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卜凡 何奕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面对当下电影市场档期扎堆、内容供给不足等现象,如何持续供应多元化、高质量的影片,满足观众日益丰富的娱乐与审美期待,这已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

日前,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发行新生态”论坛上,多位电影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深入剖析了国内外电影发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共同为电影发行现状“搭脉”,寻求分线发行的“金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论坛现场。何奕辰摄。

分线发行是电影片方有意识地在一条或者几条院线(包括艺术院线、农村放映院线),对电影进行发行。

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院线上映的电影并不相同。这意味着,中国电影发行将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着“精细型”转变。

过去几年,中国电影市场最为人诟病的是,过度依赖大档期,过度依赖大片。一旦缺少这两个基本条件,观众仿佛便没有了观影意愿,影院就会遇冷。

“我们需要每一家影院都有自己的思考,都有自己的标签,都要知道我这家影院的定位是什么。”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说,电影院应该像“深夜食堂”一样,“我不要去做同质化的快餐餐厅,我要吃有锅气的深夜食堂,这是我们电影活下去的主要的一个原因”。

也许有人会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影片质量好就不怕跟大片竞争,事实却不尽如此。像漫威大片这种头部影片挤压中腰部影片的故事经常发生,当影院排片、营销资源疯狂向大片倾斜时,大多数影片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论坛现场。何奕辰摄。

导演、编剧、监制贾樟柯认为,主流商业影片不需要做分线,它就是要在快速的时间之内获取更大范围的市场回收,“我们要注意的是让它不要寡占”。

黄建新导演也曾说过,如果两部影片一下垄断了85%的市场,这个市场没有活路。“所以我们主流影片可以做全线,但是大鱼游过去,一定要给小鱼小虾一点点小空间,不要大鱼一口把所有的鱼都吃掉,那么这个市场肯定是要死的。”贾樟柯说。

关于影片的评价,究竟谁有权定义其优劣?在营销领域,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观点:“每部影片都有其独特的受众群体。”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即便是小众影片,其潜在观众群体也不容忽视。

因此,“多元化和分层”有助于中国电影界摆脱过度依赖“押宝”和“豪赌”的畸形心态。

纪录片导演竹内亮说,所谓的细化,即中国的影院需要有自己的粉丝,而不是某个影片的粉丝,“就像游乐园一样,来到这里能看到什么都可以,我喜欢这个影院放的,这个影院老板选的电影”。

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祁海认为,电影市场需要优秀的发行策划人员,思想要开放、信息要灵通、资源要广博,“需要建立奖励机制,让优秀人员进入这个领域”。

支菲娜在调研中发现,“中国的许多影院是没有市场部的,影院里许多从业人员既不了解电影也不了解观众”。支菲娜说,差异化服务最终要落实到对人的关注、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大家吃腻了‘预制菜’,电影观众也很希望在不同影院感受到‘锅气’”。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