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张彩纸、一把刻刀,普通的彩纸在“咔嚓”声中焕发生机,花鸟、脸谱、人物、风景画等十余种剪纸作品应势而生。在我市雁江区东峰镇,无论男女老少,大都会剪上两剪刀,而这都要归功于一名叫刘绪阳的中学教师。

刘绪阳,男,汉族,1965年生,中共党员,资阳市雁江区东峰镇初级中学教师。30余年来,他扎根乡村,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文化事业。他热爱剪纸艺术,自费到成都拜师学习,融合南北两派剪纸风格,使东峰剪纸成为资阳文化名片。

1987年,因为工作关系,刘绪阳结识了一位剪纸老师,开始学习剪纸。最初粗犷的北派剪纸到细腻的南派剪纸,刘绪阳不断学习、钻研、揣摩,最终融入南北两派剪纸风格。2001年,刘绪阳调到东峰镇初级中学担任数学老师,兼任美术老师。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发学生智力,他将剪纸艺术引入课堂,让剪纸文化在东峰镇生根发芽。

在刘绪阳的努力下,东峰镇初级中学连续三年获得PHE国际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大赛特等奖,在2019年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获得了“十大美术教育基地”荣誉称号。21年来,刘绪阳先后培养了4000余名学生,其中剪纸特长生2000余名,组织学生参加PHE国际大赛4次,有366幅作品参赛,获奖353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们展示剪纸作品。

东峰镇初级中学的刘小红从小学便开始学习剪纸,她表示,剪纸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它富有形式美、艺术美、文字美的特点。“东峰剪纸流传至今,离不开刘老师的努力,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让它传递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为了让剪纸文化传承下去,刘绪阳成为了东峰镇民间剪纸艺术协会的领头羊,探索“周五课堂”“能人讲座”等培育模式,创建“小剪刀”志愿服务队,开办中小学、农民夜校的特色课程,剪纸技艺渐渐从课堂渗透到全镇的家家户户,非遗文化也通过这一张张剪纸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年,刘绪阳作为特聘教师进入资阳市老年大学传授剪纸技艺,丰富我市广大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绪阳正在老年大学教授剪纸。

如今,东峰剪纸在刘绪阳的努力下,已经成为资阳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刘绪阳个人先后被评为雁江区首届“最美乡贤”第二届“资阳市杰出人才”“资阳十佳非遗传艺人”等称号,被PHE国际青少年书画大会评选为“十佳美术教师”,荣获“四川省乡土文化能人”“四川省‘金熊猫’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指导‘小剪刀’志愿服务队学习东峰剪纸,积极努力地创造国家级非遗,同时与政府部门协同配合,推广东峰剪纸,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刘绪阳如是说道。

全媒体记者 李思彤 李昭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