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西藏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曾经历了外国列强的觊觎与侵犯。1904年,英国在西方列强中率先发动对西藏的军事入侵,逼迫当地宗教领袖签订了肆无忌惮的《拉萨条约》。面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政府如何自救?清廷内部又经历了怎样的角力?最终又是靠谁的英勇奋斗,终于捍卫了西藏的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西藏人民顽强抵抗,誓死反抗入侵者

痛心疾首英军凶残进犯领土,西藏人民自发掀起英勇抗争浪潮。对手空前强大,却难挡民族自由意志的磅礴力量。

曲米辛古之战落败后,英军自西北向拉萨推进。沿途不断遭遇西藏军民的顽强阻击。江孜一带,来自昌都、塔工的僧俗民兵操纵简陋的土枪土炮,在乃宁寺周围构筑防御工事,不畏强敌,与之诡谲周旋。紫金寺数百僧人亲自卷入保家卫国的激战。

英军占领江孜后,仍有藏僧伪装成乞丐潜入大营,暗杀偷袭;或藏身羊群,待敌兵抓羊突然跃出,用刀砍杀敌人。夜间杀卫兵换上其衣服混入内线,引发恐慌骚乱。即便抵达圣城拉萨,英军也远未平定抗争。

市民断然拒绝与入侵者往来买卖。英军无缘在市场上采购补给,只从西藏人手中勉强获得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为了抢粮食,英军前往寺院胁迫,却遭到僧众驱赶,只换来掷石阻击的怒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郊色拉寺武僧虎穴逼视,私单前往英营,仓猝刺杀了数名强敌。尽显悲壮勇气,受尽残酷酷刑后英勇就义,振奋民心。街头流传写有"不与敌人往来"的标语,强大的民族反抗力量令侵略者胆战心惊,难以在拉萨长久驻扎。

荣赫鹏军队凭借武力夺取一纸空文《拉萨条约》,但在拉萨遭遇了人心叛逆、步步维艰的民心决堤。世事难料,外强好恐内无力,这支远征军只能徒添恐惧和挫败感。

二、英国政府左右为难,遭列强施压质疑

英军血洗西藏,一时势如破竹。但新的麻烦很快就来了。这份侵略性条约一经公布,便在世界各国激起了轩然大波。

伦敦对此也感到始料不及。印度事务大臣布罗德里克对荣赫鹏未经授权,擅自许下在春丕谷长驻75年的条款极为不满。此举不仅违背了政府指令,更是悖离了他们对俄国的承诺。英国一时成了被国际社会指责攻击的靶子。

俄国咄咄逼人,抗议英国在西藏确立"保护"地位,作为依据便是那篇刊登在《泰晤士报》上的违背中国主权的第九条款。紧接着,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列强也纷纷对外交部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对此作出澄清,否则他们也会仿效英国在华瓜分势力范围。

面对来自内外的巨大舆论压力,伦敦不得不在10月3日发表公报,声称"条约仍待总督批准,条款未最终确定",暂时圆了过去。但他们心知肚明,这份未经中国政府批准的条约根本就是个稻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尔福首相和布罗德里克对荣赫鹏此番"功绩"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必须大幅减少赔款金额和占领期限,更直言"荣赫鹏已经'出卖'了我们"。远在印度的代理总督庵士尔也努力与荣赫鹏划清界限,把他彻底架空。

庵士尔告诉布罗德里克:"荣赫鹏完全被寇松思潮裹挟,充满热情贯彻寇松的思想...他一直在与寇松通信,仰仗他的支持与批准"。布罗德里克亦斩钉截铁地复函:"寇松的想法不代表政府,我们被蓄意架空了,决不容许重演拉萨一幕,我们的指令必须得到执行。"

就这样,英国政府为了缓解国内外压力,在未与中方重新谈判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放弃驻藏代表进入拉萨的条款,将赔款从750万卢比大减到250万,并许诺缴费三年后即可撤出春丕。

在《北京条约》的附件中,他们不得不添加一份声明,承认荣赫鹏代表英国与西藏签订的《拉萨条约》已被修改和缩水。这纸空文被证实是一纸烂文,英国政府为了斡旋缓兵,宁可将远征军一员大将抛弃和牺牲。

三、清廷外交谈判筹码,北洋水师军火威慑

面对西方列强的蚕食野心,清政府内部亦展开了一场关于如何应对的激烈讨论。最终,一众官员共同努力,在外交谈判中运筹帷幄,为夺回主权牢牢掌握了话语权。

时任总理衙门大臣的唐绍仪,是此次事件的重要参与者。他毫不动摇地坚持,无论西方列强如何胁迫,《拉萨条约》都是非法无效的。清政府不应当对此有任何让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他痛陈英国逼签的做法公然违背了《展康条约》中对西藏主权的承认,是对华夷混浊思想的体现。他呼吁内阁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捍卫国家领土完整。

不过,最初还是有官员主张缓兵之计。有人建议先给英国部分补偿,日后再把赔款收回。唐绍仪斥之为荒谬,坚决反对。他认为只要先行缴付赔款,便等于默认了英国侵犯西藏、损害中国主权的行为。

面对两难困境,时任驻英公使的张荫棠也及时传书京师,坚定不移地反对《拉萨条约》。他直言这才是中英关系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先予以解决。

