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桐华与母亲视频通话

“爸爸,我是桐华,我来看你了!”

2019年1月18日,在台北一家安养院里,一位79岁的老人,见到了年近百岁的双亲,喜极而泣。

老人名叫王桐华,他将脸紧紧贴着老父亲王道璜的侧脸,一个劲儿地叫着“爸爸”,母亲刘咏兰则在一旁泪流满面。

王桐华和父母日夜期盼的一幕,此刻终于实现了。

1949年,王道璜夫妇因战乱不得不舍弃老家的一对年幼子女,远赴台湾。

原以为,重逢不会太遥远,未承想这一别,竟是几十年的骨肉分离。

然而,好不容易等到海峡两岸可以往来探亲时,王道璜和刘咏兰却年事已高,无法出远门,只能依靠轮椅代步、吃流质食物维持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8岁的王道璜和妻子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两位老人唯一的心愿就是找到失散多年的儿子王桐华,完成期盼了70年的夙愿。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由于历史原因,王道璜和妻子不能对儿子尽到抚养之责,而儿子王桐华也不能在父母膝下承欢尽孝。

01

骨肉分离

1921年,王道璜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贫穷的小村庄。

14岁那年,国破家亡之际,王道璜穿上军装,成为抗日的一分子。

4年后,王道璜回到湖南老家,娶了同龄的同乡姑娘刘咏兰,并在1940年迎来了自己的大儿子王桐华,两年后又迎来了大女儿。

然而,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一纸调令让王道璜又一次奔赴抗日战场。

1945年,日本投降,内战却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去了民心的国民党节节败退,最终选择退往台湾。

1948年年底,身为国民党军人的王道璜接到了前往厦门的调令,为赴台做准备,他不得不服从命令。

王道璜跟随部队先一步到达厦门,让妻子回老家,把两个孩子带到厦门与自己会合。

殊不知,这时的刘咏兰已经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王道璜的母亲担心战火纷飞,夫妻俩若中途发生意外,两个孩子也难以保全。

于是,王母执意留下孙子孙女。刘咏兰拗不过婆婆,只能独自一人前往厦门。

临行前,刘咏兰对王桐华千叮万嘱:“你要照顾好妹妹,等爸爸妈妈回来接你们。”这番话,也成为王桐华孩童时期对母亲的唯一记忆。

1949年4月,王道璜夫妇跟随着国民党部队来到了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道璜跟随部队前往台湾

起初,夫妻俩以为来到台湾只是暂时的,很快就可以重返家乡一家团聚。

然而,海峡两岸一直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民众的往来和通信几乎完全隔绝,众多骨肉至亲生生分离了几十年。

眼见回乡无望,王道璜只能选择等待。

在台湾期间,夫妻俩又陆续生下4个子女,一家人的日子算得上优渥,但他们无时无刻不牵挂远在大陆的一对子女。

伤心之时,他们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有着奶奶的照料,他们的生活应该不会太苦吧。事实上,两个孩子所遭受的苦楚,远超王道璜的想象。

1949年底,王道璜母亲因病离世,年幼的王桐华兄妹只能跟着叔叔一起生活。

父母不在身边,让兄妹俩成为村里同龄人欺负的对象,有人甚至嘲笑他们是野孩子。

每当听到别人喊“爸爸妈妈”时,王桐华和妹妹都会心里酸楚。他们日夜期盼父母能早日从那个叫“台湾”的地方回来,一家团聚。

王桐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流逝,王桐华和妹妹渐渐从满怀希望变成了绝望。在那个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的时代,他们唯一的念头,就是活下去。

不幸的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王桐华的妹妹病倒了。

由于无钱医治,1965年,妹妹没能扛过疾病的折磨,在王桐华的怀里离开了人世。

那一年,她才23岁。

直到离世,妹妹再也没能等到父母回来。而那一幕,也成为王桐华一生的痛。

妹妹去世后,王桐华再也没有了牵挂。家境贫寒的他当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

从此,他把对父母的思念和等待,深深埋在了心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终于和父母团聚

1980年,已到中年的王桐华和往常一样正在农田里干活。突然,一个亲戚给他送来一封信。

正是这封信,让王桐华的余生多了一份牵挂,少了一些遗憾。

原来,王道璜并没有忘记远在内地的子女。他请求一个在香港九龙的朋友,帮自己寄一封家书到宁乡给儿子王桐华。

由于王道璜离家多年,王桐华也早已不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导致书信没办法送到王桐华手上。

直到一个多月后,王桐华的亲戚在邮政局看见了这封家书,才让他有了与父母团聚的机会。

1987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为了顺应形势,调整了两岸往来的政策,允许部分台湾居民可以来内地探亲,海峡两岸长达30多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台湾民众用行动证明思乡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王道璜年轻时曾担任过国民党重要职位,出于各种考虑,他的探亲申请没被批准。

但王道璜没有就此作罢,经过多方打探和协调,终于被允许可以前往香港。

这个消息令王道璜欣喜若狂,他立即写信告诉王桐华,几个月后他们一家就可以在香港团聚了。

1989年的秋天,王桐华独自坐上前往深圳的火车,然后再转车到香港九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王道璜夫妇也踏上了从台湾开往香港的船舶。一路上他们异常激动,一家三口时隔40年,终于要在香港重逢。

