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霍军生

聚焦健康中国 饮食健康(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李舒晴)

曾任世界卫生组织营养学专家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霍军生日前接受第一健康报道专访,就中国人普遍饮食不当,导致慢病高发回答记者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霍军生:

应对居高不下的慢性病发病率,需要对老年群体的“细”关照,也需要饮食方式的“粗”革命。

人口老龄化给慢病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人体的衰老,一些疾病是不断出现的,而退行性疾病和慢性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能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这一点,我们目前是尽量用多种手段去延缓它们的进程。

生活上的压力、和社会竞争的强度导致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是慢性疾病的风险因素。

现在许多年轻人平时忙得没有时间运动,睡眠上严重不足,饮食上也不够健康。

不吃早餐的人比例很高,而且大家往往会以“好吃”为目的搭配食物,在饮食均衡上下的功夫很少,忙碌时更是简单地随便应付几口,这样长期下来,对身体的影响其实很大。

日常饮食中,我们要注意摄入食物的多样性,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一周吃到25种以上。

中国人在饮食上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盐、油、糖吃得太多,也就是精致的食物吃得太多,而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质等摄入普遍不足。

选择食物时,应减少过度加工的食物,可以不要太精致,尽量“粗”一点。“粗”是指原初食物,可以提供更多的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

我们要有意识地选择“粗”的谷薯类、“粗”的水果蔬菜,来补充这方面摄入的不足。

(责编: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