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今年是黄埔军校创建100周年。1924年,国民党改组之后,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工农”三大政策,国民党接纳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同时国共合作建设军事队伍:建立黄埔军校,成立国民革命军,准备誓师北伐,完成国家统一。这就是黄埔建军的使命,黄埔军校的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共639人,从浙江、江苏和湖南等地招募了一批青年士兵。蒋介石出任校长,周恩来出任政治部主任。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为骨干成立的国民革命军,下设两个军官教导团,是北伐的核心力量,沿途披荆斩棘,摧枯拉朽,1927年初抵达上海,南方国民革命军和北方各军阀形成对峙之局。国民革命军第一团团长何应钦,第二团团长王柏龄。团之下有连,连之下有排,每排30名士兵;另外有炮兵营。全军共约3000人。

黄埔军校自从1924年6月16日诞生以来,到今天刚好100周年,其间经历了广州、南京和成都办校迁校,之后来到台湾成立凤山军校。黄埔军校从1924到1946全部共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924至1927,共有四期毕业生,名将大都从此诞生。中国十大元帅之中,有五位从黄埔军校毕业,分别是林彪、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和陈毅。黄埔十大名将,分别是林彪、关麟征、胡琏、俆向前、陈赓、王耀武、宋希濂、郑洞国、杜聿明和戴安澜。黄埔军校有所谓四巨头:周恩来、蒋介石、陈诚和王柏龄。黄埔三杰是蒋先云、贺衷寒和陈赓。国共两党大致上各占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最初不懂得军事的重要。自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校以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开展了多方面极具建设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开在军队之内从事政治工作的先河,共产党开始独立掌握军队之内的革命思想。从1924到1927,短短三年间大批优秀军事政治干部从黄埔军校脱颖而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从黄埔军校毕业出来的共产党员积极参加由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参加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其后投身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开创的政治工作传统,在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之中得到传承和发扬,直到今天。把共产党组织的支部建立在连队之上(一个连队大约100人)成为政治工作的关键,一直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灵魂和生命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周,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分别有纪念黄埔军校一百周年的活动。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黄埔军校的初衷就是团结精诚,国共合作,统一全国,目标是取得革命成功,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2024的今天,百年回眸,初心不改,使命不忘。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枪口一致对外,反对外部“反华”势力,抗击敌人,抵御外侮;同时要彻底干净全部消灭汉奸卖国贼。“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出自1919年的“五四运动”。现在重温,铿锵依旧,震耳欲聋。民进党叛国集团和“台独”顽固分子,请听清楚人民军队从黄埔军校呐喊出来的百年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