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战斗打响还有10分钟,突击队潜伏在敌人阵地附近,这时只要发出一点声音,全连战士都会被炸死,突然间敌人打出3发冷炮,一位战士被炸了十几处重伤,剧烈的疼痛折磨着他,没想到他竟然把一个特殊物品塞到了嘴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要提一下很多人都感兴趣的特殊物品。

在战争中,我军除了武器弹药,还有一件特殊物品是战士们自己准备的,只为了应对特殊的时刻。

这件物品战士们给它起名叫“光荣弹”,其实我们国家并没有特制这样一种武器,国家不会让战士去送死,这是很多战士自发使用的,表示“决不投降”的决心。

“光荣弹”并不是特制出来的,只是一种82-1式手榴弹,这种手榴弹外壳光滑,贴着肉的时候不会硌着肉,因为老山地区很热,战士们经常光着膀子。

这种手榴弹的数量不多,所以战士们都用作装饰品,也为了在最后一刻不向敌人屈服。

一般来说战士们都把它挂在脖子上,也有一些狙击手把它挂在枪上,但是今天要说的这位英雄,却把它放在了嘴里。

这位英雄叫董永安,是甘肃文县人,参加“黑豹行动”时他只有2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在老山战场上,敌我双方势力交错,当时越军占领的167号高地,位置很重要,就好像让越军长出了锋利的牙齿。

经过部队首长的研究,决定拔了这颗狗牙,担任这次任务的就是董永安所在的139师417团。

团长刘亚苏给这次行动起名为“黑豹行动”,因为黑豹喜欢在夜间行动,又象征着凶猛与灵活。

为了攻占阵地,团长决定以善打夜战的4连为主,选出88名突击队员,董永安就是其中的一员勇士。

计划定于1987年1月7日早上7点正式打响,但是突击队员们需要在这之前偷偷潜伏上去,以便战斗打响的时候能猛扑上给敌人致命一击,为大部队创造时间。

从1月2日开始,88名勇士分为5组,分批的向敌人阵地摸了上去,董永安所在的第一组甚至都摸到了离敌人阵地只有20米的地方。

所有的战士都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因为只要被敌人发现,整个突击队立马就会葬身在一片炮火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7日早晨,离正式攻击还差10分钟,敌人突然打出3发冷炮,3发炮弹正在第一组的周围炸响。

突击组长李国胜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心里默念:千万别出事,千万别出事……

可是董永安还是被炮弹击中了,受了十几处重伤。

此时董永安只要发出一声叫喊,敌人的火炮在3分钟之内就能铺天盖地的打过来,到时候全连战士都完了,整个行动也都失败了。

医务兵想过去给董永安包扎,可是却被董永安用坚定的眼神制止住了。

没有人知道董永安是怎样做到不出一声的,只见他把“光荣弹”塞到了嘴里,强忍着不让自己发出一声。

战士们的眼在流泪,心在滴血,就这样默默地望着面前这位坚强的勇士。

几分钟后,董永安就这样一动不动的牺牲了。

7点整,战斗正式打响了,突击队员们像发了疯一样,怒吼的冲了上去,前面的战友倒下了,后面的毫不犹豫的继续冲锋。

惨烈的战斗打了十几个小时,最终我军终于成功的占领了阵地。

当战士们把董永安抬下去以后,想从他的口中取出“光荣弹”,可怎么也拿不出来,光荣弹已经被董永安死死的咬住,可想而知他当时扛住了多大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不能让烈士就这样安葬,最后只好做了手术,才把光荣弹取出来。

战后,董永安被评为一等功,董永安的英雄事迹流传出来,人们都亲切的叫他“老山邱少云”。

军人,敢于冲锋,与敌人英勇搏斗;军人,同样敢于牺牲,将光荣弹留给最后的自己;军人,更会顾全大局,为了集体,他们可以抗下刺骨的疼痛,而不发出一丝声响。

这美丽的山河是用鲜血换来的;这太平的盛世是靠英雄们前仆后继换来的;所谓的岁月静好,其实是有人替我们流血牺牲。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红色。

勿忘英雄,勿忘信仰,珍惜当下的每一天,就是对英雄最好的回报。

参考资料:

纪录片《老山作战纪实(四、炼狱之战)》凤凰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