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多地公布高考分数线,其中就包括内蒙古。

不过和其他省份不同,对内蒙考生和家长而言,出分那一刻,并不是最刺激的,真正刺激的,还在后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全国唯一实行“动态排名、精准定位”网报志愿模式的省份,内蒙的志愿填报,刺激程度让人闻之虎躯一震。

所谓动态排名、精准定位,即: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同时可以看到在填报院校中的动态排名,根据院校既定名额和自身所在的区间选择“保留”或者“更换”;

在整个过程中,名次是不断变化的,随时都有可能有分数高的人,将你挤出排名;

填报时间截止时,若排名在院校录取计划内,就能即刻看到录取信息,反之,则意味填报失败,只能参加更低批次的填报,或者复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录取和滑档就在一瞬间,刺不刺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连张雪峰都拒绝为内蒙考生咨询,说给多少钱都不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哔哩哔哩@动动枪

这刺激程度,网友:华尔街操盘手来内蒙报志愿也会犯怵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康康,这全国独一份的网报志愿模式现况究竟有多刺激?这一网报志愿模式为何在内蒙实行,又为何只在内蒙实行?又为何从25年开始将迎来它的结束?

1

拼的就是心跳

没速效救心丸不得行

在高考报志愿这件事上,游牧民族的基因动了,玩的就是个心跳。

仅报考前必做准备,就包括但不限于:

打听好方圆十里网速最快的网吧,提前联络报考经验资深、心理素质过硬的操盘手,联系陪同好的参谋人员……

据悉,在招聘网站上,招聘操盘手的要求之一就是,“心理素质好,有过高考志愿填报经验优先。”

具体流程如下:早上8时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正式开启,从高分到低分,每30分为一个分段,每隔一个小时关闭一档的报考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其中,“查看排名”和“修改志愿”两个功能构成了博弈的关键。

因为可以实时看到自己在填报学校/专业中的排名、平行分的考生人数,并且可以随时更改志愿;

报考时间段内,随时都有可能有分数高的人,将你挤出排名,需要不停修改志愿、查看排名,每次操作都需要输入密码和验证码,因此这个过程必须又准又快。

有网友锐评:内蒙的高考志愿填报,就像证券交易所大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抖音@鸟山夆

举个例子,比如某内蒙考生所要报考学校的专业在内蒙地区招收三人;

进入网报系统后,如果这位考生的实时排名是3,那么他只有两个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哔哩哔哩@动动枪

如果他敢于冒险,等到最后1秒,排名依旧是3,将会险胜;如果最后1秒,有其他分数高的同学进入,在收网时排名变4就意味着滑档了……

桔子那年高考报志愿,前半小时系统风平浪静,桔子在不同分数档学校之间来回“试探”;时间剩余20分钟的时候,桔子就不敢动了,她不停地输入验证码查看实时排名;

本来以为情况基本是稳了,倒计时五分钟的时候,桔子的实时排名开始波动,她和父母都慌了,心砰砰直跳。

为了稳妥,父母在旁边一直劝她退出来,进入省内211,可桔子想坚持报考省外的学校。

一直到倒计时三分钟的时候,志愿规划师出动了,他一边指导桔子不停地输入验证码,一边根据桔子的志愿,辅助她切换学校,最后桔子以第二的排名,报考了自己愿望清单中一所院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怪网友笑称:内蒙古志愿填报需要准备一个方圆十里内网速最快的地方、一个心理素质极强的操盘手、一个经验丰富的参谋。

2

内蒙:全国倒数的考生人数

排名前列的高考志愿填报机构

上文提到关键时刻出手的内蒙志愿规划师,其实每年高考,家长会专门花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请当地熟悉政策的报志愿机构出手。

这里的高考志愿报考机构可非同一般,生源覆盖全省各校70%以上的学生,高考前2-3个月,考生家长就会提前预约好志愿填报指导;

高考结束后,高考志愿报考机构会联系考生进行估分、志愿填报指导等。

其实报考机构全国各地都有,但内蒙古独占200多家,在数量上一骑绝尘。

小宇的妈妈很早就帮他联系好了志愿报考机构。高考后,志愿机构为他匹配了专属志愿填报老师,老师先联系小宇进行估分,根据估分情况,帮他选定了院校范围。

之后,老师为小宇做了意向职业测试,也遵循小宇的意向地区、围绕院校情况和专业等信息和他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宇基本确定了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

报考当天,重头戏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小宇想报考的学校在内蒙古计划招生106人,在填报志愿的数个小时内,他的分数始终排到81名上下。在志愿填报系统关闭前的1分钟,他的排名已经被挤出百名外;

报考老师问他“还冲吗?”他在仅剩十几秒的时候,看排名还在百名外,“冲不了了!保!保!保!”

