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药在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下,发表了多项高质量的RCT循证研究,希望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和互动讨论,能够促进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大会主席廖玉华教授在会议开幕致辞中的殷切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历经千年洗礼,古都沈阳正焕发着蓬勃生机,以开放、包容、传承、创新之姿,迎来又一场学术盛宴。2024年6月23日,“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防治研究高峰论坛”在2024东北心血管病大会(NCC)上隆重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廖玉华教授、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周旭晨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由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峰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刘斌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东辉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波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波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担任授课嘉宾,与众多心血管同道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探讨脉络学说营卫理论以及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通络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与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络药物破解心血管疾病难题,获国内外医学界认可

杨跃进教授带来了题为《通络药防治AMI心肌无复流/再灌注损伤研究突破》的研究报告,详细解读了探索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梗心肌无复流的全过程。杨跃进教授指出,系列基础、机制和循证研究逐步验证了通络药物对急性心梗预后的改善作用。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杨跃进教授牵头开展了“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在大规模心肌梗死人群中证实其改善STEMI患者临床结局的能力。该研究在JAMA杂志正式发表。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降低30天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s)率36%,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30%;研究一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27%,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提供有效治疗药物。‍杨跃进教授表示,该研究为中药循证医学研究提供了范例,为中医药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波教授作题为《通心络防治冠心病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的报告。在报告中,张波教授指出,当前,我国冠心病的死亡率在不断攀升,社会经济负担十分沉重。在标准药物治疗+血运重建后,冠心病患者的残余心血管风险仍较高。基于众多基础/临床研究证据,中医药在冠心病防治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为规范通络药物在冠心病领域的规范应用,《通心络胶囊防治冠心病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应运而生。作为首个在AMI和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获得A类推荐的创新中药,同时也是首个在冠脉介入术后(冠心病二级预防降低心血管事件)获得A级推荐的创新中药,在标化治疗基础上,通心络可改善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结局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张波教授总结到,调脂、抗凝、抗炎、抗氧化、改善血液流变、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等多重作用机制是通心络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基础;通心络由12味中药组成,包含人参及五类虫药等独特组方,是其作用机制的组方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波教授分享《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暨SS-AFRF研究》最新进展时强调,消融术后是否应用AADs取决于心律失常类型和消融效果。房颤消融术后短期应用传统AADs可减少近期复发,但并不能改善远期预后。出于安全性考虑,房颤消融术后一般不推荐长期应用传统AADs。创新中药为房颤消融术后维持窦律带来了新希望。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牵头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SS-AFRF)在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重磅发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参松养心胶囊组提高了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降低了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风险40.4%。同时,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减少消融术后3个月和6个月内房颤负荷指数并明显延长了消融术后首次复发房颤的时间。于波教授指出,该研究为改善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管理及预后,优化临床合理用药方案,提供了一种创新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新立教授在《通络药物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的报告中介绍,心力衰竭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及再住院率高等特点,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目前心衰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不断优化,但心衰患者治疗后依然面临较大残余风险,仍然需要新药打破这一困境,新药研发为心衰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中医络病理论指导慢性心衰病机概念与RASS、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导致心室重构理念相吻合。基于络病理论研发的创新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具有益气温阳、利水消肿、活血通络的功效,与西医中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心衰的理念一致。在2023 ESC年会上,“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QUEST研究)”正式公布。研究显示,芪苈强心组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22%;芪苈强心组因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降低24%,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7%。李新立教授表示,QUEST这一高级别循证研究,或将成为推动芪苈强心胶囊进入心衰标准诊疗流程的最后一块敲门砖,使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振华教授作了题为《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研究》的报告。贾振华教授介绍到,脉络学说是对血管病变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重大疾病防治具有指导价值的系统原创理论,其核心理论——营卫理论,系统揭示了血管病变发生、发展及治疗规律。“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围绕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在证治规律研究、循证医学评价、疗效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贾振华教授表示,该项目提出“治本病,防未病”——防上游因素、治当前病变、控下游传变的系统干预新观点,揭示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的病机传变特点和用药规律;利用现代实验技术,揭示了通络药物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关键病理环节的疗效机制及科学内涵;完成通络药物干预代谢综合征多代谢异常、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急性心梗、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慢性心衰等5项遵循国际标准的循证研究,突破了心血管事件链单病种防治国际瓶颈难题,实现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的重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承岐黄薪火,传中医经典。在本次会议上,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畅谈中医药在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表达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认可。如今,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研究已取得累累硕果。立于世界舞台,中医药将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繁星纵变,国医永传,致敬为中医药传承发展孜孜以求的探索者,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