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孙栋,今年已经半百有余。

我出生在河南南部的一个农村,家中有我和我妹妹两个孩子,我是家里的大哥,比我小四岁的是妹妹。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实行了分田到户政策。为了生活得更好,全家人都非常努力。父母每天起早贪黑,把田地打理得干干净净,几乎没有一根杂草。父亲经常说:“农作物需要人来精心照料,只要肯劳动,日子自然会越来越好。”

但那个时候的农村,经济来源全部依赖于种地。如果一年遇到了好天气,收成好的时候,除了自家吃喝,还能攒下些许结余。但若是遇上不顺利的年景,往往连存个钱都难。尽管父母勤劳,我们家的生活仍然过得很朴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家庭却非常温馨。父母对我和妹妹格外关爱。特别是父亲,每次去集镇买东西,总会给我们带些小吃回来,有时是烧饼、糖糕,或者方便面、一包瓜子,对我们来说,那些都是天大的幸福。

母亲常常责备父亲乱花钱,认为我们应该更节俭一些,因为家里一直在为一件大事准备着。

我们家住在三间茅草房里,已经住了很多年。每逢下雨,房顶总漏雨,父亲每年都得修理一次。为了能建造三间瓦房,父母节衣缩食,一直在省吃俭用。

直到1989年,父母终于攒够了盖房子的钱。他们开始计划动工。当时,村里盖房子都是自己在土窑里烧砖。烧砖前得提前准备好砖坯,父母在农闲时节开始准备砖坯。我们家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只能靠自己。

那一年,忙完田里的农活,只要天气好,父母就开始打砖坯。忙了好多天,终于最后一批砖坯也晾干了六七分,准备好上窑烧制。我们一家人都盼望着青砖出窑,明年春天,家里就能住上新房了。

平常,父亲会根据天气情况提前准备好砖坯。有一天,白天晴朗,临睡前还满天星斗。父亲想着砖坯再晒一两天就可以垛起来,于是没盖上。

半夜,突然电闪雷鸣,父母被吵醒,想起场地里没盖好的砖坯。父亲急忙穿上衣服跑出去,母亲也跟在后面。他们赶在大雨来临前把砖坯垛好盖上,否则,一场雨下来,多日心血就全打水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的磨难频频出现,母亲情急之下不慎碰倒了整齐堆放的砖坯,差点砸到了她自己。父亲急忙将母亲推开,却自己被厚重的砖坯砸伤。那天晚上,父亲被紧急送往医院,高烧不退,住院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勉强出院。

父亲从医院回来后,腰不能直起来,身体变得极度虚弱。母亲带他去了几个地方求医问药,但效果甚微。父亲常常走不远就气喘吁吁。

那一年,我上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对学习充满热情。我立志要进入县城的重点高中,未来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工作。我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

然而,父亲病倒后经常卧床不起,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每到农忙时节,母亲一个人难以应付。我不得不请假回家帮忙,我们那里是平原地带,一年两季,夏天收麦,秋天收玉米和花生。回忆起那些日子,我最畏惧的是麦收季节。

当时,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型收割机。十多亩地的麦子,完全依靠人工收割。

割麦、扬场、晒麦、装袋,然后用架子车拉回家,每个环节都极其辛苦。麦收季节过后,我每天割麦子后回家都是累得不行,直接倒头就睡。

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做重活,又有一堆债务需要还。我上初中住校,每周只能回家一次,生活费成了问题。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主动选择不再上学,把省下的钱留给父亲看病买药。

父母很不舍得让我放弃学业,劝我继续读书。但我坚持不再回校,虽然心中不舍,但当时别无选择。家境困难,我不忍看着父母为难。

当时的麦子收割后,首先要交公粮,这是农村头等大事。每年一到麦子成熟季节,村里的喇叭就会吆喝,催促大家及时交纳公粮。

村民们按大队为单位交公粮,时间紧迫。我们家十多亩地,每亩要交100多斤公粮,一年总共1000多斤,装在化肥袋中,大约八九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交粮,粮食所那里总是排着长队,各种车辆依次等待着交粮。

