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在当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职能还是处理“现实主义”。就是用艺术化的手法去展示生活。

我一再坚持,贾樟柯之所以在电影市场(国内和国际上的)都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正是在于处理好了现实主义。像是《山河故人》,三个时间切片,讲述了三代人的故事。

有些人非要闹别扭,说,我的家乡可不是这样的啊,谁不说咱家乡美?我们的家乡哪里是像贾樟柯镜头下那么脏乱差呢,还说贾樟柯不是在抹黑咱们?

说出这样话的人,要么是小孩,要不然就是矫情,而且是重度矫情患者。贾樟柯拍的上个世纪的那些片段,怎么就不是中国现实的一部分了。稍微有点生活阅历的,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住过的人都知道,贾樟柯其实一点都没夸张。只不过电影在进行艺术处理的时候,需要做很多减法,你以为重要的一些生活经验,对于导演来说,其实并不重要。

觉得贾樟柯有问题的人才是有问题的,有大问题。

事实上,国内拍电影的导演中,恰恰是似贾樟柯的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很多年轻导演连现实主义都把握不好,上去就是各种拼贴叙事、蒙太奇、多线性叙事一通大乱炖,主角人物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带着一身错误的历史知识,说着各种令人尴尬的话,这算是个狗屁电影呢?

电影不好倒是其次的,但是人民群众的口味也被带偏了啊。据说,一些大女主的戏,里面的男的必须都得表现的很爱她。男的根本不可能往别的女生身上多看一眼。而过去国内电视剧还常见的一些三角恋的题材,现在迫于受众的压力,也不允许你这样去写了。男的,就得无限忠诚、专注的爱这个女的,而且台词一定要比琼瑶还腻,语句不通顺不重要,但是一定要甜。

而且电影或者电视剧的结尾,大多数就是男主女主历经万难,终于结婚了的场面。跟强迫症一样。女主哭的稀里哗啦的,男主则一定要在婚礼现场犯一个愚蠢的错误。比如走红地毯的时候摔倒了,戒指戴在老丈人身上了。

大团圆式的结局,简直像梦魇一样侵蚀着我们的电影市场及电视剧市场。

但是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不脑残的人都知道,现实生活中,人是不可能这样的。男的帅,女的漂亮,也不上班,整天就是变着花样买买买,要不然就是各种嫉妒、争吵、情感修复的这点破事。正常家庭出来的孩子,不会是这样的,这与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现状严重不符!

如果你觉得,拍这样的甜蜜肥皂剧,这才不是在抹黑我们国家,那我觉得,你真是有点不诚实,也太矫情了。

如果你是周公子那样的,你觉得贾樟柯拍的不够现实,那我也没说的。如果你就是一普通人,你还觉得,贾樟柯是有问题的,那我就觉得你的问题实在是太大了。

6月17日,贾樟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对于中国影院的闲置率问题进行了发言,贾樟柯提出,应该加大引进进口影片的力度。

贾樟柯说:“我相信这么多来自全世界的影片能够即时进入到某一区域,它会提升这个区域的文化影响力。如果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中国8万块银幕也能够接纳超过1000多部影片上映,其中有二分之一的影片是国际影片,显然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在这里就呈现了,因为我们是拥有全球的、拥抱不同类型的巨大的优质的电影市场,那向心力、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会进一步提升,它涉及我们整体的文化建设,相应来说,各国的人才、各种优质的电影资源也会向大的市场倾斜。”

作为一个英语爱好者,我非常支持贾樟柯导演的看法,必须大力引进外国片,要让我们看到,其他国家的导演,是如何展示他们自己的国家和社会的,我们应该看到世界的声音,重新思考现实与美丑,并反思我们自己的电影市场和思考习惯。

哪里出了问题?已经仙逝的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套用一下这句话:批判贾樟柯的,你的问题在于看的外国片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