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现代人的通病。

明明知道某件事很重要、必须去做,但就是迟迟不愿意动手;或者,虽然已经坐在电脑面前了,但就是忍不住刷刷手机、看看新闻、逛逛购物网站,结果,一两个小时过去了,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事情一点没做……

你是不是也经常有这种情况?

我就是这样。

我还特别爱给自己的拖延找理由——

“今天状态不好,不适合做这件事。”

“反正时间还有的是,再等等吧!”

“现在手头的事情太多了,等忙完这些再说吧。”

于是,很多重要的事就这样被无限期地延后,直到拖到不能再拖了才开始着手。

这种拖延症让我非常痛苦,因为我知道,拖延的后果就是让自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越拖延越焦虑,越焦虑越想逃避;而越逃避就越拖延,越拖延又越焦虑……

为了摆脱这种恶性循环,我曾经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列清单、定计划、用番茄钟等等。但是,这些都只能治标不治本,因为我发现,真正的问题其实不在于“怎么管理时间”,而是在于“怎么管理自己”。

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呢?

我决定从心理学的角度寻找答案。

在查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和资料后,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些能够高效利用时间、从不拖延的人,往往都有一种共同的心态——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愿意去做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而那些总是拖延、无法高效利用时间的人,则常常缺乏这种心态。他们要么觉得某些事情太难、自己做不了;要么觉得某些事情不重要、不想去做。

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理论。它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指人们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和预期。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有可能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更容易逃避困难和挑战,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应对它们。

所以,要想克服拖延症、提高执行力,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1. 确定目标并分解任务

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将这个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这样可以让你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进展,增加完成任务的动力。

2. 设定奖励机制

为自己设定一些短期和长期的奖励机制。当你完成一个小任务时,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奖励;当你完成一个大任务时,可以给自己一个大奖励。这样可以让你更有动力去完成任务。

3. 保持积极的心态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不要轻易放弃或逃避。

4. 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如果你觉得自己无法独自完成任务,不妨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这不仅可以减轻你的压力和负担,还可以让你更加坚定信心和决心。

5.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律习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时间和控制自己。比如,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工作、按时休息;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和反思等等。

想要克服拖延症、提高执行力,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夏日征集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