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河南一男子蹲在集市摊位前,上下打量一枚小巧的玉兔许久,摊主以为大生意来了便说道:“这枚玉兔没有200元,我不卖。”接下来男子的话让摊主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1978年,在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工作的赵涛经常去附近集市上转转,他总是一副金边眼镜,穿着到膝盖的大衣,见到熟人都是笑眯眯的。

这天也是如此,赵涛走在拥挤的集市上,看着小摊上都是琳琅满目的外国商品,不由再次感慨,改革开放就是好哇。

突然,一个阴凉处的小摊位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个摊位上一堆的“破铜烂铁”,吸引到赵涛注意的是摆放在边上的一只玉兔。

玉兔不大,被摊主放在边上压着摊布,一半在阴凉里,一半暴露在阳光下,导致玉兔亮堂极了,常年跟文物打交道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只玉兔的不同寻常。

赵涛不动声色的转了过去,在摊位前停下来。

摊主看着五十多岁的大娘,正抱着一个瓦罐喝水,看到赵涛过来,大娘上下扫视他一眼,随口道:“随便看,老乡可以便宜点给你。”

赵涛先在摊位上的“破铜烂铁”上摸索了一番,然后随手捡起那个压着摊布的玉兔,淡定的说道:“这个玉兔倒是可爱,买回去给闺女玩,多少钱呀婶子?”

摊主又一次上下扫视了一下赵涛,盯着他的衣服看了许久,说道:“这枚玉兔没有200元,我不卖。”

赵涛心中哼笑,这个大娘估计连兔子的材质都没弄清楚,他说玉兔,大娘就觉得是玉兔了,想宰一笔呢!

他心中又有点不屑,如果没看错的话,这个玉兔应该是盛唐时期的文物,本身价值至少万元起步,摊主“狮子大开口”也就开了个200的“天价”。

赵涛似笑非笑的看着大娘:“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你这个兔子是你压摊布的吧?”

大娘瞬间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赵涛看了眼大娘一身补丁的衣服,大热天的,都不容易,于是就接着说:“但是这个兔子我喜欢,200就200吧!”说完就拿出钱包付了钱。

大娘感动的都要哭了,一个劲儿的感谢赵涛:“真是个好心人啊!好人一生平安。”

朴实的大娘有愧于赵涛的“吃亏上当”,在赵涛临走时还硬塞给他一包家里种的桃子,让他带回家给闺女吃。

赵涛拎着一包其貌不扬的毛桃,把玉兔小心的放到兜里,迅速回到了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玉兔被放在鉴定台上,赵涛对它进行了十分详细的鉴定,这只玉兔应该是大唐贞观年间的东西,玉质也是和田青白玉,兔背还带着糖色,当时的市场价的确要万元起步。

为了更精准,赵涛还邀请同事,对玉兔进行专业仪器检测,测出来也是这个结论,赵涛激动不已,请同事吃了个饭。

回去后他就联系了家乡的博物馆——陕西博物馆,这样的文物他收藏不了,还是交给国家来保护吧!

这只玉兔还在陕西博物馆收藏着,每一个驻足的人都会惊叹于它的活灵活现,这是一段历史,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