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消灭吴国后,为何越国也突然消失了,是何原因导致越国灭亡的?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一度强盛到能与中原诸侯国抗衡。勾践更是被载入史册的"春秋五霸"之一,施展过令人难忘的英勇事迹。他不仅成功复国,更一举消灭了强大的吴国。然而就在这之后,越国的命运却出人意料地走向了衰落,最终彻底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一个曾经辉煌的国度,是如何迅速没落的?又是哪些原因,将越国这样一支雄厚的势力推向深渊?让我们追溯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探究越国的兴衰离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国的雄风:先祖遗风,鼎盛一时

越国自古就是一个雄厚强盛的国家,其历史源远流长,足以与中原王朝相媲美。越人自称为"裳荆之子",认为自己是大禹的后裔。传说大禹曾驱除了怪兽"九黎",平定了洪水,使苍生重获新生,故越人骄傲自豪,自命为贵族。

自古以来,越人一直以其彪悍勇武而闻名。他们将自己的祖先描绘成"力能格薮御蛟龙""勇猛过人"的英雄人物。越人擅长舟船水战,精通海上航海技术,还能驾驭各种战车器械。他们骁勇善战,殖民拓地,开疆辟土,将越国版图一路扩展到钱塘江畔。

越国虽在海角天涯,但文化底蕴丝毫不逊于中原列国。越人懂得炼丝制陶,能雕龙镂凤,当时闻名遐迩的越裘丝绸、玉器等贵重器物,广受中原贵族追捧。在越王宫中,有专用的丝作坊传习刺绣工艺,宫女们绣出来的花鸟人物,栩栩如生,几可与真品媲美。越王更时常在丝缎之上练习书法,这在当时实属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国国力强盛,赋税充裕,往往在战时挥金如土,一掷千金。当年勾践复国之时,发帖请贤能之士,悬赏黄金万两,金银珍宝满路遍布,故能迅速聚散有为之士。越国的王城池沼环绕,周围有两面河水为天然护城河。城池极为坚固,又有精锐亲卫左右守护,令敌人望而生畏。在当时,越国确实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强盛军事力量。

故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雄冠东南,一度成为与中原诸侯并驾齐驱的强国。越王不加隐藏自己的王号,直呼其嗣,这在当时实属罕见。可见,越国虽处于东方一隅,却颇有大国风范,确是一个让人难以忽视的存在。

勾践的民族复兴之路:艰难曲折,慷慨悲壮

勾践自幼就深受父老们的期许,被视为越国的希望之星。他生性聪慧过人,广涉史书典籍,同时也具有宽广的胸怀和远见卓识。勾践热忱关心国家民生,时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百姓的疾苦所在。凭借出众的才干和巨大的抱负,他最终被封为太子,受命继承王位。

然而,公元前473年,吴国在吴王夫差的统帅下,突然发动了对越国的残暴进攻。起初,勾践奋勇组织抵抗,亲率军队与吴军激战。但吴国国力太过强大,越军终告失利。城阳大门不久便被攻陷,吴军很快就直扑越国都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势如水火的吴军压境,震慑了整个越国。百姓纷纷逃亡,城中一片哀鸿遍野之景。勾践痛心疾首,只得与父王逃出都城,继而被吴军活捉,成为了吴国的俘虏。眼见越国家园尽失,勾践内心充满了悲愤和自责。

作为俘虏,勾践在吴国受尽屈辱。他不得不伺候左右侍奉吴王夫差,还要忍受吴国贵族的辱骂羞辱。勾践怀着复国报仇的决心,时刻忍辱负重。他密切观察吴国的统治弊端,发现夫差昏庸无度,沉湎酒色,吴国将来必然会因内乱而分崩离析。

于是,勾践决定暗中与还在越国的旧臣联络,缓步积蓄实力。他刻意讨好夫差,学习吴语文字,以便将来号召吴人离间内部。在吴国期间,勾践过着戒备森严的生活,每当饮酒便先尝毒酒,夜晚也要捆缚身体入睡,时刻提醒自己复仇的决心。

终于,在公元前473年,吴王认为勾践已经被驯服,就将他释放回国作王。就这样,勾践等来了复国的绝佳时机。他果断回国,大力推行改革,严惩贪官,提拔贤能,奖励勋旅,并下令推广稻作农业,改革军事体制。为激励将士军心,他还在全国设立"恩赏碑",铭记有功之臣。在勾践的连番改革之下,越国国力渐渐复苏,人心凝聚。

与此同时,勾践并未放松对吴国的渗透和蚕食。在看准时机后,他率领越军出其不意向吴发起了进攻。勾践亲自率三千精锐死士直捣吴都,一举击溃了吴军主力。最后,吴王夫差被迫仓皇出逃,吴国也随之瓦解。经过二十余年的暗中酝酿,勾践终于一举夺回了失地,为越国扭转了颓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艰难曲折的复国之路,勾践历尽千辛万苦,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他的坚韧不拔、慷慨悲壮,令人们永远铭记于心。

宠信小人,引发阴谋陷害

勾践伟大的一生,固然留下了不朽的功绩,但其中也难免存在一些遗憾与过错。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他在统治晚期过于宠信了一些小人奸佞,最终酿成了内乱阴谋,为越国埋下了祸根。

自从勾践消灭吴国之后,越国国力空前强盛,疆土辽阔,财富无比丰厚。勾践也因此而骄傲自满,开始有些放纵起来。他环视左右,发现身边都是些老臣勋旅,忠心耿耿,唯命是从。于是勾践开始另眼相待一批年轻的新贵。

