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东)6月2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望京校区举办。本次论坛聚焦“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主题,来自教育部、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40余位专家、学者、名校长深入探讨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在开幕致辞中,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骏表示,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不仅是育人方式的改革,更是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改革。他强调,基础教育领域要深入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望北京市基础教育各界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为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基础教育发展答卷。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学会顾问郑富芝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认真对待,要坚持成长规律、防止拔苗助长,坚持全面培养、防止知识窄化,坚持多样化发展、防止一刀切,坚持实践检验、防止想当然,坚持制度机制建设、防止短期行为。北京作为首都,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资源丰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势突出。希望北京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的发现和培养方面,探索出更多的经验,为全国树立标杆。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攀表示,希望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学会发挥各自优势,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与区域的合作,助力北京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期待各位专家利用本次论坛充分进行思维碰撞,结出丰硕成果,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兴表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同时也推动了北师大教育学科和基础教育研究的发展。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将一如既往做好优秀教师培养,深化学术研究,积极服务国家和区域教育的改革发展需求。

北京市朝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小杰指出,北京市朝阳区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一直致力于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他强调,朝阳区将坚持大构架建设、小切口试点,持续优化“十二年一体化”的贯通培养模式,构建科教融合、数智赋能、内外协同的工作体系。

在校长沙龙环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莉萍、重庆市人民小学杨浪浪、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陈立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张华毓,围绕“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

作者: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