头盔样式。1916年2月,这些头盔被少量送往德军前线,用于凡尔登战役。结果表明士兵的头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头部中弹造成的伤亡人数大大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916头盔随后批量生产,几个月内迅速取代了西线德军士兵所戴的尖顶头盔,M16头盔的金属外壳由圆形金属板制成,经过至少9道冲压工序,最终成形。头盔外壳两侧的铆钉与M1891尖头头盔上的铆钉相同,用于固定M1891尖头头盔的下巴带。金属衬板和一个三级皮碗构成了整个衬板系统,在衬板与金属壳之间用三个开口铆钉连接,与金属壳侧面有很宽的间隔,且顶部的跨度为两指宽,这是为了防止金属外壳如果被子弹或弹片击中凹头而受伤。头盔两侧还有两个大接头作为头盔的通风孔,1917年德国人将M16型钢盔进行了简化,取消了金属外盔内侧的周定下巴皮带的金属大接头,将下巴皮带直接连接在衬垫系统上,这种经过改进的钢盔就成为了M1917型,M1918头盔的设计改进主要是加深头盔侧面,以减少爆炸对听力的损伤,但实际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M18头盔的实际产量并不大。

三:二战前的德国头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战后德国陆军和海军都装备了一战的M16、M17和M18头盔,以及少量由M18制成的M18“剪耳”头盔,其尺寸比原来的略大,M17头盔的三件套的衬垫被所有头盔沿用,,大多数头盔都重新涂上了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颜色更暗的颜色,而且没有了之前通用的伪装图案。头盔两侧都有手绘盔徽,代表德国不同州和省的防卫队。1924年,帝国海军也采用了类似的头盔,头盔上有盾牌和十字锚。直到1935年,德国国防军宣告成立。许多一战风格的钢备都是从最初的帝国国防军那里收集来翻新。头盔的翻新过程通常是重新油漆的内部和外部的领域灰色,几乎完全是手工和刷子来完成。新的德国国防军鹰被画在头盔的左侧,右侧是国旗的三色盾徽。翻新的头盔包括M16、M17处、M18和M18的“剪耳”以及奥地利一战时风格的头盔。其中许多在1940年后仍在使用,直到1943年才被安装在二线预备队中。1938年德奥合并后,奥地利军队全部并入德军,头盔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德国人使用。这些头盔通常均匀地涂上浅灰色的涂层,例如右边显示的双盔徽钢盔,包括1934年完成的国旗三色盾徽和德国国防军鹰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918“剪耳”头盔的显著特点是沿头盔外壳两侧有一个突出的弧线。这种头盔通常用于骑兵、炮兵和信号兵,因为它们的形状更适合这些需要“聆听”的用处。它最初是为了让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前线部队在战壕里更好地“聆听”。1918年8月定稿,由埃森霍顿工厂生产,预计总产量为2100顶,它们的大小都是中型的,但最初的计划是尽快生产10万件。头盔的设计已经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如果不是1918年11月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它将作为M18的下一个型号全面发放给德国前线。这种头盔非常受欢迎,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一家德国公司使用了大型M18头盔外壳小批量复制,这也是为了补充一战遗留下来的数量稀少的头盔外壳,并使头围从57厘米加到59厘米。和其他过渡头盔一样,在1940年重新发给国防军时,它被重新涂上了粗糙的油漆。时至今日,这种头盔一直很少见,产量很少是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应军方的要求,埃森·霍滕开始了对新型作战头盔的进行原型和初步设计,这种新头盔是在一战时头盔的基础上改进的。不过,这却可以称之为一种全新的设计,虽然它的外观与一战头盔相似,但更紧凑,重量更轻,使日益壮大的德国国防军给人一种更现代的外观。它由一块经过多次冲孔的含钼钢板制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头盔上巨大的柱状通风孔被可插拔铆钉取代,边缘继续呈圆形,内衬抛弃了一战式头盔的三段式内衬系统,采用了更先进舒适的M1931型,可以让下巴带经过重新设计,以更好地支撑和保护佩戴者的头部。1935年7月1日,德国陆军和海军部将这种新型头盔命名为M1935,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第一个标准头盔,这种头盔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在生产的头两年大约制造了1400万个M35头盔,1935年,德国陆军和空军的士兵们正急切地等待着新的头盔,但第一批M35头盔直到1936年才到达部队!推迟的主要原因是国外的大量订单被优先考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制造的M35头盔出口到许多国家,德式头盔设计在当时世界上非常先进,很快成为许多国家军事现代化的标准装备之一

