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日渐炎热,一年一度的“人蚊大战”如约而至,有市民抱怨,今年的蚊子好像格外多。

此前,成都一位市民和同事在山里野营,因为穿着短裤,他的两条腿被蚊子叮成“筛子”,密密麻麻布满黄豆大小的鼓包。

由于瘙痒难耐,蚊子包被他抠破了不少,一些包块开始渗液,结果除了腿部皮肤愈发红肿外,他慢慢出现心慌心悸,甚至明显的呼吸困难,紧急到医院寻找专业治疗。日前,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三六三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茹颖莹,科普夏季如何预防以及治疗蚊虫叮咬相关知识。

男子野外露营,被蚊子咬进医院

在成都三六三医院皮肤科诊室,主治医师茹颖莹见到了患者张先生(化名)。野外露营回来后数日,张先生两条腿上密布的鼓包依旧没有消肿,此外整个人精神状况也不太好。患者自述,他会莫名其妙感到烦躁,感到呼吸困难,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工作和生活。

“虽然还没达到过敏性休克的程度,但他全身症状已经很明显了,身体其他地方甚至出现类似荨麻疹的表现。”茹颖莹告诉记者,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往年每到夏季都会出现各种瘙痒症状,结合当时的症状,她考虑到患者可能有感染,立即安排了血常规检查。

随后,经过过敏控制,在3至5天治疗后,张先生身上的瘙痒症状终于得到缓解。

蚊子是“重口味”,还是“颜控”?

如何有效驱蚊止痒

有人说被蚊子咬与血型有关,有人认为蚊子喜欢吸食甜的血,还有人认为蚊子爱吸小孩的血。然而,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蚊子对血型和血液味道有特殊偏好。

茹颖莹认为,蚊子喜欢代谢比较快的人,尤其是在夏天运动完之后,人体分泌的汗液,还有人在新陈代谢快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蚊子喜欢的气味。其次,蚊子还是“颜控”,喜欢深色穿着的人群,不只是黑色,还有蓝黑色、深蓝色等。相对于红色,蚊子更喜欢黄色这种亮色。

其实,蚊子并不会特意选择叮咬小孩或孕妇。小孩对蚊虫叮咬后的反应较为强烈,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蚊虫唾液中的过敏原敏感度更高。

茹颖莹介绍,目前经过科学验证的、比较有效的驱蚊成分为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柠檬桉叶油等,也是目前市售驱蚊液、驱蚊喷雾的主要成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茹颖莹医生正在工作

除了驱蚊液,生活中要注意清除积水,以此减少蚊虫繁殖,使用风扇或空调也可减少蚊虫活动。此外,大家可穿着浅色衣物,避开在傍晚和清晨这两个蚊虫活动的高峰期进行户外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被蚊子叮咬后,最好不要尝试在蚊子包上画十字,或者情急之下用唾液涂抹,甚至用手抠破鼓包,茹颖莹表示,这只是让疼痛掩盖了瘙痒的感觉,除了留下破溃的皮肤、恶心的腥臭味、感染的可能外,并不能有效缓解瘙痒。

茹颖莹指出,如果出现轻微反应,可以用肥皂水清洗、冰敷、使用炉甘石洗剂或薄荷膏止痒。如果反应较严重,可涂抹含有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或地奈德等弱效激素乳膏。若出现破溃,有感染风险,则应使用红霉素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如果蚊虫叮咬后出现全身症状,如全身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喘息、呕吐、低血压或意识丧失等症状,表明可能是严重的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同时,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也可能有助于减轻症状。

暑期来临

还要注意这些虫子

医生提醒,除了蚊子,夏季还要小心遭遇隐翅虫和蜱虫等,目前门诊上这样的患者也在激增。隐翅虫皮炎是由于接触毒隐翅虫体液而引起的皮肤炎症,夏秋季节隐翅虫最为活跃,人们接触到虫子的强酸性体液,可在数小时内引起皮炎,患者会感觉瘙痒、灼痛和灼热,范围较大者可伴发热、头晕、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目前暑期来临,家长孩子们的出行需求增多,蜱虫也进入了最为活跃的时期,患者数量逐渐增加。蜱虫常出现在草地、森林茂盛的地方,可悄无声息地钻到人体内吸血,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建议如果被蜱虫叮咬,不可拍打,更不可强行拔除。如果暴力取出,容易让蜱虫的口器和头部残留在体内,导致病原体感染,应立即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操作尽快取出蜱虫。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摄影报道

编辑 李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