每年到了交公粮的时候,我们总是得早早出门,因为稍微晚一点就会排队等候。那段路程颇为遥远,得花费大半天时间才能完成交粮任务,从早晨一出门到下午才能回到家中。

自从父亲生病后,我便成了母亲的得力助手,每年一交公粮,我都陪同母亲前往镇上。母亲虽不识字,但我能帮她签字,还要帮忙搬运粮食,扛起袋子,甚至推着手推车。

今年交公粮的日子到了,前一天晚上,母亲提醒我早点出发,希望能在中午之前完成任务,免得耽误田里的农活。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把我唤醒,时间还不到四点。我努力睁开眼,用冷水洗了把脸,随便吃了点早餐,昨天晚上装好的粮食已经装上车,母亲牵着车,我在后面推着,我们出发了。

路上有许多人也在赶去交粮,有的开着手扶三轮车,迅速超过了我们。母亲边走边埋怨自己起得晚了,应该更早出发。

其实我们这个时候出发,到镇上最多也就七点钟,人们最早也得八点上班,我们完全不必这么着急。

母亲不断催促我们加快速度,在路上加快了步伐。走到一半时,遇到了一段特别难走的路段,尤其是一个陡坡,我和母亲费了很大力气才爬上去。到了坡顶,我们俩都累得满头大汗,我几乎走不动了,建议母亲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前面路应该好走些,不必太担心,歇息片刻,之后走快点也来得及。

稍事休息,母亲又催促我继续前行,担心时间耽搁久了交不上粮。就在我们站起准备出发时,我突然看见坡底有个年龄和母亲相仿的中年妇女,也在拉着手推车,正准备攀爬陡坡。车上堆满了麦子,她站在坡前,似乎有些犹豫,可能担心上坡困难,唯恐一不留神车子溜坡而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下坡的路上,我发现并没有其他人,只见一个焦急的大婶四处张望。我赶紧对母亲说:“妈,你稍等一下,我看见下面有个大婶要上坡,她一个人拉车上来太困难了,我下去帮她一把。”

我不顾自己已经很累,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力气,一口气跑下坡去,走到大婶跟前说:“大婶,我来帮你推车上坡。”

大婶看见我说:“你这孩子真是心地善良,我都没看见你,真是谢谢你啊,我刚愁怎么上去呢。”

于是,我帮助大婶把车推上了坡。稍事休息后,我们继续前行。路上遇到不好走的地方,我总是主动去帮大婶推车。

我们一路走着,大婶和母亲聊了起来。原来,大婶就住在我们邻村,她的丈夫受伤了,孩子们都在上学,所以这次只能她一个人前来交公粮。

大婶问母亲:“你家孩子多大了?怎么没去上学呢?”

母亲答道:“他今年16了,家里情况不好,孩子自己也不愿意去了。”

母亲简略地向大婶介绍了家庭情况。

大婶说:“困难总会过去的。几年前我比你们还困难,但我从未让孩子辍学,现在都渐渐好转了。无论多难,只要孩子继续上学,将来一定会有出路。”

母亲听了大婶的话,长长地叹了口气。

到了目的地,交公粮的队伍已经排得很长了,轮到我们时已经是下午了。大婶因为没事做,继续和我们聊天。从她口中得知,她的大儿子两年前考上了大学,再有两年就要毕业了,小儿子也在上高中,学习成绩很好。她一直鼓励我继续读书,还特意嘱咐母亲要好好供我上学,说孩子的未来是希望,如果有困难可以随时找她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到了下午三点多,轮到我们交粮了。在排队时,总是期盼前面能快一点,但当排到我们时,心里又开始紧张起来,因为担心检查员会找茬。交粮时,他们会用空心管随机插进袋子里,倒出一些麦子来仔细检查,然后咬碎几粒尝尝味道,以判断是否合格。

