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唤起了睡眼惺忪的王锦生,来人正是表哥巫昌恒,锦生大喜过望“表哥,你这是?”
“队伍马上北迁,我在你这里住几天,快把这个收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巫昌恒说完便递给锦山一个布包,“你记住,里面的东西比你的命都重要,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好好保护它!”
当时还是孩子的锦生大惑不解,但从巫昌恒的眼神中他也察觉到了这件物品的重要性,随后几天内,好奇心强烈的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打开来一探究竟。
一个午后,锦生趁着巫昌恒休息的当空,将布包捧在手里,正准备打开时,一只强有力的大手从身后摁住了他。
“你小子,”锦生这才察觉到表哥早已站在身后,惊慌之下布包从手中滑落,这次他终于看清了里面的东西,竟然是一张照片!
“这都是谁”,锦生拿起照片不解的看向巫昌恒,巫昌恒笑着说:“小精灵鬼,你就这么想知道”?锦生郑重的点了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人坐在桌边,巫昌恒爱惜的抚摸着照片说道:“这是4年前照的,你看中间这个人,他叫毛泽东,是我们的领袖,其他人都是和他在井冈山战斗过的战友!”
“毛泽东,井冈山”锦生喃喃的念道,“对,毛泽东,就是他给我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随着巫昌恒生动的描述,锦生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开始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士,我们的战友死的死,抓的抓,被逼到绝境了。”
“就在这一年,毛主席带领队伍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了井冈山。”
“后来呢?”锦生迫不及待的追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毛委员长又发动群众“搞土改”,办学校,建医院,井冈山就成了我们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再后来呢”,锦生激动的问道,“在后来朱德、彭德怀、粟裕等人都来了,那时的井冈山里全是好汉!”
“再再后来呢”锦生瞪大了眼睛问,“我们发展的太好了,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他一直没放弃“围剿”,巫昌恒沉重的说道。
“由于敌人的封锁,吃的穿的都运不上来,很多战士接二连三的病倒,毛主席当机立断,在最后一次围剿中带领队伍冲了出去!”
听到这里,锦生呜呜的哭了出来,“傻孩子别哭了,后来毛主席又带领我们建立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无论敌人如何残酷镇压,革命火种永远熄不灭!”
“我长大也要参军!也要跟着毛主席干!”锦生激动的说,“好,今天我就要出发,这张照片留给你,你现在知道他有多珍贵了吧。”
锦生郑重的点点头,此刻起,这张照片不再是一张普通的影像,更代表了井冈山革命精神的传承,它成为了锦生心中永恒的信仰。
1944年,16岁的王锦生在宜兴县中共干部周志泉的指挥下,勇敢地承担起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避开敌人的视线,摇船为新四军粮食。
第一次送粮,锦生既紧张又忐忑,行至一半,突然遇到了敌人的巡逻,他心头一紧,但很快又冷静下来,锦生摇动着船桨,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视线,成功将粮食送到新四军手中。
第二次送粮,锦生已经没有了第一次的紧张,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坚定和从容,因为有了先前的经验,他凭借智慧和勇气,再次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岁月流转,时间来到2002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锦生将那张珍贵的照片捐献给了宜兴市档案馆,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那段伟大的井冈山革命史。
而王锦生也无愧自己的承诺,从参军抗日在到解放后担任党支部书记,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王锦生一直强调,激励他永不言弃的正是井冈山的革命精神,而我们当代人更要学习这种精神。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的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1.1938年毛泽东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干部合影,崔志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