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得好的上交国家,考不好的承欢膝下。”一位家长拉着孩子,朝另一位家长笑说。话音刚落,她在走廊一头站住,认真看看面前几个教室,走进其中一间高校的志愿填报咨询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2024年“知分知位·百校集聚 我们一起填志愿”上海市普通高校志愿填报咨询会在上海杉达学院举办。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6月24日,2024年“知分知位·百校集聚 我们一起填志愿”上海市普通高校志愿填报咨询会在上海杉达学院举办。主办方介绍,本场活动是在公布高考成绩及位序后,本市唯一一场大型咨询会。

活动现场高校云集,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近百所高校参加,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35所上海高校,以及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近60所外省市高校。各高校选派招生老师,与考生和家长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另有上海教育考试院专家莅临现场,提供权威信息并答疑解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东理工大学咨询点,家长正在做笔记。

澎湃新闻记者现场看到,咨询会现场人流量颇大,大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的,一所高校普遍被安排进一个教室“摆摊”,不少高校在一个教室中还设出多个学院咨询点位,方便学生家长更全面深入地了解。

家长关心的问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记者走访发现,家长们普遍先问孩子的分数是否有机会冲上心仪的高校,再问有否机会冲上热门的专业。此外,学校的保研率如何,转专业情况如何,也是今年的“高频”问题。针对各高校贴出的招生专业名录和计划数,家长们也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问题。

“保研率”和“转专业”成高频词,咨询护理专业的男生多了

“我对照了一下去年的分数位段,我们家孩子差不多就是华理的分数。”在华东理工大学咨询点,一位家长就综合评价批次、本科普通批次怎么填报咨询了很多问题,“主要担心填不对退档的问题,这么填不会退档的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填报咨询会现场。

“这几个专业里面哪些有博士点?你们学校保研率多少?整个学校的读研率大概多少?学校交换生项目大概有多少?去国外读硕士的人多吗?”这位家长其后又进一步问出一系列问题,并拿出纸笔认真做了记录。

“我想问下大学里转专业有哪些要求?难度怎么样?”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咨询点,有家长问道,旁边翻册子的家长听到问题也都看过来、竖起耳朵。

“首先要本人申请,其次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专业都能流通,比如有些是专项类的。另外,绩点和专业的热门程度这些,是会影响到转专业成功率的,因此学生进校后,还是要好好学,提高个人实力。”咨询老师回复称。

“保研率、转专业,来问这些的学生和家长很多。”在家长们连珠炮似的问题间隙,华东师大负责咨询的老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上海杉达学院护理学系主任岳立萍告诉记者,今年来咨询护理专业的家长和学生很多,令她颇为意外的是,前来咨询的男生家庭相较往年有明显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东理工大学咨询点位,正是饭点,两位老师被家长学生围住。

“以前学护理的男生可能较少,现在大家好像慢慢对此没那么大的偏见了。大家可能考虑到护理的就业岗位多一些,比较有前景。”她介绍,在今年上海公示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推荐名单中,上海杉达学院的护理专业位列新增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家长们做的功课很多,可能大家看到了这样的消息,关注到这其中后续培养、学历提升的情况。总体来说,家长来咨询首先考虑到就业、今后的发展通道问题,问得比较宏观;学生相对来说迷茫一点,会了解课程学什么、工作做什么,问得比较具体。”

家人齐力咨询,资料肩挑手提

就读于上海黄浦区某高中的秦同学告诉记者,他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分数能不能进想进的学校和专业,“我还是很考虑华理的,但总归还是希望冲上更高的学校。专业上我可能比较倾向于化学、数学之类的。”秦同学和母亲也问了保研率的问题,“我觉得有机会肯定还是要读研究生的。像今天这样面对面的咨询会还是很好的,很多细节问题会清楚很多。”

“填志愿很重要的,考得好、填得不好,掉下来多可惜啊;反过来,要是会填的话,说不定能捡漏呢?”蒋奶奶在走廊上坐着等人,她儿子正带着孙女满大楼转着咨询,“儿子想让孙女留在上海,我们觉得小孩去外地也蛮好,长三角高铁这么快的,上午出发上午就到了,有什么两样啦?”

填志愿对一个家庭的工作量和分量,在这场咨询会有很具体的表征,比如李女士肩挑手提的两大包资料,这是她从不下十个高校处“搜罗”来的招生宣传册和资料。

李女士告诉记者,女儿高考选考科目选的是史地生,偏文科,志愿并不好填。母女俩早上九点不到从闵行出发来此,兜兜转转问了转专业的限制和要求、有些大学是否需要优先填报等问题,还关心各个学校的保研率、师资力量、出国机会、就业方向、毕业生薪资待遇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女士展示的部分“搜罗”来的高校介绍册。

李女士谈到,女儿此次高考发挥较为稳定,没惊喜也没“豁边”,只是对喜欢什么专业等问题还有些迷茫,理想的学校是上海大学。她自己则有些焦虑,认为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我们家长很多都在想,先进去(好大学),再转专业。比如女儿以后可以试试转去计算机,不行的话也可以试试法学,考个律师资格证。我们还是希望孩子学习有门槛有技术的专业。”

“现在填报志愿太难了,信息太多了。”李女士感慨,网络上教填报志愿的书籍他们家也买了很多,昨晚还研究到了深夜。今天来线下咨询前,家里也做了很多功课。“总的来说,还是线下一对一地交流比较高效。我们在想,最好要考研究生,实在不行,本科也要选个相对好就业的专业。”

记者注意到,活动还邀请到权威专家,免费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志愿填报服务。主办方介绍,现场有上海教育考试院原高招办主任、部分区教育考试中心多年负责高招工作的专家,能更有针对性地为考生一对一分析院校布局、志愿结构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和学生前往专家咨询室。

“有很多家长希望我们来帮忙捋一捋,让学生的志愿填报不要落空。我们会帮学生了解下院校的专业组和自己想学专业的具体要求,也要提醒家长,学校的招生简章再自己多查一下,这个专业学的什么科目,是不是孩子自己喜欢的。”在专家咨询室坐镇的齐永昌曾任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主任,拥有丰富的志愿填报经验。

齐永昌进一步向澎湃新闻记者谈到,不少学生也会问到他关于冷、热门专业的问题,“所谓的热门、冷门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可能都会发生改变。大学四年,即使选了热门专业,如果自己不喜欢,那收获也不会很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所谓冷门专业也很有可能变得热门。我认为兴趣还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