如果合格,就一切顺利,粮食称重后没问题,当年的任务就完成了。如果不合格,就得重新清理晾晒,这将耽误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当轮到我们时,我整个人都紧张起来,尽管我们带去的是家里最好的粮食,但还是担心会出问题。

幸运的是,那天一切顺利,我们和大婶的粮食都顺利通过了检验。交完粮食后,已经接近下午四点了,我突然感到肚子饿得咕咕叫。

结束后,我们收拾好空袋子,拉上车子准备回家。大婶说要去镇上买些东西,就不跟我们一同回去了。临别时,她给了我们她的地址和姓名,还要了我的地址和姓名,说我今天帮了她的大忙,改天一定要来家里感谢。

我客气地对大婶说:“不用客气,这只是举手之劳。”

我们到家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落山,父亲正在门口焦急地等着我们,看到我们回来,才松了一口气。

母亲向父亲讲述了我帮人推车的事,父亲说:“做人就该这样,出门在外,能帮人一把就帮人一把。”

这件事过去后,我没有再多想。一天,我和母亲正在地里锄地,大婶夫妇突然来我们家了,还带了礼物,说特意来登门感谢我那天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我们还留大婶夫妇吃了饭。饭桌上,大婶对我说:“孩子,听你父母说你学习一直很好,还是回学校上学吧,上学才有出路,家里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咬咬牙就过去了。如果错过了上学的机会,以后想补也难了。”说着,她从兜里掏出20块钱塞到我手里,说:“这个钱你先拿着,以后有困难了就找大婶。”

那天,拿着大婶给的20元钱,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现在看来,20块钱可能不算什么,但在那时,几乎够我一个月的伙食费。

他们来我们家,善良的父母当然不能失了礼数,后来也买了些东西让我去看望他们。

就这样,我们两家频繁走动,渐渐地处得像亲戚一样。

后来大婶多次劝我回学校读书,父母也意识到上学才有好出路。新学期开学,在大家的一再催促下,我又回到了学校,开始初三的课程。

初三那年我特别努力,感觉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其他时间都在学习。我的基础好,虽然在家呆了一年,但功课没有落下。

很快就到了中考,我考得很好。虽然我特别想上高中,但家里的条件不允许,我就报考了中专,为了省钱,我特意选择了师范学校。

拿到通知书时,父母很开心,当然高兴的还有大婶一家。为了怕家里为难,那天她还特意送来了50块钱,让我买生活用品和路费。当时我感动得一下子跪在大婶面前,不停地说谢谢。

对我来说,大婶就是我的恩人,没有她的坚持,就没有我的成功。

当时报考师范的学生大多是家境普通但成绩优异的乡里孩子。对我而言,四年的师范生活非常幸福,那段时光我永远难以忘怀。当然,我更无法忘记大婶一家对我的帮助。在我上学的那些年,她们经常帮母亲干活,特别是每年交公粮的时候,大婶总是会帮母亲一起去,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毕业后,我很幸运地被分配到镇上的一所小学教书,从此端上了铁饭碗。

后来,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学考试完成了大专和本科的学业。如今,我在县城的一所高中教书,已经晋升为高级教师。回首一路走来,我特别感激大婶一家对我的帮助和鼓励,他们是我一生的贵人。

现在父亲已经去世很多年,母亲和大婶都已年过七十,身体依旧健康,幸福地安享晚年。大婶一直跟着儿子在省城生活,我每年都会去看望她两次,平时也经常打电话问候。上周我又去看望她时,大婶说:“当初我一看你这孩子善良,就知道你一定会有出息,我没看错人。现在看到你过得好,我真高兴。”

大婶的话再次让我回忆起当年。那时,我不过是随手帮大婶推了一把车,她却如此执着地帮助我,后来还帮了我家那么多。大婶是我一生的贵人,我永远心存感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人要多做好事,帮助他人其实也是成就自己。多行善事,福报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