此时,有个叫做士彦的小人,凭借巧舌如簧的本领,很快就得到了勾践的赏识。勾践对士彦十分宠信,托付重任,士彦也因此而大权在握。可是这个士彦阴险狡诈,私下里却勾结了一些其他小人,暗中密谋夺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士彦觉得,王储的存在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必须想办法除掉王储。于是他就编造了一些流言蜚语,说王储与外国勾结,图谋不轨。勾践深信不疑,竟然下令将王储囚禁起来。

不久,士彦又诬陷老臣们也参与了这次阴谋,勾践震怒之下,将众多老臣处以极刑。整个王室便因此陷入了内乱漩涡,阴谋弥漫,处处生恙。勾践固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却已无力回天。

最后,在一次宴会之上,一名不知名的小吏趁乱刺杀了勾践。这一幕,给勾践的晚年生涯画上了一个令人扼腕的句号。大王之师,一朝奄夷;车雷马蹄,化为乌有。灭吴复国的功勋卓著,也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王室阋墙,国力渐衰

勾践之后,越国王室内部的矛盾愈演愈烈,阴谋诡计不断上演,国力因此日渐衰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勾践之后,其子越王锺毓继位。锺毓为人贪婪好色,昏庸无道。他宠幸了一名叫芮的宠妃,芮便乘机专权而骄横跋扈起来。芮娘娘不学无术,却对朝政指手画脚,私自任命亲信,对大臣横加赏罚,朝野震怒。

一次,锺毓外出打猎,芮娘娘闷坐宫中很是不快。芮命令大臣们前去侍奉,大臣们岂肯听从这不合礼数的命令,纷纷辞疾推诿而去。芮大怒,命人捕拿了数十位大臣,加以严惩。许多有骨气的文武大臣遭到了活活打死、车裂的惨死。

一时间,朝野阴阳怪气,宫中讳莫如深。芮娘娘虽不学无术,却凭借宠信自恃尊贵,渐渐窃国大权于股肱之臣。锺毓亦对芮娘娘百依百顺,听凭其横行无度。越国政局便因此一日比一日混乱下去。

锺毓驾崩后,其子应侯继位。应侯登基不久,王气日衰,寡慧昏庸。他喜好嗜酒作乐,每日沉浸在酒池肉林之中,朝政大权尽失。一班年轻小人得以乘虚而入,不务正业,互相倚仗,贪婪腐化。应侯听从了这些小人的挑拨,将不少国之栋梁陷于囹圄,更酿成了血案。

不久,应侯便被一股神秘势力杀害,尸体被人埋于化外之地。这股神秘势力是谁所为,至今莫衷一是。接着,一批小人便混战起来,各怀私心,你争我夺,宫闱阴谋日渐滋生肆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十年间,越国朝野混乱不堪,阴谋缠身,矛盾日深。太子王位虚晃,被迫游离颠沛,难以掌控国政。宫中禁地,时常上演欺君杀戮的阴谋暗斗。贪婪小人勾心斗角,挟权夺利,造成宫殿阙陷,宗国不振。因此,国力愈加衰落。幸存的贤臣遭受牢狱之灾,文武之人辗转他乡,几乎家家有难逃流离的。越国已渐渐失去了当年勾践时期的雄风和昌盛,步步走向了衰微的深渊。

诸夏入主,越国从此灭亡

在王室内斗不断,国力日渐衰微之际,越国的命运也应了那句"家不复家,国不复国"。最终,外敌乘虚而入,越国从此在历史的舞台上彻底淹没。

越王应侯在位期间,基本上已无半点王权在手。国内小人把持朝政,野心勃勃,宦官横行,阴谋不断。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原诸夏人看准了时机,开始伺机窥觑。

当时,诸夏人正与中原列国进行激烈的争霸战。他们的目光投向了远东的越国,觉得这里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肥肉。于是,他们怂恿一股势力,派遣人手暗中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国的某位王族人物看到这个机会,便由他们一手主使,发动了一次政变。首先在宫中做文章,伺机而动。几次密谋之下,应侯遭到了暗杀,就此被赶下了王位。随后,这位王族人物借助诸夏人的兵力,很快就彻底掌控了王城。原本的贵族王公和文武大臣无一幸免,全被流放或处死。

就这样,诸夏人顺利入主了越国。他们培养起一批自己人,亲自掌管朝政军国大权。诸夏人以武力手段严密控制越国,将之视为自己的属国。从此,越国的命脉掌握在了诸夏人手中。

诸夏人在越国统治期间,大肆掠夺财富资源。他们盘剥百姓赋税,劫掠民间粮仓,勒令土著劳役修建巍峨建筑。越人被剥削得苦不堪言,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诸夏人虽然统治有方,但手段却相当残暴凶猛。

后来,诸夏人将越国分割成数个小国,各自控制不同的领地。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越国的国力,使之四分五裂。很快,越国便成为了诸夏人的附庸小国,丧失了当年的雄风。

在长期的战火摧残和奴役统治之下,越国士民几乎活不下去了。昔日那种热爱自由、勇武善战的越人民族性格全无存在。大批越人被迫四散流亡或逃往深山,逐渐同化于其他民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就这样,一个曾辉煌过的国家,在外敌入侵和内乱的双重夹击下,渐渐走向了灭亡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