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与贵州的交界处,有一个小村庄,这里有着百年的吊脚楼矗立在群山环抱之中,防潮通风的粮仓结构体现着先民的智慧。

但最令人瞩目的,还是这里女性的独特生活方式。她们全身只挂两块随意搭肩的布料,若有弯腰动作,那优美的曲线便一览无余。在这个村落里,女性不仅拥有超乎想象的自由,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堪称现代社会的“女王国”

这个延续着古老母系社会的村庄从何而来?如此原始的生活方式又将走向何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罗甸县人民法院,2020-04-19,关于“黔南将再添一处国家4A级景区!在这里”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系社会的延续

虽然岁月变迁,但这里的生活方式却仿佛止步于数千年前。村民们世代相传的,正是一种人类文明最原始、最纯朴的生活方式——母系社会。

在这里,女性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家之主、一村之长,全都是她们说了算。男性则处于从属地位,听从女性的安排。所以即使自己的小家庭,也是由女性来主持,拿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与现代社会中女性追求平权的理念类似,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母系社会中,女性的权利不是靠追求才得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理所当然的。男性从未怀疑过女性的地位,服从也就成为了理所应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系社会在世界其他地区早已消失,而这个小村庄却能世代延续,着实令人称奇。走进村子,仿佛亲身体验了一次时光穿梭。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却都凝结着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印记。

穿行在村子里,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女性们的独特打扮,生活在菇类村有两种少数民族——瑶族和苗族,但是瑶族中的白裤瑶占了大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裤瑶的传统服饰会比较大胆,她们身上只随意搭挂两块布料,对于遮掩身体几乎无从谈起。一阵风吹来,便能窥见不该外露的肌肤。

走在外面,这等打扮无疑会引人侧目,然而在这个小村里,却是理所当然、见怪不怪。村民视之为正常的日常装束,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这里的女性是崇尚母性和生育力的,对于她们而言,身体并非私密的禁区,而是人之初、生命之源,是自然之物,理应光明正大地展现。

她们认为这么穿是对母性的最高敬重,而不是外面人所认为的暴露。在这个村落里,女性才不再是弱者,而是至高无上、理所当然的主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在乍看之下很“暴露”的两块布料,其实是母系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理念的体现。所以白裤瑶也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因为他们把民族文化保存的比较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种过于开放的着装方式难免让人产生一些不雅的联想。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非人人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行事。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生活习惯,我们理应保持开放理解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女性的独特着装,这个村落的婚俗也令人称奇,在这里,婚姻的概念似乎有些超乎常理。

新娘在出嫁的前一晚,不但可以,甚至还被鼓励与自己的前任男友见上最后一面。新郎的家人不但不加阻拦,反而会准备一份礼物,供新娘赠予她的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们的理念是,夫妻之间必须做到“坦诚相见”。新娘和前任的告别,充分体现了这份坦白。倘若新郎无法接受这种做法,他就会被视作胸襟狭隘、心量不够。

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下,人们对婚姻的理解自然不尽相同。这种做法固然在现代人看来有失体统,但却是这村落长久保持的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6-09,关于“(走进中国乡村)白裤瑶铜鼓舞从乡土走向国际舞台”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系社会的建立

当年因为战乱,一大批女人带着孩子被迫逃离家园,寻找一处与世隔绝的庇护所。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孤儿寡母,男性们不是战死就是失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艰难的环境,她们没有怨天尤人,反而靠着坚韧的毅力和智慧,共同在这片深山区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园。从最初的无助和迷惘,到后来自力更生、重拾生机,这些女性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村落建立的最初阶段,由于男性寥寥无几,所有的重活、粗活都只能靠女性自己操持。她们既是工人,又是家长;既要打理家务,又要打猎种地养家糊口。

因此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形态,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男性只是从属角色,而女性则是实实在在的主心骨。她们不仅养活了整个家族,更用自己的汗水和力量缔造了一个崭新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这个陌生而封闭的村落也慢慢有了男性人口,婚姻、家庭也重新步入正轨。但骨子里的母系社会传统,依旧一直保留了下来,体现在女性超然的地位和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南丹县人民政府,2019-04-18,关于“白裤瑶不为人知的四个秘密” 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文明下“菇类村”

然而外界的现代文明也终将渗透进来,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冲击和挑战。一位摄影师的到来,他记录下了村里原生态的生活景象,包括女性们独特的着装方式。

当这些照片在外传播开来,立刻引起了哄动,众多游客和观光者蜂拥而至。村民们的生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扰,有些人甚至打算再次迁徙,寻找一处新的容身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中的缘由,正是源于现代人对村里生活方式的质疑和不解。外人对母系社会传统的服饰和礼仪缺乏理解和认知,将其视为野蛮、落后、不合时宜。

可以说,这是一个来自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全方位冲击。外界的人们无法理解、更无法认同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反而对其加以否定和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村民们却并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现代文明带来的只是喧嚣和浮躁,而他们所珍视的,则是这份宁静和纯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为了帮助这里发展,国家在这里修建了风景区,来带动旅游经济发展,让菇类村的人多和外面人接触,赚到钱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同时保留菇类村的好的传统文化,让这些文化能继续发展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来到菇类村旅游,你就能看到这里的人载歌载舞,为你表演,还能见识到其他的传统文化表演,仿佛一下子穿越了。

除了创办旅游区之外,还为菇类村建立了和美术学院的合作,学习画画的同学可以来这里写生,菇类村的村民还会当他们的模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布满古朴气息的小村庄,实则是一个活着的母系社会博物馆,见证了人类文明最原始、最纯朴的一面。女性在这里不受半点约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自由。

虽然一些陋习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这种对女性的尊重、对自由的向往,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和学习的。

面对现代文明的洪流,保留哪些传统文化,改变哪些陈规陋习,需要村民们用智慧权衡。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给予这座古老村庄最大限度的包容与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