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其华,196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六安市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多年来,为有效推进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工作,他坚持24小时随叫随到,三十多年跑坏4辆摩托车。他为人公正,把握情理法的尺度求得“最大公约数”,经他调解解决纠纷的家庭达800多户。他古道热肠、把村民当亲人,多次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渡过难关。曾先后获评安徽省第八批岗位学雷锋标兵、皖美村支书、安徽省最美人民调解员、安徽好人、“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其华与党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央广网发 六安市委宣传部供图)

定纷止争为民解忧

村干部是“芝麻官”,每天都应对着各式各样的鸡毛蒜皮邻里纠纷。“在基层,首先要稳定,不然什么事都干不成。”金其华深知自己责任重大。

1996年,金其华刚进村委会工作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一个村民组的群众因为土地纠纷,到村委会闹得不可开交。初生牛犊不怕虎,金其华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去做群众的工作。

“你一个毛头小伙子,说话能算数,找能拍板的人来!”“年纪轻轻,办事能靠得住?”“你要能让我心服口服,都好说,不然,免谈!”村民你一言、我一语,毫无经验的金其华连话都插不上一句。

首战没能告捷。“那时候年轻不服输,心想只要不放弃,问题总能解决。”理思路、找方法、寻窍门,一家一户上门走访,一遍一遍梳理问题,一点一点解开群众心中的疙瘩,经过5年,金其华终于啃下这根“硬骨头”。

其间,村里的大小冲突,通过他的努力,一一迎刃而解;一桩桩针锋相对的争执,在他的劝说下,握手言和;一张张面红耳赤的面孔,在他的调解下,归于平和。

调解中,金其华经常给当事人说两句话——“如果你是他,你该怎么办?”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拉近距离。“如果我是你,我会这样办。”以案释法,引导双方回归理性。

慢慢的,群众认可了他!

“矛盾到我手里,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哪怕自己受一点委屈,都要努力把事情调解好。‘特案特调’、两种甚至多种调解方案并用,不调解成功决不罢休!”金其华坦言,30多年来,自己在做群众工作时,即使受了委屈,也仍然笑对群众。

这些年来,全村1224户人家,金其华调解过各类纠纷所涉及的家庭就有800多户。“有事找金书记!”成为当地群众脱口而出、妇孺皆知的“口头禅”。

长期调解中,金其华总结出“快、敢、稳、细”工作法,“快”字当先,受理纠纷不过夜;“敢”字为要,化解矛盾不手软;“稳”字压底,冷静处置不冒进;“细”字贯穿,情理并进不冷漠。2019年7月11日,“金其华调解工作室”在砖佛寺村党群服务中心挂牌,这是六安市首家以个人名义命名的调解机构。“金其华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调解各类纠纷共191起,涉及金额508.481万元,同时还为周边5个乡镇20多万群众提供义务调解服务。

2022年,金其华“快、敢、稳、细”调解工作法,在霍邱全县推广,并在31个乡镇(开发区)设立“金其华工作法调解工作室”,为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做出积极贡献。

随叫随到一心为民

从1988年,金其华初中毕业回村工作以来,只要群众有需要,一个电话打来,他饭不吃、觉不睡、年不过,说走就走,被当地村民亲切的称为“无根萝卜”,永远在忙活。

2017年农历年三十下午5点多钟,金其华照例走访村里孤寡老人,检查了他们用电、用火安全。小庄组村民张某拨通了他的电话,正准备吃年夜饭的他骑上摩托车就消失在家人视线中。原来,张某父亲病故,金其华一直陪伴张某,并帮他料理父亲的后事。

他时刻关注群众冷暖,急群众之所急。2018年夏天一个夜晚,风狂雨骤,他在巡查时,发现西圩组村民李某母子俩因屋顶漏雨坐在屋内打着雨伞,李某是智力残疾,其母已90岁高龄。金其华立即转移了母子俩。第二天一早,他召开村支两委会议,想办法筹措资金为他们修缮了房屋。

维护群众利益,金其华不怕“战线长”。2013年,种植大户刘某集中连片流转了砖佛寺村2600亩土地种植竹柳,后经营失败。为了不让群众遭受损失,金其华用了6年时间为群众讨薪并探索产业转型,最终群众的租金要来了,也实现了竹柳产业的平稳转型。

金其华为了帮助群众度过困境,慷慨解囊也是常有的事。东圩组村民万某,15年前外出务工没有车费,金其华资助了200元,如今万某创业有成,开始回乡发展产业帮助乡邻脱贫。村民种地没钱买化肥、种子,金其华垫上3000元、5000元已经司空见惯,为群众办事贴上30元、50元是常有的事。他常说:“为乡里乡亲们解决燃眉之急,即是做人的情分,也是做村支部书记的责任!”

金其华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乡村田间地头,只有骑摩托车方便,工作以来,他已跑坏4辆摩托车,2021年买的第五辆摩托车也已陪着他在这8平方公里的村子跑了1.9万多公里。

与时俱进产业富民

金其华是土生土长的砖佛寺村人,从小学代课老师,到村里的计生专干、文书、村主任、村书记……扎根在砖佛寺村,一干就是30多年。他奔走在田间地头,努力化解群众纠纷、调节基层矛盾,带领干群积极探索产业强村富民之路。

砖佛寺村是典型的岗畈地貌,自2005年4月,金其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两委致力于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村里先后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鼓励群众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引导村民发展蔬果种植、稻虾养殖,开展连片土地流转……

近年来,砖佛寺村确定依托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改变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南种北养西加工”的产业格局,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引擎。

种植大户生产经营遇到困难,金其华随时倾力帮助解决。2021年,29岁的陶某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砖佛寺村承包了280亩土地,发展稻虾产业。与村民有了矛盾,金其华来调解;稻田缺水,金其华联系镇上、县里部门,帮忙打井,抽水灌溉;遇到技术难题,金其华帮忙找来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没有金书记,我在这不会干得这么顺利。”陶某坦言。

“他是我们村最忙碌的人,看着长得高大,但是心很细,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么多年有他在,村民们安心过日子、安心搞发展。”今年73岁的村民胡方乐,是看着金其华长大的人,谈起金其华,忍不住连声夸赞。

如今,砖佛寺村拥有2000亩蔬果产业、6000亩稻虾共生产业,以脱贫户为主体的家禽养殖产业也欣欣向荣。2023年,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4.2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砖佛寺村家家户户搞经济,村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金其华家里变化却并不大,如今一家人仍靠着金其华的工资和10亩土地生活。曾经,也有人劝他进城做生意,要带他去外面挣钱,金其华说:“我哪儿也不去,就认这块土地!”

平凡的岗位承载着伟大的使命。“从事基层工作这么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组织上需要我,群众也需要我,那我就应该在这个岗位上扎扎实实地继续干下去。”30多年如一日,金其华坚守岗位,尽管单调,却很精彩,这个平凡的岗位成就了他不一样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