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忆禾溪

编辑 | 忆禾溪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以母系社会为主的生活方式,在现代文明里,早已被大多数人忘记,母系社会也似乎早就成为了过去式。

更多时候只有在书上才能看见有关内容的介绍,却不曾想,在广西和贵州的交界处,一个名为“菇类村”的村子却依旧维持着母系社会的生活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会觉得他们肯定完全落后于现代文明,可这里的女性生活自由洒脱,衣着开放,哪怕是已婚生子的女性,照样可以穿着暴露的服饰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那个村子更像是“世外桃源”,远离外界的纷纷扰扰,安心的过好自家的小日子。

以母系社会为主的村落,究竟有何吸引人的秘密?他们的风俗习惯为何如此特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为母系社会?

很多人会问,什么样的生活才属于母系社会?通俗来说,就是在母系社会里,你可能只知道自己的母亲,并不太清楚自己的父亲是谁。

男女结婚之后,男子依旧习俗必须要入赘到女方家里,当然,生下来的孩子也是和母亲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系社会里,担当一家之主的也是女人,在这个社会里,她们习惯将女性权利无限放大,男子就是依赖女性而活着。

包括后代财产继承的方式是按母系来传递的,由祖母传给母亲,再由母亲传给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菇类村”的建村史

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还有一个村子延续着这种制度,这个村子名叫菇类村,位于广西和贵州的交界处。

广西和贵州两省都属于山多于平原的地方,就连两省的交界处也是四面环山,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哺育出了“菇类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乍一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很有意思,其实“菇类村”只是一个谐音梗,在当地人的方言中类似菇类的发音是“平安、幸福”的意思。

他们都因战乱而逃到这里,所以就很希望自己能平安生活下去、日子过得简单幸福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由于战乱,很多男性都死在了战场上,留下的大多都是孤儿寡母的。

那些女人就一起带着孩子逃到了这个远离战场的地方,依靠自己的双手重新建造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刚来到这个地方时,大多数都是女性、成年男性的人数很少,为了能把家园建设好,这里的女性就得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她们既得下厨房,也打去打猎,还得担负起家里的重活。

最初逃到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女性,男人很少,等到她们的下一代出生,男女的性别比例就处于差不多状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生活的第一代女性可都是过命的交情,也是共建家园的伙伴,彼此之间都很熟络。

她们下一代等到结婚的时候,对象也都是在村子内寻找,彼此之间都认识,一个村子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亲戚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着这种生活模式,在很多不明真相的外人看来,菇类村的社会运作方式就很像是一个母系社会。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菇类村是由女性建立的村落,在这样的背景下,村子就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母系社会这种社会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人如此“潇洒”

虽然已经过了很久,但现在的菇类村还是以母系社会为主,相较于传统的母系社会,菇类村的女性生存压力、社会压力并没有那么重,属于比较平和的那种。

村里的女人每天都不用考虑今天要做什么饭菜,要耕多少地。因为这些事不在她们的范围内,而是由男性统统包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性在村子里,每天的生活都很惬意,早早地起床,面对大山吼一嗓子,然后三五结伴,去山上采野果或者挑水。

等她们遛弯回到家,贴心的丈夫已经做好了早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完早餐后的她们会跟着丈夫去田间地头,虽然一起出门了,但女人可是不需要耕地的,丈夫在田里耕地,这些女人就结伴坐在田埂上唱歌或者去溪里打鱼,生活的很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菇类村的村民都是依靠种地为生,女人之间也不会存在嫉妒心,更不会攀比什么,大家都是关系很好的朋友。

女人会陪着丈夫一起日出而作、自落而息。闲来无事的时候她们也会自己做点手工来装饰自己的家。

家里人穿的衣裳、还有大部分的生活家具,几乎都是由这些女人自己亲手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们做这些事也是因为热爱,并不是说谁逼迫她们必须做,这里的女人在做工的时候都是享受其中乐趣的。

这里的女人爱美,衣着服饰的特点也很开放,尤其是已婚女性,衣着更加暴露,白裤瑶是她们当地的特色服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裤瑶的造型很简单,就是一前一后的两块布料,随意的往肩膀上一搭,就是人家的衣服。

至于内衣,她们当地的女性很少见有人穿内衣的,外衣就是两块布,里面什么也不穿,若是坐着或者站着还好,但女性一旦进行弯腰动作的时候,能从侧面看到女性若隐若现的乳房。

若是思想肮脏的人肯定会觉得,这不就是衣不蔽体吗,坦胸露乳的怎么能行?

可在她们当地,这就是最平常不过的衣服,是当地村民对母性无上崇拜的一种体现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们对于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她们最亲密的丈夫,也会选择尊重女人的意愿。

现代文明下,“菇类村”何去何从?

“菇类村”和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比,真的很像一处世外桃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一位现代摄影师来到这里,并记录下这里的方方面面后,人们纷至沓来,想一探究竟。

菇类村的人世世代代都喜欢安静,她们也不会和外族人通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下子涌入了这么多人后,原先平静祥和的生活自然受到不少影响,甚至很多村民都打算重新找一处地方建村。

因为外来的人们会嘲笑她们的母系社会,更瞧不上她们的生存方式,认为她们没有看过外面的花花世界,思想很闭塞、包括行为更是跟不上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有人建议他们把村子打造成旅游文化村,接待更多的外来游客,以此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但他们祖祖辈辈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的,喜欢与世无争,也没有多向往外面的大千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心而论的话,祖祖辈辈都没有走出去看过,确实有些落后了,但他们世代这样生活,喜欢的生活方式应该被人尊重。

究竟要选择怎样的生活,最终还是要他们由自己来决定。

若是退一步来说,菇类村的人可以试着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只要别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菇类村依旧能够存在,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可能和村子的地理位置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深山闭塞,与喧闹的城市相比,村子里的人生活的很单纯,凭女性一己之力建造起来的村子自然不容被男性小看。

这里的母系社会已经不再是只强调女性的权利,还突出了女性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女性的权益得到最大化的尊重。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