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是一种只有几个孔的封闭空间,空间狭小而墙壁巨厚的工事,通常设在交通要道之上,能事先预见到目标出现的地区,只要目标在射击地界内出现,就可以利用火制区封锁通路让敌人无法通过,优点是容易建造,能隐蔽身体少敌火力的杀伤,但缺点是容易被发现,射界、视界受限,射击观察不便,形成一定的死角,目标进入死角,就无能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派往守卫碉堡的士兵不是一般的惨,首先碉堡内部面积非小,人员和武器基本无法动弹,夏天又热又潮湿,通常战事紧急时,士兵都不充许离开碉堡,往往十几天都不能出来,可以想象在这么狭小又光线暗淡的空间内蹲十几天是有多么的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在阿富汗的碉堡

相对战斗的苦,生活的苦就不算什么了,当敌人来进攻时,守卫碉堡的士兵当然要操纵机枪实施长点射和连续射,在现在很多人看见别人在靶场哒哒哒打机枪觉得好过瘾,但是守卫碉堡的士兵可不这样认为首先狭小的空间里空气无法对流,射击时烟雾大,消失也慢,射孔外会敌人武器打过来造成的灰尘也会吹进碉堡,烟雾除阻挡视线,影响观察和射击之外,味道更是呛人,基本一场战斗下来,白人也变成黑人了,另外射击时弹壳会到处飞散,碰到壁上会弹回,有时会打着射手,滚烫的弹壳贴上皮肤可不好受,不过这个可以用铁丝和布制作成小袋子,挂(放)在武器的抛壳窗旁,使弹壳抛入袋内来解决,问题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大的问题是工事内射击时回声声波巨大,重机枪射击响声更大些,震动也非常厉害,在碉堡打一枪,10分钟内耳朵还有嗡响的感觉,一连几天听不清声音,如果打上几千发,射手的感受就犹如把鞭炮围着自己脑袋不停的炸,极易造成耳鸣、耳聋,听力受到严重影响,那是什么感受自行脑补了。

为了保护听力最好戴上耳塞,这样实施长点射和连续射击,对射手耳朵就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没有耳塞,用棉花做成球状放入耳内,可起到防震作用,如果上述条件都没有,射击时应张开嘴巴,可减少声波对耳朵的影响。但要注意,一定要在开始射击前就张开口。因为中耳鼓室的前下方有一条细长的管子直通到喉唬,这是中耳的后门,也叫耳咽管。嘴张开,耳咽管便与喉咙形成了一条通道。强大的震动声波,从耳朵眼进去会冲击鼓膜外面,但也可以从张开的嘴经耳咽管进入鼓室冲击鼓膜里面,这时鼓膜内外同时受到声波冲击,力量就互相抵消了,鼓膜就不会受到很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