在他的劝说下,同时也借助于英国内阁频频更迭的有利局面,清政府终于下定决心,不承认《拉萨条约》的合法性。随后便派遣了新的全权大臣前往伦敦,开启了一轮新的中英谈判。

谈判中,唐绍仪在稿纸上反复推敲,极尽所能提出各种有利于中方的论据。他直指英军未经允许进犯西藏,严重违背了先前双方的条约承诺。同时还强调,国际法对主权国的领土决不容许他国予以蚕食。

与此同时,由于当时北洋水师已有一定实力,若与英国陷入战争,清政府也有足够的军火后勤补给支撑作战。这使得中方在谈判桌上底气更足,没有像"阿片战争"时期那样处于绝对被动。

最终,在双方激烈的博弈之下,英国不得不作出重大让步,签订了中国要求的《北京条约》附件。载明《拉萨条约》已被修改,西藏主权问题遭英国承认。这将中国的外交斗争付诸了胜利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英国政局动荡不安,寇松辞职缓释压力

英国政府在外交上的纠缠,还并非最大的困扰。事实上,这起西藏事件更像是一枚导火索,引发了伦敦国内政治的剧烈震荡。

一切要从拉萨远征军元帅寇松说起。作为这次远征的最高统帅,寇松憧憬能在西藏建立一个"门罗主义"据点,扩大英国在中亚的战略影响力。他暗中支持荣赫鹏的强硬立场,在事先并未获得政府授权的情况下,擅自许诺了在春丕长期驻军的计划。

然而,寇松的野心远非政府的初衷。早在远征伊始,就有人对寇松是否会威胁英属印度的统治产生了质疑。而《拉萨条约》一经签订,更让巴尔福首相和布罗德里克大臣觉得寇松已"疯狂"到了必须阻止的地步。

布罗德里克严词斥责寇松:"他完全摆脱了政府的控制,我们必须阻止他的想法得逞。"巴尔福也坦言:"寇松想要独揽大权、'帝国主义'愈演愈烈,我们已无法容忍。"

随着与清廷的外交冲突不断升级,内阁开始严阵以待。而寇松也在筹谋国内政变,试图改组内阁。一时间,双方形同陷入了对垒的境地。

重大决裂来自11月的一次内阁会议。这次会议原定商讨驻藏问题,但寇松却提出辞职的决定。他强硬表示,如果他辞职后内阁不愿继续执行其政策,他就将罢黜整个内阁,自己重新组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寇松这出格的行径,巴尔福当即回应道:"你可以辞职,但是阁员不会跟你走!"双方随后进入了剑拔弩张的对峙。幸而最终,在军方力挺下,寇松还是选择了单独辞职,退出了政坛。

英王室还因为此事直接向总督庵士尔发出训令,谴责寇松妄自尊大、擅自主张,要求他回国解释清楚。庵士尔亲笔回信:"寇松内心认为他是最有权力的人,他让领土野心完全主宰了他,这让他已经变得极不可理喻。"

寇松虽然卸任,但他的支持者仍在内阁执掌相关职务。因此,在西藏问题上,内阁短时间内难以统一立场,同时也给予了清廷缓冲调整的时间。寇松的退场,无疑为中英外交博弈的僵局松了一口气。

五、英国阴谋破产西藏,倭寇入侵再现殷鉴

说到底,英国对西藏的觊觎绝非无因。这背后隐藏着他们想要在中亚地区对抗俄罗斯扩张的战略布局。而正是中国政府的沉着应对,化解了他们的险恶阴谋。

事情要追溯到1899年。英国当时正忧虑俄国借口保护喇嘛教,在西藏建立更多的影响力。于是寇松便着手策划派兵侵犯西藏,架空"门罗主义",遏制俄国在中亚的扩张势力。

寇松曾亲自致信庵士尔:"我们与俄国在亚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我们必须牢牢控制西藏,否则俄国人势必主导整个中亚局势。"他甚至妄图在喜马拉雅山脉建立一个类似不丹的英国保护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3年,寇松向内阁开诚布公,表示已准备实施远征计划,唯一阻碍是缺乏借口。他相信只要能找到一个足够"引发战争"的理由,伦敦政府就会许可。很快,一份西藏使团遭阻的报告给了他可乘之机。

1904年初,拉萨就遭到英军的突然进攻。从此,英军仗着武力优势,在西藏横行肆虐,不顾当地藏族百姓的民愤抗争,强行逼签《拉萨条约》。这无疑是一张狼籍的赤字条约,侵犯了中国在西藏的主权。

然而就在英国政府准备庆祝这一"胜利"之时,却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俄国、德国等列强纷纷向英方施压,要求对此作出解释。与此同时,寇松又悍然发难,企图推翻内阁政权,独揽大权。

最令伦敦头痛的,还是来自清政府的强硬反击。唐绍仪、张荫棠这些官员决不容许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横行,坚持要求否认《拉萨条约》的合法性。

围绕这一问题,清廷与英国政府经历了一轮艰难的外交磋商。最终在北洋水师的军火威慑下,英国不得不让步,签订了承认中国主权的《北京条约》附件。《拉萨条约》遂彻底作废。

这无疑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大胜利。清政府不仅捍卫了西藏主权,更挫败了英国在中亚地区的野心,阻止了新的殖民阴谋在中国蔓延。这样的外交智慧,让人们不禁回想起当年明英两国鏖战时期的殷鉴和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