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别人一夜暴富的故事: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在直播中唠个嗑就能收到很多礼物;很多年轻的艺人,十几岁就是大明星;电竞职业玩家,赢一场国际比赛获得的奖金就很丰厚……甚至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做生意的亲戚朋友,他们可能没读过太多书,但是事业依旧做得挺好,日子过得也不错。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的确有很多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变得出类拔萃。

所以逐渐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学历真的不重要了吗?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学习?

先别急着下结论,看完这篇故事,相信大家心中就会有答案了!

有段时间,一个“捡橡皮”的梗特别火,意思是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弯腰捡了一块橡皮,从此再也听不懂数学课了......高中时期的张同学,虽然不是因为“捡橡皮”导致听不懂数学课,但是由于他在数学课上开了小差,睡着了,从此数学成绩便一落千丈。

虽然张同学课后也十分努力拼命地补救,他找过老师“开小灶”、找学霸帮忙讲题、自己疯狂做练习题,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对,收效甚微。老师每天都在讲新课、讲重点,可是张同学的基础知识太薄弱了,上课也慢慢变成了“听天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的质疑、父母的责怪、下滑的成绩很快压倒了痛苦的张同学,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在所有人面前假装好好学习,实际上作业全靠抄,考试就作弊,这样成绩很快有了起色,老师和父母的态度也好了不少,张同学甚至为自己的“演技”感到庆幸。

就算张同学成功骗过了所有人,他也始终骗不了自己,高考成绩下来后,他悬着的心终于死了——要么去上学费高达20000一学期的民办本科,要么去专科。

为了有书可读,张同学灰溜溜地去上了专科,本以为从此能够好好感受大学校园生活的他,在2019年末又遇上了开始蔓延的疫情,从此时间好像被划上了一道分割线,往前都是稀疏平常的回忆,而往后的关键词,都与疫情挂钩。

疫情刚爆发时因放寒假,张同学被迫在家呆了四个多月。天天上网课、听父母吵架、挨骂、躺着发霉。好不容易回到学校,也被关着不让出门,张同学平时想看书学习,但苦于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只能在宿舍内听着室友打游戏、追剧,煲电话粥。这让本就不自律的张同学也渐渐放弃学习的欲望,也跟着同学舍友们躺尸摆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让张同学下定决心改变的契机是父母在电话里对张同学说的一句话:“儿子,以后你出来后能干嘛?”

不管是嘲讽还是劝告,张同学听到这句话,突然有些感慨。那年记得是大二,很快就要毕业走向社会,步入社会,不知道会面临什么,但张同学不想再以这样的姿态出席。

既然环境无法改变,那只能改变自己了。从那一刻开始,张同学下定决心,他开始寻找改变的出路,为自己的以后做一个明确的打算。从学姐口中,张同学了解到,想要提升学历,除了学校提供的专升本,还有一种更快的方式——自考。

在铺天盖地的学历提升机构中,张同学一眼就被以学教育的办学理念吸引。通过老师的学习规划,张同学报考了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并很快投入到学习中,面对手机、游戏的诱惑,他在老师的鼓励和督促中一次次的扼制住自己的欲望。

坚持的过程很难,可一天天坚持,也慢慢过来了。努力了终归会有收获,第一次参加考试的张同学,一次就考过了三门统考课程,这让他信心大增,学习的决心更加坚定。

除了学习,张同学还在以学教育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行业领域,在学习过程中,张同学收获了不少学习以外的社会经验。

后来,疫情渐渐开放,以学教育为在籍学员策划的线下活动也越来越多:开学与毕业典礼、学生活动、节假日活动等,让张同学在毕业前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去年已经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张同学告诉老师,自己并不想参加工作,而是想要继续学习,去考研,并且他已经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张同学说,学习能为他带来强烈的价值感,这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

学历对于找工作不好说有没有用,但是学习对人生来说永远是有用的。

“即便眼前布满荆棘,日后这段时光终将绽放绚烂之花。”这句话送给每一位正在学历提升道路上勇敢前行的同学们。或许在某个时刻,我们曾对这份拼搏是否终能开花结果心存疑虑,但无可否认,为了那一抹光亮,我们已倾尽全力。

有时候,结果无疑是衡量努力的重要标尺;然而,有时候,它似乎又不那么重要。

因为,在这段奋斗的历程中,我们收获的远不止一个结果那么简单。每一次努力尝试,每一次自我超越,都伴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成长。因此,更为宝贵的或许在于:我们认真筹备,付诸行动,去追寻那份属于自己的精彩与成就。这样的过程,才是更加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