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条热搜横空出世:多地出台鼓励退出农村宅基地。

但是很快,这条热搜就从第一的位置消失了。其实很正常,因为无论是媒体发布的新闻评论区,还是带词条的个人态度,几乎是齐整整的没一句话好话。

哪怕是观察者网这样的媒体,评论区里的拥趸们也没有表达一下奉献精神。还真是有5个亿全捐给国家打小日本,有500块那不行,因为手机里真有500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有一点不可否认,观察者网底下的评论,几乎可以说是“最温和”的。但即便是这种最温和,也代表了这次他们“不认同”。

有人说是看上了农民手里那点宅基地。

这话其实不太对,虽然占有总比没有好,但说到底,政府还真不是很看的上大家农村那一点宅基地,再加上还要给钱的话。

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每个人都能进城去买房,把之前投资,但现在却空置的商品房给消耗掉。14亿人,有个8亿背上贷款,掏空口袋,什么经济问题都能扛的过去。

简单点说赢两次,前一次拿宅基地只是小赢,后一次消化不好卖的商品房才是关键。

但问题是,大家不愿意。可以在农村躺平,还有多少肯去城市里接受896的压力?接受每个月源源不断的房贷?接受今天想着明天吃什么?想着明天没活干这月的房贷怎么办。

在农村最大的好处就是轻压,只要有田种菜,没有贷款以及其他压力,每天躺平也饿不死。

除非说去城里买房生活,能有标准的8小时工作制,合适的薪资,有无数岗位缺人从而不必每天看老板脸色,没有房贷和生活压力,那么你都不用主动去提或者出台什么鼓励政策,人们自然而然想着去城里买房生活。

这就是连锁反应,环环相扣。

如果退出宅基地是个好事,那得找关系才能退。否则的话,人们只会觉得你没憋好屁。

话虽然难听,在如今这就便是一个赤裸裸的现实。

今天一些地方法院已经开始大量转发中国三农发布的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6条规定,禁止违法收回农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禁止以退出宅基地作为农村村民进城落户的条件,禁止强迫农村村民搬迁迁出宅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想,这种提醒,更可能是怕某些地方在“鼓励”二字上做文章,弄出一些阴阳合同,甚至变相强制的操作来。有些大v就认为早放弃早拿补偿,晚放弃说不定连补偿都没有,再往后连自愿还在不在都不一定了。

我不完全相信,但似乎也没有理由完全不相信,毕竟即便你不退出宅基地,也是可以进城买房的。而退出,更多是堵死后路,激发你的“干劲”。

看到了一名网友的提醒,这种“退出”和“5万补偿”之间,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其他神奇的操作,那就是凑满才发放。比如凑满多少退出的用户,比方30亩地,这才发钱。否则你退出了也没法给你补偿,而只是先圈起来,因为地还没拿去开发,没钱。

有理有据,但就不是不知道,倒霉的为毛总是同一批人?就不能换一批薅一薅。

忽然想到,在这次多地出台鼓励退出农村宅基地的操作之前,也有过“一些专家呼吁要出台政策,鼓励农民进城”的声音,当时我还嘲讽他们二百五。现在看来,要么是他们成功了,要么是他们猜对了。

名著《飘》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宅基地对农民而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不奢求,能遵守自愿原则,那便已经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