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是一个现实而深远的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农村打工族、留守族精神、物质匮乏,实现安居乐业、稳定和谐,是一个值得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雅凝

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也就是常说的农民工)生活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到那些数量庞大、默默无闻地在乡村阡陌守望和劳作的留守老人、孩子和女人们。最近,笔者对留守族进行了调查,有些问题着实应引起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留守老人:压力大负担重

在农村中、青年夫妇外出务工后,把老人和孩子都留在家里。这些留守的老人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们的身体、心理等方面都在承受着压力。中、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后,田还是要种,粮食仍要生产。留守在家里的老人不得不老当益壮,锄地、收割、买卖农产品等都要操持。儿女外出务工,把小孩留给了老人,有的小孩甚至不满周岁,这些爷爷奶奶不得不重新当起了“爸”和“妈”。

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了,家中老人生了病,没有人督促去看医生,加之老人们家务忙、农活多,往往使小病熬成了大病。老人病得卧床了,因子女不在身边,又得不到他们的照顾。

留守儿童:缺真情少关爱

情感缺失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信任感也不充实。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跑偏”。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留守儿童的心灵容易受创伤。一位16岁的中学生,原本成绩很好,父母分赴外出务工,后来又离了婚。他长期随爷爷一起生活,因爷爷年事高,管不了,于是经常旷课,放学不愿回家,成天玩手机打游戏,后来受社会闲散人员的控制变成了“三只手”,警察对他规劝时,他嘴里叼着香烟,一副无所谓的架势,还说“哥们我就想当一名蛊惑仔”。留守儿童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可能影响到一批人,将来对家庭乃至社会会产生不良后果。

留守配偶:伤情感盼关心

为节省开支,很多农民工逢年过节都不回家,家人也很少去探望,甚至连通信、通讯联系也是能省则省。另外,由于长时间所处环境、背景不同,夫妻之间共同语言也逐渐减少。有些妇女说:由于长期分处两地,丈夫一开始还非常想念家,时间长了,就逐渐淡忘了,偶尔电话联系,除了问候一下家中老人、孩子之外,已无更多关爱妻子的话语。

外出务工者大多身强力壮,夫妻长期分居,遏制了人的正常生理需求,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也极易导致婚姻破裂及其它恶性事件的发生。而这些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件,对于留守妇女的影响非常大,精神的压力有时远远大于物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