当这对老夫妻见到儿子的那一刻,悲喜交加,三个人抱头痛哭。

一别经年,王桐华已经从少不更事的孩童变成了年近50岁的中年人,而大女儿却已阴阳相隔,再也不能相见。

只能哀叹造化弄人。

一周的短暂相聚之后,王道璜夫妇不得不返台。分别前,刘咏兰给儿子买了一件军绿色棉衣,还拿出1000块钱给他。

此后,两代人继续书信往来并保持联系。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王桐华突然收不到父母的来信,自己寄去台湾的书信也没有任何回音。

他很焦急,但他没有条件前往台湾寻找父母,只能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书信早点儿到来。

未曾想,这一等就是30年。王桐华再一次绝望了,他猜测父母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然而,令王桐华没想到的是,他的父母在台湾新北市的一家安养院生活了8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老人都还健在,为什么没再联系儿子呢?

原来,一家三口在香港分别后,王道璜夫妇连续搬了几次家,途中不小心把儿子的地址弄丢了,就这样又失去了联系。

时光如梭,上了年纪的王道璜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妻子也患了健忘症。他们的子女们都不在台湾,两位老人只能被送往安养院,更加没有能力联系王桐华了。

03

感谢志愿者,让一家人再次团聚

2018年10月,王道璜在台湾出生的女儿王枋华和儿子从美国回到台湾看望父母。

当时,王道璜和妻子都已98岁高龄,身体状况很不好,生命随时进入倒计时。

为了却父母的心愿,王枋华找到当时在台湾做义工、致力于为抗战老兵寻亲的王清萍女士,请求她帮忙寻找自己素未谋面的大哥。

王清萍听了他们的故事后十分感动,并接受了请求。她根据王枋华提供的信息,求助于湖南宁乡的有关部门。发动群众的力量,让更多人看到王道璜老人的寻亲信息。

让人没想到的是,3个小时后,就有人发信息告诉王清萍,已经找到了王桐华。

当王桐华接到王清萍打来的确认身份的电话时,他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都快80岁了,年近百岁的父母竟然还活着!

他顿时欣喜若狂,当即向王清萍提出自己想与父母进行视频通话的请求。

王清萍非常理解他急切的心情,次日便前往老夫妻所在的安养院,帮助一家三口进行线上团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王桐华在表弟的帮助下,通过微信视频,终于看到了海峡对岸年迈的双亲,泪水瞬间湿润了他的眼眶。

手机的那一端,刘咏兰未语泪先流。她对着手机屏幕大喊:“儿子,桐华,桐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王道璜病情严重,但当王清萍问他的大儿子叫什么名字时,明明谁都不记得的王道璜,却将“王桐华”3个字脱口而出。

虽然双方远隔千里,但现代科技让他们实现了团聚的愿望。

2018年11月,王清萍准备赶往湖南长沙,协助王桐华赴台探亲。

由于年龄较大,加上经济条件不好,王桐华一度有些为难。

为了不让几位老人再留遗憾,王清萍决定倾囊相助。

2019年1月,王清萍自掏腰包帮王桐华购买了长沙至台北的往返机票,并安排志愿者陪同王桐华踏上前往台湾的航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台北的安养院,王桐华看到坐在轮椅上的父亲时,他眼含热泪,贴着父亲的脸喊出:“爸爸,我是桐华啊!”

那时的王道璜已经说不出话了,听到儿子的呼唤后,脸上竟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咏兰则在旁边激动地喊道:“这是儿子,儿子来看你了。”

尽管王桐华已是年近80岁的老人,可他仍然像个孩子似的抱着父母,在他们身边耳语。

刘咏兰从身上掏出一瓶药膏递给王桐华,告诉他哪里不舒服就擦哪里,并叮嘱他要保护好自己。

一如70年前离开宁乡时,对儿子的百般叮咛。

王桐华连连点头答道:“我听妈妈的话。”

这句话,让所有人泪崩。

无论年纪多大,能够拥有父母的爱,就永远都是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跨越海峡的寻亲之旅

短暂的重逢后,一家人又一次迎来了离别。

刘咏兰紧紧握着王桐华的手对他说:“不要怨我们,战争年代也是不得已。”

当初无奈抛下儿女,是两位老人一辈子不能治愈的痛。

年过古稀的王桐华何尝不是如此,但比起痛苦,他更多的是遗憾,没能陪伴父母更久一点儿。

王桐华和妹妹王枋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别之际,王枋华告诉王桐华,6年前,父亲王道璜在意识清醒时就立下遗嘱,二老名下的财产,也有他的一份。

令人意外的是,王桐华拒绝了遗产继承。他说:“此生未能尽孝,理应分文不取。”

金钱对他而言,抵不过在父母膝下承欢的日子,他希望用这些钱让父母亲在安养院过得好一些,安享最后的时光。

有生之年能再见长子一面,王道璜和刘咏兰两位老人心愿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2月,王道璜安详离世。

老人生前曾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书出版,为的是向子孙后代展示祖国的大好山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乡在湖南,一双子女还在等待着他。

这段跨越海峡的寻亲之旅,不仅是一次亲情的重逢,更是对和平与亲情的深切致敬。让我们期待未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