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很特别的学校,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一年一个样......去年,新安晚报曾以《一所人人称赞的学校,长什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师大家进校园,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为题对该校进行了专题报道。这次,记者又深入走访这所学校,去探寻它背后的“成长密码”。

如果说学校是一块教育的沃土,那么教师队伍就是生长于其上的树木,而完善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能够助力每一位教师成长为庇护学生的“大树”。在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这片承载教育梦想的沃土上,每一位教师都拥有自己的品牌,让这所老学校焕发新生机。

“榜样”团队 提灯引路共赴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芳老师与孩子们共同迎接新学期

有着30年教龄的骨干教师刘芳去年作为首批轮岗教师来到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这所学校每个人都充满活力和干劲,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拼搏精神让我震撼,我也再度找到了年轻时的冲劲。”刘芳颇有感触地说,在这所学校,看不到任何人松懈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趣墙”上的每个关键词都是学校行走的足迹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痛点所在。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教师平均教龄二十多年,平均年龄四十多岁。如何让老师们突破职业倦怠和自身发展瓶颈?2023年,学校提出“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的理念,“品牌教师”培养计划便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0+资深教师,立足讲台30余年

无论是刚走上讲坛的青年教师,还是默默奉献的50+资深教师,在“品牌教师”培养计划下,每个人都能“认清自己”,并“成就自己”。“50+资深教师”团队成员有6位,他们平均教龄超过30年,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发挥榜样教师的提灯引路作用,学校搭建平台,让50+资深教师主动述经验、教方法,为年轻教师做示范引领,以此推动全体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自己的品牌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雨和老师和孩子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

50+教师代表胡雨和是合肥市瑶海区“最美教师”,他耕耘教坛40年,即便明年就要退休,依然主动担任学校读书会的主持人,还是学校“1950故事馆”首批入驻名师。50+教师团队中,有在班主任工作岗位干了近30年的谈小华老师倾尽所能和年轻教师们传授自己的带班经验,还有合肥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汤宜红老师为年轻老师进行金课展示等等。50+的老师依然充满了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有执行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四年级团队

除了50+的老师们,在临二小还成就了这样一支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都极强的优秀团队——“四年级教师团队”。这里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侯雅慧擅长出金点子;胡成思擅长做PPT,并能很好地提供资源;王丽善于与人沟通;陶丽老师在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会立刻说“我来”,犹如年轻老师身边的“定海神针”;郑奕慧擅长制作表格,提高工作效率;蒯琳琳则擅长文字编辑。他们紧紧拧成一股绳,成为学校最“火”的年级组,执行工作风风火火,思维碰撞火花四射,也成为了临二小众多充满活力的教师的代表。

“标杆”个人 率先垂范创新成长

“再平凡的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学校将教师发展定性为学校的‘一号工程’。通过‘品牌教师建设行动’突出抓好教师发展、培育优秀青年教师、营造校园浓厚教研文化氛围、搭建教师交流成长平台,让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品牌的引领下释放学习活力,从而提升职业幸福感。”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丁元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师生共读是校园最美的风景

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史媛媛进校已经五年了,是学生眼中“最好的班主任”。还记得有一年学校开展双球联赛,她让一些学习成绩较普通但爱好体育的学生参加,让他们在运动中找到自信,在比赛中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他们变得乐观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翠萍老师与孩子们的快乐时光

数学骨干教师郑翠萍从教18年来一直教高年级数学,被称为毕业班的“定海神针”。她多次辅导学生在市、区级数学小论文等比赛中获奖。她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接受教育;她还抓住智慧课堂建设的契机,主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有了自己的品牌“智慧学数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刻的张志会老师化身为孩子王

张志会是一名“80后”,自2012年从教以来,她曾连续多年担任高年级数学教学和校少先队相关工作。曾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瑶海区“优秀教师”、瑶海区“校本先进个人”等称号。不仅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她尽心尽责,在学生们心目中更是“无所不能”,遇到什么困难找她准能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奕慧老师,呵护幼苗成长

进校六年来,语文教师兼班主任郑奕慧先后获得合肥市创新命题研发二等奖、区优秀班主任、区教研先进个人等荣誉。她说,这些年感触最深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升,“不仅教会孩子识字、读书、做人,还在教孩子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与长辈相处,如何与大自然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校家社同心共育,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在临二小,“标杆”先锋教师层出不穷,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品牌教师”项目的有力推进,提升了教师职业幸福感,呈现出一个有活力的临二小。

