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春天,商人郑日新与表弟马泰结伴进京贩布。二月二十二日,二人抵达武昌阳逻驿。日新拍着马泰的肩膀,笑道:"老弟,依我看咱们分头采购,你将布匹随即送至京城,我先行一步,岂不更快?"马泰点头应允。

分别时,二人喝了一回酒,都已微醺。马泰骑着高头大马,扬鞭去了。

数日后,日新在京城左等右盼,却不见马泰的身影。"奇怪,马泰那厮向来言出必行,怎会爽约?"他嘟囔着,耐心渐失。

又过数日,仍不见马泰到来。日新坐不住了,匆匆赶回阳逻,寻遍驿站商铺,皆无表弟踪迹。四下打听,也无人见过马泰。

日新心中大恸:"莫非老弟遭人谋财害命?"想到这般,他泪如泉涌。马泰一贯信义,岂会无故失约?他带着大笔银两,定是遭歹人垂涎。日新铁了心,非要查个水落石出。

他寻思,马泰失踪前曾说要去拜访当地豪强杨清,那杨清最是可疑!于是,日新怒气冲冲来到县衙,状告杨清谋害表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孝感县令张时泰接到状子,当即差人将杨清拘捕归案。堂上,控辩二方唇枪舌剑。日新拍案而起:"马泰失踪前要去拜访杨清,如今杳无音讯,分明是这厮谋财害命!"

杨清跪地叩头:"大人明鉴,小人虽与马泰相识,但阴阳相隔,实不知其下落。""胡说八道!我弟弟身带白银百两,你这贪财狂魔岂能不动心?"日新怒斥。

张时泰冥思苦想,左右为难。他喝令衙役,将杨清夹起严刑。杨清疼得死去活来,禁不住大喊:"是小人干的!小人杀了马泰,尸体丢进长江!"张时泰一拍惊堂木,大骂:"原来是你这厮作恶多端!来人,给我重打四十大板,发配充军!"杨清吓得魂飞魄散,不停磕头求饶。

半月后,巡按御史包拯奉命来到武昌。他夜阅案卷,不禁蹙眉。此案疑点重重,定罪似有不妥。正当此时,他隐几而卧,忽见一只头戴帽子的兔子蹦至案前,一溜烟跑了。包拯猛地惊醒,喃喃自语:"梦兔戴帽,乃是'冤'字。此案定有蹊跷!"

次日,包拯吊出杨清,细加盘问。得知杨清毫不知情马泰行踪,亦未从他处得钱财。而日新所述,也多语焉不详。包拯暗忖:"此案决非表面那般简单,我得亲自走访案发地,寻找真相!"当晚,他微服出访,只身来到阳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拯行至一处荒僻之地,放眼四顾,竟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忽然,他听到乌鸦凄厉的叫声。顺着声音望去,竟是源口荫塘边,数十只乌鸦在盘旋鸣叫。

包拯心中一凛:"莫非此处藏有死尸?"他快步赶来,令随从下塘查看。果不其然,塘中漂浮着一具浮肿的尸体!

四下村民闻讯赶来,一个个摇头称不认识死者。包拯环顾众人,目光如炬:"尸体就在你们村边,谁也不知情?"众人战战兢兢,面面相觑。包拯叹了口气,吩咐手下将在场众人一并带回驿站。

回到驿站,包拯闭目沉思,若有所悟。他缓缓起身,对着跪了一地的村民徐徐说道:"昨夜,本官梦见数人状告,称被人谋财害命,尸体被抛于塘中。今日所见,与梦中惊人相似。你们若能指认凶手,本官自有重赏!"说罢,包拯佯装低头,拈起朱笔在花名册上乱点一气。

众人面面相觑,既惊且疑。忽然,一个名唤吴玉的汉子双腿发软,跪倒在地。他哆哆嗦嗦道:"小人有罪,那、那死者是小人所杀!"包拯暗喜,严声喝问:"你弑杀何人?为何杀他?从实招来!"

吴玉颤声道:"那厮是个远道而来的客商,小人见他孤身一人,身带白银,起了歹念。小人谎称牧牛为业,将他骗至家中,灌以毒酒,乘其不备,将他杀死,尸体抛入塘中。"包拯闻言,心中了然。看来,此人极有可能就是马泰!

包拯命手下将郑日新带来,指着吴玉问道:"此人可是马泰的凶手?"日新细细打量吴玉,摇头道:"不认得此人。小弟失踪之日,正是去拜访杨清。""大人,小人对天发誓,小人虽与马泰相识,但绝无谋害之心!"杨清哭喊道。

包拯沉吟片刻,缓缓道:"事有蹊跷。杨清,你虽无谋害之实,但何以要屈打成招?郑日新,你妄告良善,罪加一等。吴玉,你说受害者是位客商,可知其姓名?"

"回大人,小人并不知晓。""那你作案之时,可是正月二十二日?"吴玉颤声道:"正是此日。"包拯与日新交换了一个眼神,日新失声痛哭:"那正是小弟失踪之日!"

包拯挥手道:"郑日新速去塘边,仔细辨认死者是否马泰。杨清暂且监候,待查明真相再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日后,日新泪眼朦胧地回来复命:"启禀大人,塘中浮尸,正是小弟马泰!他身中数刀,头部重创,银两荡然无存。"

包拯将吴玉提堂受审,厉声喝问:"你何以谋财害命,败坏人伦?""小人一时鬼迷心窍,见财起意,实在该死!"吴玉颤抖着跪倒请罪。

"来人,取铁钳与木枷,给我重责三十,发配边疆!"包拯断喝。"慢着!"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的妇人跌跌撞撞冲来,哭倒在地。"大人,是妾身管教无方,才酿成今日惨祸。儿子伏法,妾身无颜再活于世!"说罢,竟欲抢过衙役手中铡刀,自刎于堂!

"快拦住!"包拯喝道。一旁的年轻女子也嚎啕大哭,跪倒磕头:"大人,婆婆伏法,儿媳也不活了!我丈夫作恶多端,妾身曾屡劝不听,悔不该嫁与此人!今日伏法,妾身也脱不了干系,只盼大人念在妾身曾劝阻丈夫之份上,从轻发落!"

包拯闻言,长叹一声:"你婆婆虽失察,但非帮凶。你身为恶人妻,能时加规劝,已属不易。来人,将吴玉押赴市曹斩首示众!其母妻无罪,发落回乡。郑日新虽有妄告之罪,但念你为友复仇,亦从轻发落。此案,始得昭雪!"

话说马泰命案经包拯明断,终于大白于天下。杨清洗清冤屈,重获自由,感激涕零。郑日新磕头谢恩,从此奉公守法,再不敢妄加诬告。

吴玉最终伏法,临刑前尚叩头请罪。他母亲自责失察,悲痛欲绝,幸得包拯宽慰,才免于自戕。吴玉妻龚氏诉说丈夫平日作恶,自己屡劝不听,包拯念其贤德,免其牵连,并赐银两助其回乡再嫁。

从此,武昌百姓传颂包公雪冤除恶的坚守。人人都说,若非青天大老爷明断秋毫,但凭县官草率,冤案何日昭雪,正义何时伸张?

此案给世人的启示是:做人须存善念,许多恶行皆源自贪念熏心。官员断案,更当以包拯为楷模,不可昏聩草率。唯秉公断案,明察冤情,让正义之光永驻人间,方不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黎民。

愿世人铭记这出震惊朝野的命案。它再次昭示: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让我们携手共建法治社会,捍卫司法正义,让善良永在,正义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