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一个中国人包揽了安倍晋三的葬礼。

不仅如此,他还垄断了日本东京的火葬场,每年净赚4.5亿元人民币。

这个人是谁?他是如何做到的?为什么日本的前首相要让中国人负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资企业掌控东京70%火葬场

日本东京一共有9家火葬场,你猜怎么着?

其中6家都被一个中国人给拿下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位中国老兄掌控了东京70%的火葬场市场。

每年,这些火葬场能为他带来高达93亿日元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大约4.5亿元。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可能会问,这个中国人是谁?他叫罗怡文,是个上海人。

罗怡文通过收购日本广济堂公司的股份,间接控制了东京博善株式会社,而这家公司正是东京最大的火葬服务提供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里,你可能还不觉得有多厉害。那么,我再告诉你一个更劲爆的消息:2022年7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他的葬礼就是由罗怡文控股的公司操办的。

日本前首相的葬礼居然是由一家中资企业操办的!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日本社会掀起了巨大的风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况既令人感到讽刺,又显得颇为有趣。

日本民众对此反应强烈,许多人都表示难以置信。

社交媒体上更是炸开了锅,大量日本网友纷纷留言评论:"真是世事难料啊,连我们前首相的身后事都要依靠中国企业来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怡文的传奇创业之路

那么,罗怡文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呢?

罗怡文1963年出生在上海,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在上海一家百货公司工作,但很快就觉得前途渺茫。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辞职,只身前往日本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到日本的时候,罗怡文也和其他留学生一样,面临语言不通、生活艰难的困境。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商机: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都面临着获取信息困难的问题。

罗怡文灵光乍现,决定创办一份名为《中文导报》的中文报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报纸的定位非常明确,专门为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提供各类实用信息和时事新闻。

这个创意恰好满足了在日华人的信息需求,很快就赢得了广泛的欢迎和支持。

之后,罗怡文又陆续创办了"乐乐中国"电视台和中国旅游网"JCBus"。

通过这些媒体平台,罗怡文在日本华人圈内积累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怡文的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他带来了沉重打击。为了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罗怡文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行业。

2009年,罗怡文促成了中国苏宁易购对日本家电零售商Laox(乐购仕)的收购,并出任Laox社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的管理下,Laox的营业额大幅增长,成为日本最大的免税连锁企业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日本旅游业遭受重创,Laox的业绩也随之大幅下滑。

面对危机,罗怡文再次展现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9月,罗怡文得知日本麻生集团正在出售广济堂的股份。他立即出手,以Laox的名义收购了广济堂25%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到2022年初,他又将持股比例增至40%,彻底掌控了广济堂。

日本殡葬市场的巨大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罗怡文要选择进军殡葬业呢?这里面大有学问。

日本正处于一场人口结构的巨大变革中。最新统计数据令人震惊:截至2022年2月,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624万,占据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预示着在未来的几年里,日本的殡葬服务需求将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

随着这一庞大的老年群体逐渐步入生命的晚期,殡葬业无疑将迎来一个需求激增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日本人在殡葬方面的消费能力很强。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日本人都愿意在身后事上花大价钱。

就连安倍晋三的葬礼费用都高达14.6亿日元,超过了英国女王的葬礼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东京作为日本的超级都市,人口密度高得惊人,可用土地少之又少。

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大都会,想找块地方建新的火葬场?

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这种土地资源的极度紧张,造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已有的火葬场坐拥了天然的市场垄断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新的竞争对手根本无法进入市场,现存的火葬场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独特优势,在这个特殊行业里占据了主导地位,并能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润。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殡葬需求这么大,为什么日本政府不多建一些火葬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京是一个人口高度集中的大都市,几乎聚集了日本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要找到一块足够大的地皮来建火葬场,难度可想而知。

在日本文化中,许多人将火葬场视为不祥之地。这种观念导致了一个现实问题:即便政府有意增建火葬设施,也常常遭遇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因素,东京的火葬场数量多年来一直停留在9家。在这种背景下,罗怡文掌控的6家火葬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稀缺。

他所拥有的这些火葬场资源,在东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无疑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和商业潜力。

中国曹县垄断日本棺材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很神奇了。但是,让我告诉你一个更惊人的事实:不仅是火葬场,就连日本人用的棺材,也被中国人给垄断了!

是的,你没听错。在日本市场上,90%的棺材都来自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小县城——曹县。

这个被称为"中国棺材之乡"的地方,每年向日本出口数十万具棺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日本人会选择中国的棺材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首先,曹县的棺材质量好。这里盛产泡桐树,木质坚固而且轻盈,非常适合制作棺材。

此外,曹县生产的棺材在价格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比同等品质的产品,曹县棺材的售价仅相当于日本本土生产棺材的五分之一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曹县的棺材产品完美契合日本的丧葬习俗。

在日本,火化时通常会将遗体连同棺材一同焚烧。曹县生产的桐木棺材恰好具有易燃的特性,正好满足了这一特殊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县的棺材企业家们也很聪明,他们专门派人去日本考察,了解日本人的喜好,然后根据需求改进产品。

比如,他们会在棺材上雕刻樱花图案,或者制作特殊形状的"网红棺",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仅仅是棺材,日本殡葬业用到的很多物品都来自中国。

从骨灰盒到墓碑,从祭祀用品到丧葬服饰,中国制造在日本殡葬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现象引发了不少有趣的讨论。有网友半开玩笑地评论道:"日本人生前可能对中国制造不太感冒,但生后却不得不依赖中国制造。"

尽管这种说法略显极端,却不得不让人思考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中国企业在日本殡葬业太厉害了。但是,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这个现象。

首先,这种成功并非偶然。无论是罗怡文的火葬场业务,还是曹县的棺材生意,都是建立在多年的努力和市场积累之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抓住了日本市场的需求,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这是成功的关键。

其次,这种成功也反映了中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从最初的低端制造,到现在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企业走过了一条不易的发展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商业竞争是动态的。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永远的成功。

中国企业要在日本市场长期立足,还需要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市场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罗怡文的故事,以及中国企业在日本殡葬业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它告诉我们,只要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勇于开拓创新,即使在陌生的市场,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全球化时代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时代,商业活动已经超越了国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正在通过经济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我们也要记住,无论是做什么生意,最重要的是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为当地社会创造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才能在异国他乡获得长久的发展。

最后,让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罗怡文这样的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制造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