“品牌”项目 赋能教师队伍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敩学书院,构建家校社一体的阅读生态圈

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打造的“品牌教师”培养计划,第一步是敩学书院的建设。这是一个专门助力教师发展的“民间组织”,名称取自于《学记》,寓意“教学相长”。在书院,“以学入道”是集体共识,以此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安徽省教坛新星、英语教师孔令飞是敩学书院团队成员之一,“以书院制来整体推进学校阅读工作,通过领导带头读、教师示范读、学生喜欢读和家长参与读的‘四读’模式,我们构建了校家社一体的阅读生态圈。”据介绍,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敩学书院荣获安徽省第七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优秀阅读推广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阅读悦享,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品牌

书院建成投用以来,围绕班主任团队建设、树人讲坛、关心学园故事会、100个真问题的研究、校本研修、读书共同体等项目的建设,给不同阶段的老师树立不同目标。在书院的带动下,学校老师的学习成长百花齐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格园”不止是个园子,格园里有天真、欢快的笑声

书院开展了“看见与行动”行政读书会、阅见未来教师节联合书友会、“沟通的方法”专题读书会......把读书作为方法,系统提升行政管理与服务水平。依托“关心学园故事会”,书院引导教师讲好教育故事,传递立德树人好声音。秋季校本研修秉承“课比天大”的理念,发挥“领导带头学”的榜样作用,开展了校长公开课、组内磨课、学部内推优、校级公开课、校际联动等系列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上的鸟巢,孩子们给小鸟的家

“学校的发展之路就是自己的成长之路。”骨干教师潘婷婷说,丁校长在学校的校园文化、空间改造、课程建设、组织架构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系统的改进,并确定了“学会关心就是教育”的办学理念,让学校和师生都走上了学习的探索之路。

学校通过多层次、多维度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敩学书院营造教研热的氛围,从而让老师们树立课堂自信。

双向奔赴 校园文化绽放芬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每个儿童都能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一边是学校为每位老师树立品牌,为他们提供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则是老师们不断进步,在临泉路第二小学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也让校园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支部副书记王金勇绿茵场上的足球公开课

每天上午临二小的大课间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就是临二小的党支部副书记王金勇在国旗台前面领操,冬天每天带领孩子们跑操,春夏秋季带领孩子们做操,一年四季只要在学校从不间断。他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认真对待自己的每节体育课,仍然坚持每周两次为孩子们传授足球技能。坚守教育初心、从教20余年的他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王导”。为了了解孩子们心理成长的规律,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为了更好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考取了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证,成为一名全能的“王导”,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教他们强身健体,目的就是让孩子们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米麦田”的开耕仪式上,丁校长为同学们讲述麦田的故事

2018年,学校南教学楼的楼顶被开发成了400平方米的空中农场,操场南端的沙池改造成了50平方米的“一米麦田”,这两处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劳动教育空间。学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发现,从种什么到怎么种,从单一植物的种植到不同植物的共生共长,从理论上的预期产量到实际产出......“一米麦田”劳动课程入选全国15个美好课程。这里不仅有劳动,还有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的综合学习,学生把“一米麦田”里的劳动,写成了诗、唱成了歌,在更大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飞扬的裙角、灿烂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米麦田”劳动课程,入选全国15个美好课程

在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副校长夏燕的指导下,学校将《一米麦田的秘密》搬上舞台。“没有专业的舞蹈老师,没有专业的舞蹈教室,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热爱和坚持,一起选择音乐,一起创编动作,一起为舞蹈想名字,一起动手做道具,一起把校园一米麦田故事,变成无声的舞蹈语言。”夏燕感慨地说,作为一个从一米麦田里“长”出来的舞蹈,《一米麦田的秘密》走上了大舞台,还收获了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米麦田的秘密》,从一米麦田里“长”出来的舞蹈

在夏燕看来,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们的成长是相互成就、双向奔赴的过程,“只有学校关心关爱教师,教师才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她认为,学校为教师们搭建平台,让更多老师获得大量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让校园文化变得更加精彩和富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