他一边喊一边看操盘手迅速敲击键盘,输入保底学校的编码,在秒针归零的瞬间点击了确认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星视频

围观这一场志愿填报下来,你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说内蒙考生的志愿填报,需要一个专业团队。

往往这种时候的考生本人和家长,早已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只剩规划师和操盘手们,还能在最后几十秒保持清醒,反复修改、迅速填报。

不过,据悉这类咨询公司一般走稳健路线,以不滑档保住招牌为目标。

真想在关网前一秒拼刺刀,还得嗑着救心丸自己上。

3

志愿填报迎来新改革

为什么内蒙要实行这一独特的网报志愿模式?

据悉,之前内蒙古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实行的是梯度志愿。

传统梯度志愿允许考生填报若干个按照顺序排列的志愿。在第一志愿录取时,遵循分数优先原则进行投档,当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志愿投档。

这种“知己不知彼”模式,容易导致“高分落榜”或“高分低就”的残酷现实。

所以,为了不盲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试图从“信息公开”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提前两年进行小规模试点之后,2006年,内蒙古正式实行“动态排名、精确定位”的网报模式;

2008年,本科一二三批真正实现了动态排名网报,网报志愿模式成熟;

这一模式足够透明,将“分数公平”的思路发挥到极致,从填报志愿到录取结束全程公开透明,网站信息前后可以印证,接受社会监督。

它符合经济学追求公平与效率的逻辑,据长期研究“匹配机制”的西南大学副教授于同奎:

内蒙古的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经典的博弈模型,考生不仅能得知自己对高校和专业的偏好,也能得知别人对高校专业的偏好,接近“完全信息博弈”。

而最大化让信息对称、消除不公平事件、提高录取率上的效果颇为明显。2007年,内蒙古全区高考录取率只有57.9%,十年后的2017年,录取率达到了88.78%。

那这一模式,为何十余年来没有一个省份借鉴?原因之一是:难有服务器能承载高考大省的学生同时填报及更换志愿。

内蒙有全国倒数的考生人数,和全国排名前列的网速。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曾分享道:

他们在硬件投入上下了大力气,光大型机就有2台,小型机有34台,互联网宽带达到15G以上;联通、移动、电信、铁通都有光纤接入;所有的高中都配有足够数量的计算机并且100M上网,相当于一个省级的电信运营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之二,这一模式也带给考生和家长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一次只能报考一个学校、几个专业,最关键的最后三分钟,很容易陷入一个“猜疑链”:

我这个分数报这个专业会不会被突然该专业的同学挤下去,要不然我还是换个稳妥的学校和专业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不是每个家庭都要财力请规划师和操盘手,更难以避免被“占位”的压力。

所谓“占位”,即高分考生替某位低分考生在心仪的大学“占座”,拉高该学校的分数,吓退潜在的竞争者,等到系统即将关闭时,高分考生迅速退出,该低分考生成功进入排位被录取,实现低分高就。

几乎每年高考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都会发布“禁止占位”的通知。包括2010年,内蒙古推出分时分段填报制度,高分考生先填报,低分考生后填报。但仍难以从根源上杜绝占位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随之,从2025年起全自治区采取平行志愿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网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因为新高考改革方案包括将原有的本科一批、二批合为一个批次,取消文理分科之后:

考生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要按照专业提出的不同选科进行,再实行顺序志愿下的“动态排名、精准定位”将极其困难。

这套被称为以“动态排名,精准定位”的系统,终于快要迎来它的终点。

最后26日、后天就是今年内蒙考生志愿填报的日子,愿所有考生都能得偿所愿,所报即所录取~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槽植:围观内蒙古人报志愿,心脏都给我吓停了

[2]澎湃新闻:在内蒙古填志愿,“拼的就是心跳”

[3]剥洋葱:内蒙古高考志愿填报:一场关乎“公平”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