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时加买的阿根廷片。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几日反刍,却觉后劲儿极大。

尤其是对比前一晚"疼痛青春"鼻祖岩井俊二自我重复的《Kyrie之歌》,这部"90后"女导演的小片子,抛开了音乐渲染情绪、画面营造氛围。主角少女安娜寡言讷行,但你就是能从她忧郁的眼神里读出千言万语。

14岁少女手安娜幼年因车祸丧母,自己也因此受伤,留下了手臂的一块钢板。此后她与贫穷的艺术家父亲共同生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市郊。寒假里,手臂里的钢板好像突然开始接受奇怪的信息。她开始尝试记录,却无从知晓其中的奥秘。对于这一点,她的医生、她的闺蜜同学、意外邂逅的士兵、爸爸的女朋友,陆续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在解谜的过程中,她逐步放下了对丧母的执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白个中情由的我们当然知道,正如片中医生的解释——是物理学上的共振。在特定的频率下,物体的振幅更大。因为这个原因,风可以吹到大桥,呐喊也可以引发雪崩。而安娜感知到的,自然是外界某一物体震动频率,意外与钢板共振频率相合,导致收获"声音"刺激的错觉。

而安娜也并不是不相信,她只是在答案的探索中,尝试去与自己心中已有的那个答案靠近——母亲对她的思念。而辗转乐谱摩斯密码花语等解密路径之中,她执意要弄懂的,是母亲到底想对她说些什么。于是,咖啡馆士兵男孩用摩斯密码给出的"不要忘记我",正中答案红心。哪怕只"中"了这一回,此后破译而来的信息离谱可笑,她也执意赋予其意义。

我知道这很傻,但我就是不想忘记你。

丧母的孤独、困窘的家庭生活、青春期的敏感叛逆、自我放逐的冲动,都揉进了"共振"的隐喻里。解谜的过程是一场艰难的自我疗愈。当父亲女友给出第四个"花语说"时,安娜第一次露出了笑。这笑,不是找到了新的情感寄托,而是突然释怀、放下执念——或许又会展开新一轮的破译,但,这一次,无关答案。

因为这段时间的密集看片,我忍不住在想,究竟什么才算好电影。在这个视听产品已经拓宽到短视频、电视剧、游戏的当下,电影的独一无二,仅仅只有"更大的屏幕"、更多人的同时在场吗?

到底还是有些不该丢弃的范式,它可以被极具个性的作者电影时不时突破甚至颠覆,但它仍就是电影的根本,理当由最大多数的从业者、艺术家去守护。那便是视听的表意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短视频爽剧最爱用的主角独白,还是电视剧最爱堆砌凑时长的水词儿,亦或是游戏里最被玩家在意的机制设定,甚至是"十分钟看完""逐帧拆解"的二创解说,这其中的手法与方式或可以为当下的电影所用,但却都不能取代视听画面表意的立身之本。

好的电影,画面自己就会说话,会传递感情,会与我们深深"共振"。

一个绝美画面出现在了《主要音调》尾声。女主用摩斯密码"破译"出母亲会在城外海滨餐馆与之见面。为此,她翘掉了父亲的"家庭大餐"之约,消极抵抗着餐厅店员的催促点单,一定要等到一个答案。门终于被打开了,可来的,是因她失联而焦急寻来的父亲。镜头拉远,父女俩一前一后走在回岸边的长桥上,满天星斗,夜凉入水。女孩与父亲默然相拥。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在心里"共振"着的澎湃思念,终于也涌向了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黄启哲

文:黄启哲 图:剧照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邵岭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