四:二战时的德国头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头盔设计并不是一个优先考虑的问题。直到1943年,M35和M40钢盔都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时的metal-fabric方法制造的。M42头盔,其特点是粗糙的边缘和微妙的通风口,都是经过改良的,同时这也是德国头盔第一个使用自动化机械使用“热压”技术。M35和M40头盔也是通过连续冲压完成成形与定形的,但不是“热压”,而是机械冲压。头盔在加工前是薄金属片,然后在最后加工前经过几次机械压力机。最后一步是向内滚动钢格边,形成一个软边。烘烤与上色在头盔制造的中间阶段,头盔外壳被放入一个大型工业烤箱中进行一系列热处理。这是因为头盔外壳中的金属经过冲压加工后已经比较柔软。经过不同时间的热处理后,金属可再次变硬。大多数头盔完成后需要放回烤箱,以使油漆具有更高的粘性。给头盔罩加衬垫这个步骤还是手动完成的,接着给头盔加上填充物是在一个覆盖着布的木制平台上完成的,这样可以防止头盔上已经涂上颜色的磨损。装配后每个钢盔都被一张纸包裹着,然后包装好的钢盔等待装运,通常装在工厂内的木箱里,运往军队或仓库。当头盔到达仓库时,它们被从盒子里拿出来,并按顺序摆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相似的制造工艺和成本,M35演变成M40和M42。M1940型头盔随着制造工艺的改进出现在1940年3月。M40头盔与M35类似,但是用更自动化的冲压技术制造的。它在头盔底部保留了一个卷边。M35和M40之间的区别在于头盔外壳上的通风铆钉。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时间,头盔制造商决定取消嵌入排气铆钉的生产工序,而只需将通风口伸出外壳侧面。这一简单的生产流程有助于提高生产率。M40头盔的基本形状略小于M35头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大部分M40钢盔都比M35和更高版本的M42型更重。大多数M40头盔使用第二种类型的镀锌内衬,1940到1941年早期的头盔内衬是铝制成的。M40头盔的基本喷漆方案是外表上涂一种无光泽、光滑或半砂质的油漆,变得非常暗淡,更接近深绿色。一些战场上和工厂中根据实际情况作的涂装还呈现出一种“暗灰蓝”色,钢盔内部则是使用平滑的内漆。在各军种分支服役的M40头盔佩戴者中,单盔徽型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这已成为新头盔的第三个标准。1943年,根据德国最高司令部的命令,所有工厂的钢盔不再需要盔徽。战场上粗糙或粗糙的颜色可以有效降低头盔的反光亮度。与M40一样,M42头盔的内部涂有光滑的底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头盔伪装来帮助隐藏,各条战线上的官兵都有足够数量的迷彩头盔罩。头盔罩根据钢盔的基本形状用5块耐磨棉布缝制而成。迷彩图案有多种多样,如梧桐叶迷彩、橡树叶迷彩、边缘模糊迷彩、棕榈色迷彩,国防军头盔上使用的第一种伪装,被称为“碎片”迷彩,灰绿色或灰褐色的背景色,绿色和棕色的碎片有直边,然后是雨丝状的绿色细条纹。但直到1942年4月,第一个伪装头盔,即第一个型号M1942,才以白色出现。1943年中期,出现了第二种“碎片”迷彩盔,与第一种没有太大区别。还有一种“沼泽”迷彩,在“碎片”迷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带有边缘模糊的绿色和棕色斑块。这三种伪装图案都被应用于国防军头盔上,一直使用到1945年战争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能够将树叶绑在钢盔上进行伪装,可以将金属丝系在头盔上,例如围栏或网状。1943年到1944年,在意大利和法国,使用金属丝进行伪装的次数最多,欧洲大陆广阔的农田和栅栏都为头盔提供了丰富的铁丝来源。但在俄罗斯战场上德军戴的头盔却很少用铁丝进行伪装,金属丝通常连接在一个小铁环上,或是一个弯曲的金属钩上,或者直接连到头盔的边缘。尽管头盔上的金属丝可能是小批量编制生产,但大多数实例表明,每个士兵都有自己的一套手工技术来构建自己的金属丝结构。

五:结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头盔的外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基本成型,其设计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头部和颈部,最大限度地保护佩戴者的头部不受弹片的伤害,从1935年到1944年,这三种头盔共生产了数以百万计顶,并在1943-44年间达到顶峰。 1939年至1945年间,超过1300万德国人参加德国军队,共伤亡600万人,其中150万人阵亡,虽然没有相关数据,但估计德国头盔致少让一百万士兵不被战场上各种破片和碎石击伤脑袋,从而保住生命或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