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大通县林业和草原局实验林场传来喜讯,大通县首次人工驯化野生羊肚菌试种成功,于今年6月室内栽培出菇,长势良好。

据了解,2022年大通县林业和草原局实验林场将采集来的野生羊肚菌带回实验室,经过对子实体的菌丝分离、提纯,完成人工驯化,于2023年9月在40座温室大棚中种植羊肚菌,目前大棚内的羊肚菌现已陆续破土出菇。

大通县林业和草原局实验林场党支部书记仲启祥告诉记者,去年在大通县科技局的支持下,争取到了野生羊肚菌驯化繁育的课题,从野外采集菌种并筛选出优质野生菌株,此菌株在技术人员的精心培育下,现已顺利出菇。经对比,该野生菌种个体大、肉质厚、菌盖长、品质好,这个菌株的显著特点是耐低温,比较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同时也为大通县食用菌培育了一个本土化的品种,有明显的培育前途。

大通县宝库、向化、东峡等地区森林区域一直有野生羊肚菌,之前由于人工培育难度较大,加上气候条件等制约,人工栽培羊肚菌均未成功。此次试种成功,为大通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食用菌的种植品种,丰富了广大市民的菜篮子。目前,大通县林业和草原局实验林场正在进一步研究羊肚菌人工种植的管理技术,为下一步规模种植奠定基础。

据悉,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其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同时也是名贵中药材,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公认的健康佳品,开发前景广阔。人工驯化野生羊肚菌试种成功,为大通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探索了一种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