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大明故事我开讲”优秀节目展演在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游客中心举办。展演中,来自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学校的高逢占得讲述《无名英雄毛伯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高逢占得以诗开篇,向观众娓娓道来。

明嘉靖十六年,安南国发生内乱,权臣莫登庸弑君篡权,安南国王孙黎宁无可奈何,派人到大明求援,希望借助大明的力量平定叛乱。这时候,明朝也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救援,虽然安南国是明朝的藩属小国,但是明朝得有大国的风度;一派认为不要管,因为从京师发兵安南国,劳民伤财,不值当。

嘉靖皇帝也是左右为难,一时间无法决断。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毛伯温挺身而出。“诶,您就要问了,毛伯温是谁呀?”高逢占得介绍,“毛伯温是江西吉水人,正德三年,26岁的毛伯温考中进士,跻身大明官场。他为官刚正不阿,口碑甚佳。别看他是个文官,毛伯温对兵书战策非常感兴趣,自学《孙子兵法》《六韬》《武经总要》等军事著作,军事理论素养那是相当高。”彼时,毛伯温挺身而出:“启禀万岁,微臣以为,此次安南内乱,正是体现咱们大国风范的时候。一来可以平定他们的内乱,二来也可以让其他藩属小国看一看我们大国的厉害。让他们不敢侵犯我边境。”嘉靖皇帝听后,顿时喜出望外,立刻提拔毛伯温为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诶,您可能要问了,这是什么官儿啊?这个呀,就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高逢占得用诙谐的讲述,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嘉靖十九年秋天,嘉靖皇帝亲自出城欢送这位南征将军,并作了这首家喻户晓的诗篇:“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驼骨山河动,电闪惊起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雪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就这样,毛伯温率领大军突入安南国境内。明军一路势如破竹,沿途守军纷纷不战而降,当地的老百姓对明军的作风口口相传。

有一次,明军的马队经过一个山村,村里突然窜出一头水牛,这头牛发疯似地朝着马队冲了过来。士兵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小伙,一点没乱,可是战马没见过这场面,一匹战马受到惊吓,冲进甘蔗地踩倒了不少甘蔗。事后,毛伯温即刻叫停队伍,赶到现场亲自查验,发现一共踩坏56根甘蔗,他派骑马的那个士兵来到村子里寻找甘蔗地的主人。经过多番打听得知,甘蔗地的主人彭大爷一大早赶集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位士兵只好回来向毛伯温汇报情况。毛伯温听后立即做出决定,按照当地的市值兑换散碎银两放在被踩倒的甘蔗上,每根上面放一点,这就像种地挖坑放种子一样。彭大爷赶集回来听村民说起这些情况,连忙捡起地里的散碎银两追赶,一直追出10里地,终于赶上明军的队伍,硬是要把银两还给毛伯温。毛伯温却是怎么也不肯收,并表示这就是明军的作风。

“这么说吧,毛伯温这一战确实让我们佩服。带兵打仗,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真要两军阵前厮杀起来,不管打得激烈不激烈,都得死上许多士兵,造成很大的损失。”高逢占得分享了他的见解,“为什么毛伯温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和他的严格管理是分不开的。打个比方,如果一支部队一路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别说对方军队,就是老百姓都得跟他们干起来呀!所以说,带兵打仗不能逞匹夫之勇,一定要有大将之才!”

次年,莫登庸投降,大明的军旗又一次飘扬在中南半岛的上空。

“这正是:无名英雄毛伯温,军纪严明贯乾坤。南征将军传佳话,大明故事照古今。”高逢占得深入浅出的讲述赢得了阵阵掌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