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7月,山东夏津战斗爆发,31岁的吕俊生手握两把鬼头刀,在日寇群中穿梭自如,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以一己之力怒斩鬼子27个头颅。

这是吕俊生第一次直面战争,那股英勇无敌的蛮劲,任谁也看不出他是从军不满一年的新兵蛋子。

经此一役,吕俊生名声大噪,因卓著战功被授予一等战功。

此战不过是吕俊生兵王之路的开始。

直到战争结束,吕俊生共获得8次一等功,金灿灿的奖章铺满他宽厚的胸脯。

全国英雄大会上,毛主席很快注意到大块头吕俊生。

毛主席记得这个人,吕俊生屡立战功,是响当当的“军中吕布”,他要亲自上前与吕俊生握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俊生

吕俊生于1907年出生在河北邢台一户穷苦人家。

河北老乡朴实敦厚,勤劳慷慨,一村子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你帮帮我,我拉拉你,互相接济着也能勉强过活。

村里尚武,许多小孩会被送去跟老师傅练几手。

吕俊生从小就壮实,十几岁的块头都要追上小牛犊了,拳头打得虎虎生风,在一群半大孩子中间格外显眼,乡亲们都说村里头要出将军了。

12岁时,吕俊生的名字已经在附近几个村传开。

大伙都知道前青峪村出了个力大无穷的小将军,一口气能扛起两个几十斤重的石锁。

乡里要搭擂台比武,准保是吕俊生笑到最后。

吕俊生个头大,吃的也多,家中薄田产的那点粮食喂不饱他。

13岁的吕俊生心疼年迈多病的父母,他决定扛起责任为父母分忧,打包几件粗布衣裳,告别父母独自外出做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吃饱饭,吕俊生什么都干过。

鞋铺子里做钉鞋学徒,因憨厚老实,被师傅当作长工使唤。

吕俊生认为这份工作没有前途,手艺没学多少还经常被师傅打骂。

最重要的是,当学徒拿不到工钱,没钱就不能接济老家父母。于是吕俊生辞别老师傅,跟着商队四处奔波倒卖羊皮。

九一八事变后天下大乱,日寇占据东北三省肆意掠夺资源,奴化本地老百姓,扶植傀儡政权。

摆在东北老百姓面前的只有三条路:被敌人奴役、逃出东北、或是以炎黄子孙的身份斗争至死。

年轻的吕俊生眼见太多地主军阀欺压老百姓的场景,他仗着块头大武功高,每次都要替老百姓出头,身上新伤旧伤就没有断过。

看着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吃人社会,吕俊生第一次感受到莫大的悲哀,最苦最饿的时候他都没有如此迷茫。

他不禁想,穷苦老百姓的路在哪里?中华民族的路在哪里?而自己的路又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觉醒之路总是痛苦的,红色的种子已经在吕俊生心中种下,只等一声惊雷劈开万古长夜,种子发芽长成苍天大树。

这一天终于被吕俊生等来了。

七七事变,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第一枪。

沉睡的东方雄狮睁开了眼,在群狼环伺中发出怒吼。

这一声枪响为无数英雄好汉指明革命道路,其中就包括吕俊生。

彼时日寇的爪牙即将出及老家河北,吕俊生半点不敢耽误,得知八路军进军太行山的消息,连夜收拾好行囊前往太行山投军。

这一年吕俊生正值30岁壮年,身高超过一米九,体重足有两百斤。

常年四处奔波,身上长的腱子肉没有一分是虚的,活像武松从话本里走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编吕俊生的是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队长看见第一眼吕俊生就知此人非凡夫俗子,抗日部队又添一员猛将。

果不其然,吕俊生在队伍里的表现出众,凭借自己的身板和童子功,一个人能和七八个老兵打成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