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1年,77岁的杜聿明因肾衰竭即将走向人生的终点,老朋友郭汝瑰特地从外地赶来北京看望他。

由于多年不见,相谈之下两人感慨人生无常、不胜唏嘘。

突然,杜聿明问道:“老郭,你老实告诉我,当年淮海战役之时,你到底是不是共产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聿明

郭汝瑰稍微一怔,没想到杜聿明如此执着,这个问题,他问了不止一次了。

郭汝瑰看着躺在床上饱受病痛折磨的杜聿明,心里仿佛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考量再三,缓缓说出了当年的实情。

杜聿明为什么要逼问郭汝瑰的身份?

两个人之间又有何瓜葛,以至于杜聿明在临终之前依然无法放下?

郭汝瑰又做了些什么事情,让杜聿明大有不搞清楚就死不瞑目的样子呢?

郭汝瑰

1907年,一名男婴出生在四川铜梁县的一个书香世家。

因为这一年正好是举行进士科考的年份,他的父亲给他取名“郭汝桂”,源自成语“蟾宫折桂”,寓意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长大后,郭汝桂改名郭汝瑰,投笔从戎,考进黄埔军校5期学习,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深受触动。

从军校毕业后,他回到四川成为军阀堂兄郭汝栋手下的一名营长。

1928年,在蒋介石掀起的反共恐怖运动中,郭汝瑰毅然决然地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在袁镜铭的策划下,郭汝瑰带领一个营的兵力,准备配合红军游击队的军事行动。

不巧的是,因通信条件太落后,双方未能及时沟通,导致他的这个营被红军消灭殆尽,番号也被取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袁镜铭也因叛徒出卖而牺牲,郭汝瑰从此跟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无奈之下,为了逃避被蒋介石清洗的命运,他东渡日本进入士官学校学习。

回国后又考入陆军大学深造,而这个学校的校长正是蒋介石。

先是黄埔系,后来又进了陆军大学,郭汝瑰就这样变成了蒋介石的“双料门生”,为他日后成为蒋介石的“心腹”铺平了道路。

而真正让郭汝瑰成名的是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中他是代理旅长。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哪里有人胆怯想退却,他就亲自补位到哪里。

在郭汝瑰的模范作用带领下,他的旅苦战7个昼夜,付出了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让日军始终无法突破他们的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斗结束后,郭汝瑰的战场指挥能力和胆识,获得了陈诚的极大欣赏。

在后来的武汉会战中,郭汝瑰以战略家的眼光,识破了日军的进攻意图,提出了跳出外线,打运动防御战的作战思想。

陈诚慧眼识珠,放弃了原来的防御计划,请他重新规划了整个防御体系。

事后证明,尽管武汉会战失利,但是因谋划得当,军队基本上没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陈诚心目中,郭汝瑰无疑成为一个“帅才”。

接下来的鄂西会战,再一次让郭汝瑰的军事才华得以展现。

起初大家都以为日军的意图不过是想占领常德,夺取该地的粮食。

但是郭汝瑰认为历史上除了游牧民族,没有哪个国家只是为了一点点粮食而发动战争。

如果真是这样,日军占领东北就足够了,何必大费周章来到湖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