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钛媒体APP拍摄)

茅台酒价再现波动,公司将出手“控货稳价”!

6月23日市场消息,贵州茅台(600519.SH)将取消飞天茅台“开箱令”,12瓶装(即“大箱”)飞天茅台即将取消市场投放。虽然尚未官宣,但该政策已经得到茅台部分区域经销商的证实,同时也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消息准确。

受此影响,6月24日,贵州茅台股价低开高走,早盘低开3.26%,后跌幅持续收窄,截至发稿报1483元/股,股价翻红。

或取消12瓶大箱装

据最新消息,贵州茅台销售公司已下发通知调整部分政策,一是取消12瓶装飞天茅台的市场投放以及开箱政策,二是将暂停部分地区茅台15年和精品茅台的发货。

钛媒体APP注意到,贵州茅台“拆箱令”最初的实施目的是抑制茅台酒价格上涨。2021年初,为打击黄牛囤货、促进消费,贵州茅台出台“拆箱令”,要求经销商在收到原箱(6瓶装)茅台酒后必须拆箱销售,以提高茅台酒在市场上的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反而大幅提高了飞天茅台酒价格,甚至带动了茅台酒箱子等包材价格的提高。在“拆箱令”之前,当年产500ml飞天茅台散瓶和原箱酒的价格分别2300元/瓶、2700元/瓶左右,两套价格差在400元左右。政策出台后,两套价格差进一步拉到600元-800元左右。

因此,实施不到一年,2021年12月,贵州茅台就取消了原箱“拆箱令”,并开始向市场投放12瓶一箱(市场俗称“大箱”)飞天茅台酒,要求经销商必须开箱销售,而这一销售方式延续至今。

因为渠道价格波动的主要是散瓶茅台酒,业内普遍认为,贵州茅台此次取消12瓶大箱装投放以及开箱,实则是不允许经销商拆箱单瓶销售,由此减少散瓶飞天茅台在市面上的流通,即“控货保价”。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认为,“原来飞天茅台酒销售是小箱大箱各一半,大箱销量占50%,大箱一般拆箱销售,这是市场上散瓶销售的飞天茅台酒的主要来源。‘拆箱令’取消后,市场上将不再有散瓶茅台和整箱茅台两个价格,贵州茅台出台措施干预市场供求关系,会极大给予渠道伙伴信心,有利于飞天茅台酒市场行情价格的提升。”

包括暂停茅台15年以及精品茅台发货,既为减轻经销商配货压力和经营压力,也是对市场供应策略的进一步调整,以控制市场上超高端产品的流通量,增加其稀缺性,提升产品价值和品牌形象。

茅台出手稳价

作为行业风向标,飞天茅台价格下跌已引发连锁反应。

自端午后,飞天茅台价格震荡下行,据今日酒价披露的最新参考价显示,24年飞天茅台散瓶批发参考价从前一日的2140元下跌至2080元,跌破2100元。原箱的24年飞天茅台的批发参考价维持在2420元/瓶。

此外,据市场反馈,茅台另一千元产品茅台1935批发价也从830元跌破800元。同时,其他高端品牌,尤其是其他高端酱酒的价格也在近期下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茅台酒这一轮下跌行情根本原因是消费环境不振,加上电商的冲击、黄牛炒货等因素,导致茅台酒价格波动从而引发市场预期下降。

对此,贵州茅台已经有所行动。钛媒体APP注意到,在传出取消大箱投放消息之前,贵州茅台部分省份已经暂停接受企业客户申请平价购买飞天茅台,也有部分地区1499元平价飞天茅台的消费活动被暂停。

除了对部分渠道采取控货外,近期贵州茅台宣布旗下“巽风酒”(属茅台酒品类)将在6月19日试运营期结束后进行优化工作,同时,“巽风酒”数字藏品的合成行权也将暂停,已经合成且还未失效的数藏凭证还可继续行权激活,后续重新开放时间以公告为准。

事实上,过去一个半月来,贵州茅台新任董事长张德芹调研多地市场,并围绕当前市场问题和难题,听取经销商的建议和意见等举措,显示出公司对市场动态的高度关注及其适时调整策略的能力。例如6月14日张德芹组织召开港澳新渠道商座谈会,其表示茅台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是茅台作为中国白酒代表品牌的责任。下一步,茅台将持续加大对国际市场的投入。

包括近期登上微博热搜的“自制茅台被鉴定为真”事件,贵州茅台6月22日通过官网发文表示,系鉴定员操作不细致、不严谨。也反映公司对市场波动反应的敏感性,以及对品牌价值保护、构建更健康和可持续市场环境的长远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贵州茅台集团官网)

因此,对于茅台酒这一轮价格波动,业界普遍认为属于淡季交替价格的正常波动。白酒分析师蔡学飞认为,从贵州茅台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公司的整体策略是减少供给、扩大需求、追加费用,加大对市场优质经销商的扶持力度,加快产品开瓶率,提高产品动销率。

方正证券分析认为,目前宏观经济正处于换挡期中,叠加高温天气,白酒消费场景有所减少,正处于传统白酒行业淡季,导致高端产品市场需求下降,而端午期间部分地区高端白酒需求韧性仍在。飞天茅台近期批价回调仅为淡季中电商补贴及黄牛抛售所致的供需错位所致,短期批价有望企稳回升。展望中秋国庆,白酒动销有望回暖,而作为高端白酒龙头企业,旺季需求有望增长,需求将随着行业回暖而率先修复。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杨欢)