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陆晓华)近日,苏州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稻麦轮作智能化农机装备与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荣获首届苏州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据悉,近年来,苏州市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智能化农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推动苏州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注入农机活力。

据介绍,目前苏州全市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监测终端、侧深施肥等智能化绿色化农机装备保有量超3500台(套),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保有量达750台,共建成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园区)58家,位居全省前列,市级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13家,主要粮食机械化生产“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均实现智能化作业。

智能化农机装备大大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比如,采用智能化育秧流水线可以实现上盘、铺土、播种、码垛等工序自动化无人作业,1天可制作2万多个秧盘,满足500余亩水田用秧需求。智能化升级后的农机装备可以实现田内全路径规划,并进行无人作业,直线和交接行作业精度达±2.5cm。智能化拖拉机通过电控系统实现挂接农具的自动升降;智能化插秧机具有一键掉头、断点续航功能;智能化高地隙植保机可以自动折叠打开喷雾臂,实现不同速度下喷雾的变量控制;智能化联合收割机可以根据收割要求自动进行转弯、直行、割台升降等指令要求。

随着智能化无人化导航控制技术在稻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领域的成熟应用,面向全程全面、设施蔬菜、林果生产、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生产领域的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生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在设施农业领域,当前广泛成熟使用的智能化农机装备主要有智能化电动拖拉机和智能化蔬菜收割机。智能化电动拖拉机适合在设施大棚内进行自主作业,行驶精度±2.5cm,最大马力达60匹,可以轻松带动大部分拖挂农具,一次充电可连续作业4小时。智能化蔬菜收割机器人可以通过北斗定位坐标自动化运行,适应露地、设施大棚内的绿叶菜机械化收割,作业幅宽1.2m,每小时最高可收割1.5亩蔬菜。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饵环节的智能化装备应用较多,主要通过智能化水产投饵船进行投饵作业。智能化水产投饵船能够自主规划作业行驶路径,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远程控制作业,具有抛撒冰鲜鱼、颗粒饵料及喷洒药水等多种精准作业功能,最大载荷为100kg。

在积极做好智能化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同时,苏州全市农机推广部门认真实施《苏州市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三年工作计划(2023—2025年)》文件中明确的目标任务,不断提升智能化农机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先后举办了5期智能化数字化农机技能人才培训班,逾百人次参加培训;成功举办了全市水稻智能化机插秧技能竞赛活动,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充分展示了目前苏州水稻机插秧的领先技术。

下阶段,苏州全市农机推广部门将持续加强智能化农机装备试验示范,推进先进适用智能化新产品在苏州熟化定型和推广应用,强化智能化农机技能人才培养锻炼,加快拓展更多智能化农业生产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